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初中现代文教学困难和应对策略结论

初中现代文教学困难和应对策略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34081 浏览:1580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可谓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初中现代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从若干个方面提出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现代文教学困难应对策略
1672-1578(2012)06-0104-01
古语说“学文如聚沙,学理如筑塔”。砖按部就班叠砌起来就是塔,而沙却缓缓渗透、容易流走、难以聚少成多。一句古语道出语文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这也决定了现代文教学必须讲究策略,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生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享受快乐,收获智慧。
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可谓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捉襟见肘:课堂上追求个性张扬,热热闹闹,学生收益却颇浅。教师什么都教到,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教师总感觉要传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授的东西太多,规定的课时不够用,于是学生被教师催得很辛苦 “快点”“快点”,但是学生就是磨磨蹭蹭,情绪懈怠。在合作交流中,小组每个人都在说话,老师叫“停”后,全体肃静,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
记得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吾生也有涯,而教也无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也使我们有了更多钻研和改进的动力。面对上述教学困难,笔者的应对策略是:

1 优化整合教学目标,力求简约实在

一堂45分钟的课,一个教学目标足矣。目标单一才能确保落实,学生才能节节课都有所得,目标求全往往导致实际收获寥寥无几。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在第一个班沿用老套路教学:车站送行,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其中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原因是什么?→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一节课下来,感觉思路清晰,框架平稳,学生也很容易参与,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探讨轻松。然而下课后,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这只不过是一篇简单的送别文章,怎么可能成为经典呢?”这一问让笔者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把握作者的情感呢?笔者发现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教学,很难触动当前被爱包裹着的学生的情愫。于是在第二个教学班笔者只抓住父亲的背影,让学生感受背影的艰难,进而挖掘背后的辛酸与沉痛,感悟那份父爱的深沉与厚重。之后再反观父亲之前的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写橘等举动,到此父亲每个细小繁琐的行为里所包涵的父爱,便不再是单薄,学生体会到浓烈与厚重。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才能体会作者那简约、朴实、平淡的文字背后蕴藏着奔涌难抑、一触即涌的情感。
依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说明类科普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怎样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理性议论文则更多关注论证方法的教学等等。

2 立足文本,扎扎实实进行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那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触摸、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立足文本才能体现学科的特点,过于拓展反而使语文课华而不实。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一字一句都不能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唯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蕴含,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少几分花哨,多几分咀嚼,让课堂朴实却不平淡,简单却不乏深度。例如,有的教师讲读朱自清的《春》时,品析文本之后,让学生用五彩笔描画出春天并展示交流,这岂不成了美术课?我们要在咬文嚼字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片段:
咀嚼品味: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这“生死谜、手足情”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1:可能是她的亲人遭到了不幸,所以悲痛。
生2:“手足”比喻兄弟,是她的兄弟遭到了不幸。
生3:“焦虑”是着急忧虑。如果“死了”就无需再“焦虑”,大概是作者的弟弟得了重病。
生4:这病重到治不好,所以悲痛。能治好就不用悲痛。
生5:不过还活着,什么时候死去像谜一样,所以很焦虑。
经过学生的一番颠来倒去的咀嚼,文中的疑难点便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读精品课文,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

3 善于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所提问题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应该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提问要目的明确,富有思考价值,更要适度。学生踮脚可及、垂手难得。过易,学生懒于动口;过难,学生忘而却步。“跳一跳能摘到”的效果最好。提问要在关键处,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例如,《孔已己》一文中多处出现了一个字——“笑”,这个“笑”字就是 “文眼”。围绕这个“笑”字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孔已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是什么?课文表现了孔已己哪些可笑之处?如何看待周围人对孔已己的讥笑?孔已己最后在众人的笑声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我们对孔已己,非但笑不起来,心中还有隐隐作痛,这又是为什么?“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于漪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生涯曾谦逊地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条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愿我们都能在学做教师的路上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刘超峰.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阅读能力要求[J].魅力中国,2010,(13):12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