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简述对策初中班级管理中有着理由与对策

简述对策初中班级管理中有着理由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14166 浏览:587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成长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强化班级管理工作,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已成为现今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学生的成长,展开相关的管理工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现阶段,随着学生心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教育工作目标大纲的改革,为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班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点研究对象。

一、现阶段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

生理特征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表现,自成胎至二十四岁左右为人生理特征的发育阶段,其中十三至十五岁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理特征逐步凸显出来。十三至十五岁年龄段的人群几乎为初中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初中生除了在身高、体重上出现陡增外,更明显的变化是人体内部——第二性特征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之为成长发育的青春期。
青春期第二性特征的发育来源于人体内部生理发育和性激素刺激的共同作用,随着初中生身体部位发生变化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性心理、性意识的懵懂。简单来说主要是对异性出现好感、有接近异性的存在,女生对自己的外貌等开始注意以求吸引异性的关注,“单相思”的情感显现,以求心理慰藉等都是受到了性意识和性冲动的作用。一旦教师不能够正确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学生就会产生性的神秘感,从而出现性心理障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与成长。

2.心理特征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人的心理由半成熟期向成熟期过度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容易表现出烦躁、紧张、失落等不稳定现象。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快速趋于成人化的身体发展导致其与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加之社会外部环境因素的诱导,便成为初中生出现心理不稳定的根源所在,因此在这一期间,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环境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心理复杂化是这一时期初中生心理表现的一大特征,起初他们并不轻易地将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女生而言,内心较为闭锁。对于内心的感触以及起伏不愿意向身边的老师与家长进行交流,而往往是选择向身边的朋友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进行倾诉,甚至对于未经自己允许而发生的关爱式的“窥探”行为做出了过激的反应,但是这种表现所得到的结果与初中生的期望值相距甚远。随着自尊心理的不断增强,心理更渴望倾诉与惧怕无人理解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大。

二、班级管理在初中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权威管理

班级的建立是以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基础而构建起来的管理集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起到的作用应为:为建立起优良的班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进行相应的管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班主任的身份让学生畏惧,对于班级制度、班委选举、学生评价等工作由班主任一个人决定,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与权力抹杀。

2.管理内容片面性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其中核心为智育培养。智育的培养以文化授课为主要途径进行,因此对文化知识的讲授与训练便成为初中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与任务,同时学习管理也便成为班主任制定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将学习指导和学习要求的含义混淆,过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而对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忽略不管。这样的重成绩、视分数为一切的管理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达不到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3.工作方式单一

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成果,在现实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往往效果不佳。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如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于纪律差的学生采取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态度,将他们安排在教室的角落里,甚至专门为他们特定座位,将这类学生聚集在一起。这些学生受到“特殊照顾”,尽管表面上无动于衷,但是内心却受到很大的伤害,在同学面前极为难堪,感觉老师和同学眼中对自己充满鄙夷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然后就充满叛逆心理,对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工作不配合,甚至在课堂上故意捣乱,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

三、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平等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班主任应认真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应该是亲密的朋友和合作的伙伴。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心理上处于半成熟状态,班主任应对其做好人生的引导,教会他们学习、做人以及与人相处的方法;同时,班主任应以平等、友好、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形成朋友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尊重、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与班主任之间的平等地位。由于班级的管理工作繁杂,班主任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的平等关系,选取班干部并制定的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制定班干部的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选举,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行轮流管理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关心、重视后进生的成长

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后进生主要指成绩差和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各个班级中,优等生只是少数,后进生则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予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优点和缺点是共存的。优等生的优点很容易发现,而后进生则因为缺点突出,掩盖了优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继而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3.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塑造时,采取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地使用惩罚,对学生动则训斥,很容易造成师生的感情对立,学生加深对班主任的敌意,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自暴自弃等。相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采取正强化的手段,可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应改变观念,克服工作方式单一、管理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平等的班级管理方式、重视后进生的成长、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并在实践管理中不断地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张立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史志,2009(2).
[3]赵永军.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 2012(5).
[4]郭颖.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2(22).
[5]钟红军.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回民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