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谈述新诗中学新诗教学方式之情境朗诵技巧

谈述新诗中学新诗教学方式之情境朗诵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4823 浏览:124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针对大量新诗具有独特意象和形象性的特征,提倡在中学新诗教学中,对这类新诗可以采用情境朗诵。
关键词:中学 新诗 教学 情境朗诵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诗教学中总是草草了事,或者即使认真教了,也有很多有悖于新诗阅读欣赏规律的做法。
本文试从大量具有独特意象和形象性特征的新诗探讨新诗朗诵教学。
在新诗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很重视朗诵的,方法也很多样。比如朗读方式就有:范读、领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诵等;在朗诵指导上就有注意语调语速、把握情感、读出节奏和读出韵味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在朗诵指导上确实是需要的,但是让人感觉很多都是技巧性的机械训练,可以说只是注重一棵树的枝叶,而不注重根本。
我以为朗诵的根本不是仅仅在技巧上训练,而是应该从思维和心灵进行训练。在此,我提倡情境朗诵。
所谓情境朗诵,指的是在朗诵的过程中脑海里联想和想象诗歌中的形象或意象(以画面或生活场景的形式浮现)的一种朗诵。情境朗诵脱胎于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之所以特意命名情境朗诵,是因为情境朗诵注重的内容远没有情境教学法那么多,只是集中在诗歌文本形象的浮现上,只是针对富有形象性和独特意象特征的新诗朗诵,这样就能更加注重诗歌这种文体特征,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加强。
因此,我提出情境朗诵,是针对大部分新诗具有形象性和独特意象这个特征,让教师在这类新诗教学中,具有更强的文体意识,具有更强的目标性,而教学方法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从新诗创作的角度来说,大部分新诗作品具有独特的意象,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譬如《再别康桥》里的“康河”等系列意象、《雨巷》里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的姑娘”、《 金黄的稻束》里的“稻束”、《双桅船》里的“双桅船”、《雪白的墙》里的“雪白的墙”等,因此提倡情境朗诵是有生根发芽的广大土壤的。同时,情境朗诵是复活一首诗歌走进诗心的有效途径。
从朗诵的角度来说,如果朗诵指导仅仅局限于范读、领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读、注意语调语速、把握情感、读出节奏和读出韵味等技术性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很难准确地把握诗歌,容易流于夸张或矫揉造作的朗诵,而对诗歌的理解也容易停留在表面滑行。譬如余光中的《乡愁》的第一节,在朗诵的过程,我们的教师通常会这样指导:要朗诵出浓烈的乡愁之情。或者说要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去朗诵。浓烈的乡愁之情是怎样的情感?有多浓烈?应该怎么朗诵?我现在又没思念母亲,怎么朗诵思念之情?这样的指导其实还是很抽象,还是很苍白无力的。我们不妨这样思路来指导朗诵:邮票会联想到信,然后是写信读信的场景以及母子在这些具体场景中的各种表现。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以我们脑海里可以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个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的十几岁少年,在陌生的他乡无依无靠,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想家了,想母亲了,只能深夜趴在床上写信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而母亲无法对千里之外的儿子嘘寒问暖,唯有望眼欲穿地等待儿子的书信。当收到儿子书信时便激动得满面红光,读信时的难过和担心都化为慈爱的泪珠。
如果学生脑海里能浮现出这样的或类似的场景,我想这样的形象思维指导,也许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比一味地给学生强调要注意语调语速、把握浓浓的乡愁、读出节奏和读出韵味等技巧性的指导要好。
因此我们在朗诵的指导的思路上,应该是从诗歌转化为脑海里形象的画面或生动的场景后,再从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得学生能做到联想画面和朗诵同时进行,从而将诗歌中的独特体验融入自己的心灵和生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巧上的反复指导,这样会容易形成机械化的朗诵或矫揉造作的朗诵。
情境朗诵应该说是一种复活诗歌生命的朗诵,复活已经躺在书页上沉睡的诗句,转化成脑海里鲜活的形象,在这个复活转化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浮现形象有确定和不确定的部分。同样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
在余光中的这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小时候和母亲分隔两地,只有贴着邮票的书信来往等这些在脑海里浮现形象时应该确定的。至于抒情主人公、新娘和母亲的体貌特征、他们收到书信的具体反应等都可以说是不确定的,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加以描绘,只要合理即可的。
因此,面对一首具有独特意象或形象性的新诗,在转化为形象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形象确定和不确定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在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的同时,要修正学生错误的联想和想象,这其实也是理解诗歌的过程。
可以说情境朗诵注重感觉的训练,直觉的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右脑兴奋、激活,将形象与诗句结合起来,并通过朗诵传达这种形象。
这是一种需要转变朗诵习惯的朗诵。我们将从技巧的指导转向浮现形象的指导,然后再进行适当技巧指导,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朗诵指导过程,是一个会给人带来惊喜的大转变。
我认为在新诗教学中,特别是面对大量具有独特意象和形象性的特征的新诗,情境朗诵将是一种立足文体特征目标明确并极有针对性的新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Tom Hansen.“让躯体复活”——谈现代诗的教学.刘靖华译自TESOL QUARTERLY Autumn1991.
邹建军.现代诗学中的本质特征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3]李泓.谈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语感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9期.
[4]陈俊芳.从顾城的诗歌看现代诗的特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9月第20卷第3期.
作者简介:
麻文龙(1985.11—),工作单位: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