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理论 >试议突发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

试议突发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16102 浏览:698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并携带规模信息量和形象的杀伤力,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的竞技场,容易产生热点效应。2013年3月4日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丢失事件成为长春全城关注的焦点。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媒体报道反映了自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突发事件 公共事件 媒体角色

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

在新闻传播学词典中将突发事件定义为,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突发性等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新闻舆论环境以及新闻报道意识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呈现出时效性增强,信息量增大的特征。
2013年3月4日早晨7点20分左右,在长春市西环城路与隆化路交汇处附近,一辆车牌号为吉AMM102的灰色R4车辆被盗,而当时,有个男婴就在车内。发现车辆被盗后,许先生立即报警并向吉林交通广播求助。此消息迅速引起了长春当地各家媒体的关注,公布了被盗车辆以及婴儿的基本特征,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春市交通治安巡逻大队布署警力全城堵截,吉林交通广播主持人电话连线家属和交通治安巡逻政委,电波呼吁嫌犯停车,保证孩子安全。
该事件也引起了国内其它地区的关注。央视新闻在其微博上发布了此事,一些明星名人也在第一时间转发了此微博。

二、媒体角色意识的转变

我国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主要以宣传为主,此时的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受制于当时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相关新闻政策,而表现出保守的态度,使得公众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公众的参与度随之降低,媒体对于公众而言的信任度更是大大降低。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新闻媒体也由改革初期的突破阶段演进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舆论环境日趋宽松,使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步步的发生转变。较之以往的封闭保守态度,新闻媒体敢于直面突发公共事件,从“传声筒”转变为事实的报道者,从事件的发布者转变为具有人文情怀的媒体人。
比如,吉林交通广播电台,越来越重视为它的听众提供帮助和关怀。它的相关板块特别开设了听众,谁家的孩子病了急需医治,哪里发生了突发险情,司机所关心的路况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在3月4日突发的长春盗车案件中,吉林交通广播更是在案发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公布被盗车辆以及婴儿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听众不断打来的关心电话,形成热烈讨论以及全民大搜索的热潮。就其举动而言,折射出媒体公信力的提高,公众选择收听103.8,选择参与到它所报道的突发事件中来。这不难看出,媒体越来越成为公众所信赖的社会力量。
同样在3月14日发生的太原女司机被绑架案中,再一次让人们见证了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案发之后,太原当地的广播电台发布了寻找失踪女司机的消息,引发全城搜索,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5个多小时后女司机成功获救。
较之于广播媒体,电视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也不甘落后。比如,长春电视台的《城市速递》新闻节目,特别开设“绿色通道”板块,对于一些长春市周边地区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给予协助,通知高速路口快速通行,帮助联系医院及时做好就医准备等帮助。
从当今形势下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角色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不再是以往的遮遮掩掩,而是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帮助公众,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当然,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要想游刃有余,使新闻更加精彩,还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三、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媒体对策

1、防微杜渐,合理统筹

突发公共事件总是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无论是自然因素诱发还是人为因素诱发,往往都会给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因此,要应对好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必须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建立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利用庞大的媒体网络及相关科学技术信息,及时发现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的前兆,向政府发布潜在的危机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及时采取行动,及早做好自然和社会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化解。
另一方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事先要有充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反应、组织协调、技术和物资保障等等。只有建立这一整套完整合理的应急机制,才不会被突发公共事件搞得措手不及,通过合理的统筹才能在事发当时做出最敏锐的反应。

2、建言献策,理性报道

媒体不单单是上情下达的传声筒,更要扮演好传递民情的利民工具。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可以第一时间介入,进而全程跟进,深入发掘。在整个调查报道的过程中,媒体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一些政府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可以及时掌握。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媒体可以了解民众的心声,获取民众对于政府工作机制或者日常工作的不满,及时地将这些意见和心声传递出去,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
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的反馈民意,向政府建言献策,合理有效的舆论监督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不可或缺的。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产生某些不可预测的社会不良后果。媒体在对于其报道上更要掌握好分寸。首先在做到即时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的同时,不忘积极引导受众。对于某些恶性事件,媒体人在报道的同时要规避自身的不良情绪,理性的引导受众。一方面,与受众站在一起,急民之所急,吁民之所盼。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事件始末,不可以偏概全。

3、总结经验,趋利避害

在突发公众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时刻绷紧自己的神经,来不得半点怠慢和松懈。要时时回顾以往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自身的优缺点,趋利避害,进一步完善以往的应急报道机制,调整和改革不合适的运营模式,提升自己的整体媒介素养和工作水平。这样,才能使以后的报道更加有力。
在报道中,必须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稳定人心、稳定秩序,有利于事件向正面转化和最终顺利解决作为根本出发点,对事件不渲染、不危言耸听,避免误导大众情绪,激化事态,引发恐慌,不利于事件最终解决。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展现媒体人的人文情怀,在危急中理性客观,坚守好自己的媒介道德。
随着公众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对媒体信任程度的增加,媒体榜样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受众的获取信息的准确度,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速度。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更有可能对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在日益激烈的新闻报道中,媒体报道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已经不单单是在扮演事件的表述人,事件的旁观者,较之更为重要的是突发事件的引导者。因此,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扮演的角色已经趋于多元化,这给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在考验这个媒介高度发达时代受众对于接受到的信息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媒介素养的高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突发公共事件在受众中关注度日益提高,它已成为媒体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不仅是对媒体报道策划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媒体人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在危机情境中理性思考的考验。
参考文献
①http:///wiki/
②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37、79
③曾国华:《中国式调查报道》[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02
④马季语,《人文关怀:提高传媒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