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28054 浏览:1308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没有创新,国家就不能发展,历史就不能前进,社会就不能进步。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对此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和谐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和谐、宽松、自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没有和谐的学习氛围,谈创新是不可能的,只能扼杀学生的创新。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能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巧妙适时地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出错是孩子的天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无过”原则,不管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都应该予以鼓励和表扬。如:在教学中我常用:“你真棒”、“漂亮极了”、“好帅呀”、“你真不简单”、“说下去你会更棒”、“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再想想你一定会成功的”等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时学生回答特别精彩时,我会伸出大拇指表示“你真了不起”,特别是学困生,我不但用精彩的语言表达我对他的欣赏,而且常常适时地与他握手叫好,这些热情鼓励与真诚赞赏,帮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地学习状态,使学生感到心里的自由和宽松,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

二、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陶行知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为一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好奇、好问、质疑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新的关键。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向教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向同学质疑,学生敢于质疑正说明他们有了创新的意识,说明他肯动脑筋。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中迸发出的创新火花。如在学“商的不变规律”时,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同时”和“相同”进行深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在质疑过程中,学生A大胆地站起来问:“老师,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不相同的倍数,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一问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好奇,学生B说:“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有的扩大或缩小,有的不变或扩大、缩小的倍数不相同,商会怎么样呢?”在研究讨论中,大家发现如:120÷6=20,当被除数120乘以2,除数6乘以四时,商就变成了10;当被除数120除以2,除数6除以3时,商就变成了30。而当除数不变,被除数120除以2,商是10;被除数120乘以2,商则是40。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6乘以2,商是10。还有的学生想到:商怎样才能扩大,怎样才能缩小等问题。我根据学生的质疑,一一验证、探讨,终于使学生从商的不变中找到了变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求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乐园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求异就是不守旧规,要有独到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暗示,给学生以思维发散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学习简便计算25×16时,我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简便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能利用25×4×4=100×4=400来计算,有的用25×2×8=400,有的用25×(8+8)=200+200=400,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的学生用前面刚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上升到积的不变规律:(25×4)×(16÷4)=100×4=400,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及时给学生各自表达自己解题思路的机会,肯定他们所发挥的创造性,使学生在求异学习中有所创新,感受到创新的乐趣。

四、延缓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见证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张爱华教授说得好:“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由于每个学生个体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就不合适了。
当一个开发性问题或答案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作出评价,应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想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习惯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立即给予评价,其他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回答了,必然导向封闭性结果,失去开发性问题应有的价值,导致众人一法,不利创新。如:在教完毫米、分米的认识后,“做一做”中有一道看图填空题(如图1),要求说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采用了延迟评价的方法,学生看完题后,急性子的王松站起来说:“回形针的长度是30毫米!”我没有急着否定,而是用征求的口气对同学们说:“谁有不同的看法?”这时细心的李帅刚刚数好站了起来说:“我数过了是28毫米。”我问:“你是怎样数的?”他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说是一小格一小格数的。我仍不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张沛站了起来说:“一小格一小格数太麻烦了!”我说:“那你是怎样想的?”他说:“我看回形针从0刻度线到2厘米刻度线是2厘米,2厘米等于20毫米,再加上后边的8毫米,就是28毫米。”学生赵伟说:“我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回形针从0刻度线开始超过了2厘米刻度线,距离3厘米刻度线还差2小格,如果到3厘米刻度线正好是3厘米,3厘米是30毫米,因为差2个小格,所以用30毫米减去2毫米就是28毫米。”这时我针对以上几个想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交流汇报。这时学生王松说出了自己错的原因,并表示以后要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再分别对他们给予表扬和评价。通过延迟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时空,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不但纠正了学生思维的偏差,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及时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奇特设想、大胆创新以肯定的评价,并辅以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和多样的手势、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延迟评价,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让学生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实现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蕴藏于个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上做法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探索的尝试,作为引玉之砖和大家共同商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