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谈谈成因留守青少年心理焦虑理由原因与对策工作

谈谈成因留守青少年心理焦虑理由原因与对策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14923 浏览:603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数量惊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调查表明,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千万。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而焦虑心理问题又是十分普遍的问题,本文就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焦虑概念简析

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焦虑总是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上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焦虑是个体对当前的或预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伴随恐惧感的情感状态, 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对环境适应是有益的。而内心冲突持久, 过度紧张、焦虑,却使人不能准确观察现实,也就不能作出适当的判断与决定,导致适应与应付的失败,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接踵而来。

二、留守青少年的概念

留守青少年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较长时间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父母另一方或祖辈或亲友监护的未成年人。与留守儿童本意相同,只是在年龄上稍作改动(约14到十八周岁)。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不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留守青少年敏感、自卑、抑郁、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导致他们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其他青少年相比留守青少年往往更多的生活在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之中,其焦虑心理问题也更突出。

三、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的表现

焦虑是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其个体生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内外纷繁复杂的刺激时刻影响个体,极易导致其心理失衡,产生各种焦虑,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不同的条件刺激下,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具体表现:第一种学习焦虑。即由学习活动(如考试、竞赛等)引起的焦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和考试焦虑”问题。第二种生理焦虑。即因自身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如对“月经”、“遗精”、“”及其它第二性征出现而产生恐惧、悔恨、羞耻感、罪恶感等。第三种心理发展焦虑。即由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却未获得他人(父母、老师、同学)应有的承认或尊重而产生的焦虑。第四种人际关系焦虑。即因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如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而引起的焦虑。第五种生活焦虑。即由于不能适应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焦虑。如有的赴外求学不适应当地居住环境、饮食条件、生活习惯等;有的缺乏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
上述五种焦虑表现,若是短时的、轻度的,则对学生身心健康不会有多大影响,但若是持续的、较大强度的,则会损害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与发展。
若在此焦虑状态下,其个体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打击,则会导致学生自身价值感的丧失或自尊心的严重受损,从而造成个体“神经过敏性焦虑”,该症状突出表现是:患者常常会持续性或发作性地感到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紧张焦虑,似乎就要大祸临头,尤其是当原发刺境出现时。在旁人看来患者所感到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的恐惧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至少是太过分了,但患者却控制不住自己,无法摆脱精神上的痛苦。

四、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隔代教育为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进行选择时,面对生活的压力,往往选择前者。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而与与留守青少年在一起隔代监护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对于隔代人的教育,他们往往仅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他们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
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当孩子因学习、交往、生理等问题出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等心理状态时,无法正确的加以引导和排解,导致焦虑心理产生且持续得不到化解,焦虑心理问题也就形成了。
而作为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化不定,父母无法对孩子进行观察和交流,最能让孩子走出焦虑心理状态的父母,也就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孩子失去应有的依靠,产生焦虑心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学校教育的缺陷助长了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的形成

由于学校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同时,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技巧,根本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误区。另外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这三个教育主体间交流甚少,有一些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从未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不知道孩子的老师姓什么,也从不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等等。学校和老师也就更不能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个性化的有效策略,来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心理。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一些学校只抓学习成绩,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留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签”,而忽视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留守青少年成绩较差,引不起学校的关注,甚至被列为坏孩子的行列。这促进了学生焦虑心理问题的形成。

3、青少年与儿童的不同心理特征导致心理理焦虑问题的形成

虽然,留守青少年的概念与留守儿童本意相同,只是在年龄上稍作改动。但其相对成熟的心理特征,让其对自己、社会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担忧,也多了一份焦虑心理形成的可能。留守青少年焦虑程度普遍高于正常青少年。
留守儿童的钱物和用度往往由间接监护人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收入越来越高。由于常年工作在外,他们对孩子情感和教育的投入较少。出于内疚,多数父母用金钱来弥补。一些孩子往往能掌握不少的钱物,这让他们开始为自己的钱物担忧。由于奢侈、浪费、攀比乃至拜金等错误思想的让他们有钱时为钱的安全担忧,没有钱时为片面追求的高消费担忧。
同时,远离父母的孩子往往受气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青少年往往受到其他孩子的欺侮,由于学习成绩不佳, 他们时常遭到老师的蔑视和同学的嘲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间接监护人越来越不能成为留守青少年的依靠。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留守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了扭曲, 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安全和交往产生了担忧,这种担忧长时间不能得到排解,焦虑心理也就产生了。
很多留守青少年成绩较差,引不起学校的关注,甚至被列为坏孩子的行列。而家庭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孩子的基本生活和相关费用。伴随年龄增长的是对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这毫无疑问是留守青少年自己无法排解的焦虑。
总之。留守青少年的焦虑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了解这些对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有帮助的。

五、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的应对策略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中国这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团结。他们将成为21 世纪中叶我国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中的一部分。因此解决留守青少年的心理焦虑问题迫在眉睫。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的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健全人格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奠基期,同时也是人生启蒙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加强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于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保障健康和谐发展十分必要。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是克服焦虑心理问题的重要保障。
2、营造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必须要让留守青少年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外出打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该尽可能多地回家探望孩子,确实没有条件的,应该与孩子经常保持电话和书信联系,祖辈或其他委托监护人对留守青少年的照顾不应该仅停留在吃饭穿衣和学习成绩上, 要经常和孩子交流,经常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 及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父母的心却在自己身上。
3、学校强化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指导和教育。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对青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青少年和普通农村青少年在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有着很多细微的不同。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更教育方式和手段。另外,教育内容也应紧跟时代不断调整和创新。投入更多精力,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焦虑问题及时辅导和化解。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经常举行心理讲座,还组织教师和留守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举行集体活动,让留守青少年充分参与都是很好的举措,但要持之以恒,不只是做表面文章才行。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比谁都关心,。广大农民工之所以离家别子,进城打工,实在是无奈之举。一方面, 为了有一定的积蓄以备孩子未来之需,农民只好离开落后的家乡,进人城市;另一方面,如果携孩子进城, 则会因为“ 乡下人”的身份而将会面临着无房可住、无学可上、就医昂贵等种种困难。所以, 广大农民工在进城打工时,只好把孩子留在家里。对于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任何人的关心都无法替代父母的亲情呵护,也无法比上家庭生活的温暖和祥和。所以,从长远来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保证城乡居民之间的良性流动,最终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带上子女进城生活,保证农民工家庭生活的正常化,是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治本之策。
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原因,留守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焦虑现象乃至产生焦虑心理问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题。社会、家庭、学校应该共同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系,帮助留守青少年克服焦虑心理,提升心理自助的能力,进而解决他们的焦虑心理问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