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阐述品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效率

阐述品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效率

收藏本文 2024-01-25 点赞:20497 浏览:865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动机,它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倾向。学生只有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从小学品德教学实际出发,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生兴趣;激励性教学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才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地认知新事物。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感受思想品德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积极思考。那么如何让小学品德教育充满趣味呢?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趣味教学打基础

如果将一堂课比喻成一场战役的话,那么课前备课就是战斗之前的备战阶段,如果一场战役没有制订充分的战术策略,做好充分的战术准备,那将会必败无疑。因此,在课前积累“快乐”素材,是“快乐”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切忌在上课时临时抱佛脚,胡乱编排几个故事来应付学生,而是应该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或电视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故事或实例,拿到课堂上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搜集素材的途径多种多样,需要教师形成积累的良好意识,并从日常生活入手,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素材,使其为课堂教学怎么写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应从小学生开始抓起,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本身就应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将抽象的道理生活化、简单化,只要教师肯用心付出,用心留意,就一定能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搜集广泛的“快乐”素材,全面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其亲身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促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情境创设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之

一、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是实施知识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小学品德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在于设计适当、有效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具体教学中,应将“教”和“导”分开,教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导的重点在于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满足学生的求知,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2.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长高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从家中搜集以前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鞋帽,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试穿。这时,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也在活泼兴奋中感觉到自己的成长。通过这种方式,唤醒了学生童年的记忆,激发了他们的原有知识体验,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回忆起很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于是,生活中的某些场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等情景,犹如一股股暖流流淌到学生心里,在无声无息中浇灌了学生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基础,无论学什么、做什么,丧失了兴趣,将步步难行。皮亚杰曾说过:“如果怀揣着兴趣去做事,那么他将会超越自己耐力的极限,超越自己。”学习不是逼迫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要让学生将学习看成是大人们给自己的礼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魅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品德知行的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联系教材和生活,把握时机,围绕教材开展与生活相关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把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丰富多彩、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为教育的立足点,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明理、导行,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游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收获积极情感的体验,享受成长的快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眼光从狭小的书本转移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释放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一显自己的身手,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在爱的阳光下”这一模块中,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身体力行,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型“作业”,取名叫“爱的回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您”;在家做一次家务;对护送同学们过马路的叔叔说一句“谢谢叔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叔”;为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制作一张“感谢卡”;做一次义务劳动。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怀,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准,也提升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高度,为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四、用激励性教学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快乐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创新潜能,创新思维意识都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创新潜能,保护和拓展学生的独创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赞美和表扬,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的肯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动力。因此,教师应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快乐激励,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性天赋,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当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就好像一部好的剧本,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快乐”教学的尺度,如果将“快乐教学”演变为混乱的课堂,脱离了教师的把持和掌控,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无效的。
总之,让小学品德课充满趣味,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因此,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兴趣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灵活采取教学方法,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高利佳.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品德课[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朱家军,刘永兵.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J].新课程:中,2011(01).
[3]王佩兰.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9(02).
[4]卢方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小学教学版,2008(08).
[5]陈常清.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0(10).
(作者单位 李艳凤: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三新学校 徐显祥: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