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化学教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完善:从理想到务实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完善:从理想到务实

收藏本文 2024-04-19 点赞:34247 浏览:1582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集中反映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十年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完善的背后反映了课程改革从理想到务实的实践取向。概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课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程标准;变化;实践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8-0008-04 :B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对2001年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的修订与完善。这一次修订对于进一步注重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现实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有重要意义。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概述
这次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学课程体系而展开的研究。本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反映了从理想到务实、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修订的重点在于“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现实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十年来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现状是化学课程标准修改的出发点。随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逐步实施,无论是课程设计者、课程研究者,还是各地教研员、一线教师,都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也产生了不少对新课程的看法。尤其是一线教师,伴随着他们对化学学科发展认识的深化和对化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在经历了从迷茫、困惑到清晰、理性,从不认可、不支持到不断尝试、产生认同的过程之后,对化学新课程有了更合理、直接、理性的认识。在看到新课程实施带给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效益的同时,也看到了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及缺陷,如对化学实验及其教学重视不够、课堂开放与实效难以双赢、知识教学观念落后、探究教学不能常态化、多样性评价不能很好落实、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先进教学观念不一致等。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正视成绩与问题,认清优势与劣势,推广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逐步解决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才能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2.1 进一步凸显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弘扬其基本价值

基础性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主要特征。修订版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在课程目标部分增加了诸如“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等更为具体的体现课程基础性的课程目标,适当地降低了部分课程目标的难度。例如,将“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改为“……,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针对于化学学科的多元教育价值及其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修订版课标在原有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着眼于从学生发展、社会需要和化学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科价值和课程理念,不仅观点阐述力求更严谨,更符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文字组织上也凸显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具体来讲,在修订版课标“课程性质”部分,强调化学课程“能为学生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帮助学生逐渐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部分,增加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等重要观点,从而全面地弘扬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2.2 对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做进一步的调整与明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以来,科学探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难度大、对教学条件和教师基本水平的要求较高,不易被教师很好把握,造成了诸如科学探究开放性与实效性产生矛盾、不能常态化等问题。基于现状,修订版课标对科学探究做了更为科学的要求和规范,以提高教学实效。

2.1 调整科学探究内容

为了保证科学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修订版课标在主题一“科学探究”部分增加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等八个必做的学生化学实验活动,并明确指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上述实验活动。在其他主题中,修订版课标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性的特殊要求,对“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一来降低了课程难度,二来使得探究内容更加符合时怎么发表展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需求,从而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删除“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就体现了上述思想。

2.2 明确科学探究要求

为了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规范性,增强科学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同时保障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更容易被教师所理解和把握,修订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例如,将“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改为“知道猜想与检测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促使课程实施者对科学探究有更为科学的理解;将“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改为“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使得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增强。

2.3 从化学学科和学生的发展角度更新课程内容标准

2.3.1 课程内容更体现学科发展现状,更贴近教学实际

修订版课标不仅增加了一些基于学生化学认识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化学学科基本体系、形成各类化学思想和观念,同时又与当前社会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内容、活动建议与情景素材,而且通过课程改革实施十年的实践检验,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对部分不适合我国国情、超出现有实现条件的条目进行了删减,使之更具适切性、实效性(见表1)。

2.3.2 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有助于减轻学习负担

修订版课标组织化学内容时,更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特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为了契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性的特征,在修订内容标准时更注重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降低某些化学内容的学习要求和难度,以期在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发展(见表2)。

2.4 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针对十年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修订版课标在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着重对课标中的‘实施建议’部分进行了全面修改”,以期对今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促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稳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在教学建议方面,修订版课标更加重视从学生科学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习活动的特征出发,整体、统筹设计和规划能够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指向性要更强、更准确、更具体,避免流于形式;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难度恰当的、注重实效的、师生合作的科学探究活动,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形式化和表面化;更加关注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意义、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情景;更加突出教师应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评价建议方面,修订版课标指出评价目标应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相吻合;强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科学实施评价并关注其信度和效度问题;要求既要落实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又强调评价标准的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参照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全面考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水平的总体情况;特别强调评价结果的教育功能,明确指出“评价结果要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不宜根据分数公布学生的名次”。
在教材编写建议的部分,修订版课标明确强调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从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题材中进行选材,在满足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的条件下有创造性地对素材加以组织,并根据教材的教育功能加以编写,从而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
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实践策略探讨

3.1 全面弘扬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化学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化学见识、了解化学对象、认识化学物质的转变规律,掌握化学概念、范畴、原理、模型、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化学思想、掌握化学方法、丰富化学情意、形成化学实践能力。修订版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阐明了化学学科的基本价值,包括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以及化学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影响,其目的就是要求课程实施者要全面落实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在实施化学课程时,应该注重从学科整体去理解化学知识,弘扬化学课程的全面价值,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可协调发展。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既不要片面地追求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开化学知识和技能去孤立地谈化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搞一套。应该从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出发,整体性地设计和规划能够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三个维度,注重教学目标的统筹性和阶段性,力求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科学化,指向性更强、更准确、更具体。

3.2 进一步体现和落实课程的基础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盲目、随意地为了片面追求中考升学率而增加一些陈旧的、偏难的、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灵活选择并处理各类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是否能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是否能够突出其时代性和发展性特征,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技,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中各个行为动词所描述的学习结果的含义,对于修订版课标中已作修改的内容标准(如“了解结晶现象”改为“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认识酸碱的腐蚀性”改为“知道酸碱的腐蚀性”)不宜按照实验版课标的要求增加其教学难度。

3.3 加大对科学探究常态化的探索

修订版课标在肯定并重视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上,对其做了更为科学的要求和规范,以提高教学实效。为了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的科学探究教学,课程实施者首先要进一步从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出发,形成对科学探究的本质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不仅仅要认识到科学探究对于学生化学认识发展的重要性,还要深入理解到科学探究的要素、过程及其所蕴含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论基础,从而对探究问题、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评价等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其次,要切实重视化学实验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教学功能。强调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讲实验”、“模拟实验”、“黑板实验”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既与经费、师资、条件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教师缺乏对实验的教育功能认识、片面重视分数而减少实验等主观因素有关。修订版课标特别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教师要在努力开齐这八个课标规定的必做实验的基础上,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同时落实课程标准中新增的诸如“增强安全意识”、“敢于质疑”等基本的化学实验素质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实验素质,避免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另外,教师要在探究式教学的情景创设、教学方法设计、实施条件、活动评价等方面多研究、多探索,一方面要贯彻落实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避免“检测探究”现象的出现,另—方面也要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效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出发,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形式化和表面化,努力实现课堂开放与实效双赢。

3.4 贯彻实施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

根据修订版课标的精神,在实施化学课程评价时,首先要更加注重评价目标与全面的体现三维特征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相吻合,做到“教”与“评”的一致,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

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程度,或盲目增加测试难度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象。其次,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不要仅仅局限于纸笔测验,认为仅仅利用纸笔测验就可以测量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要根据评价的需求科学地从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和建立学习档案这三种评价方式中进行选择,落实基于真实实验的探究能力培养和评价,处理好作业习题与阶段测验、平时测试与升学考试之间的关系。再者,要科学、全面、公正、客观地制定评价标准,落实评价标准的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参照性,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合理解释与反馈,强调并落实评价结果的教育功能。
总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人们从理想到务实的求真结果。这次修订的依据,归根到底来源于我国广大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智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正是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而这种发展,也恰恰最终给予实践最科学的指导。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寻求人们探索化学课程规律的思维范式,获得对化学课程标准及其理论背后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对于促进我国化学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依据和视角[J]基础教育课程,201

2.(Z1):76—81

[4]王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十年实施回顾[J]基础教育课程。201

1.(7~8):62~69

[5]郑长龙.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3):70—7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