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谈述提高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位

谈述提高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15298 浏览:617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生的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自己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体会,谈一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让抽象成为直观,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环境,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九册的连除应用题时,首先将连除应用题拆分成两道与生活有关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再出示连除应用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白这题与上面两道题不同,然后我启发提问:“能不能一步算出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学生都回答说:“不能。”接着我又提问学生:“既然这道题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解答。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说出了两种算法,甚至有个别小组说出了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三、抓住思维的转折点,促进学生思维

学生的独立性较差,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小玲做了7个五角星,小云做了8个五角星,她们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10个五角星,还剩几个?
解:具体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知道小玲做7个,小云做了8个,可以求出什么?
又知道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0个,可以求出什么?
那么这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的知识。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设问题、设疑问、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多的培养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涟城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