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电影 >弗洛伊德视野下《穆赫兰道》

弗洛伊德视野下《穆赫兰道》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3905 浏览:111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自20世纪开始,各种艺术门类都已开始了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哲学关系的探讨,而《穆赫兰道》便是这样一部质疑影像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性的所谓 “开放式电影”,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在解析着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同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被精确地嵌套在其中,在导演的一次次解析和组合之中,梦的主题才得以渐次显现。
[关键词] 弗洛伊德;《穆赫兰道》;《梦的解析》
由Universal Focus公司2001年出品、大卫?林奇导演的《穆赫兰道》是充满噩梦般惊悚场面的影片,它怪异、恐怖、歇斯底里又令人难以忘怀。在一连串碎片般的场景表现的灯火辉煌的好莱坞背后,是不知名的演员贝蒂的辛酸和压抑。穆赫兰大道是好莱坞一条著名的大道,它从荒山伸展出来并穿越豪华的富人区,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边著名的马里布海滩,夜晚从山顶上看去时,穆赫兰道上是漆黑的山路和树丛,而山脚下却光辉灿烂充满了戏剧艺术张力。大卫?林奇正是在这样的强烈反差的背景下,让小人物贝蒂经历了进入好莱坞、屡次挫败、生活贫困、最终饮弹身亡的生命历程,不过大卫?林奇并没有正面地去表现这个辛酸的主题,而是使用了他一贯的梦幻式的解构主义手法,运用着一连串怪异的“林奇式”语汇:神秘的蓝色钥匙、可怕的流浪汉、皮包里的不明巨款、神经兮兮的寻梦者、狂笑着的老夫妇、床上腐烂的尸体和无缘无故的杀人者。在这部完全颠覆了观众传统观赏心理的影片里,林奇彻底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内在逻辑,故意使用许多混淆视听的细节来干扰观众的分辨力,又竭力混淆着虚境与实境之间的辨识度,使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出被撕碎的噩梦状,而把真实的主题隐寓于碎片般的噩梦之中,使一个辛酸的故事变成了充满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意味的梦境。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存在着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构成本我,成为人格的生物层面,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是自我,形成人格的心理层面,超我是人格的社会层面的体现,是由“道德化的自我”“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于是三者构成了如下的关系: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并找到途径满我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在此心理学的前提之下,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一书中声明其发现了梦的一些原理:他认为梦是把深藏于心底的隐性化为显性的过程,因此梦就成了满足现实生活里不能满足的愿望的手段;梦还有凝结或浓缩的功能,梦可以把事物的某些小部分变化成整体,也可以把几种含义整合在一起表达一些隐藏的心思。因此,解析梦的工作不但是对整个梦的解析,更是对梦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对梦的解析是极有心理学意义的,当了解了这些关于梦的心理学原理之后,再将《穆赫兰道》这一影片放置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视野下去解析,就可以分析出其中的现代心理学方面的特质。

一、梦是被改装了的现实

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是毫无意义的, 不是荒谬的, 也不是一部分意识的昏睡; 而只是少部分乍睡乍醒的产物,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也就是说,梦是经过人的隐性心理所改装了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udooo.com

的现实。”弗洛伊德的理论说明,梦是人的本我愿望的实现,而这种愿望,小到要喝一杯水,想要得到一件衣服或物件,大到要实现人生的理想,都会以梦的形式实现。在《穆赫兰道》里,小人物贝蒂的梦境中混杂了各种复杂的因素:爱、恨、自卑、冲动、后悔、理想主义、嫉妒、内疚等。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梦境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从而产生了梦里的各种怪异情境。小人物贝蒂的现实是这样的:她是被姨妈姨父养大的孤女,只身来到好莱坞闯荡,住在廉价的公寓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也完全没有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因此也就远离了姨妈对她的过高的期望。这一切都和贝蒂自己所期待的一举成名、生活奢侈、情感稳定的生活完全相反,没有任何人际资源的贝蒂也只能在大卫?林奇设计的梦境里实现她的愿望:梦境里的她有着天然的表演天赋,她能够在一部电影征选女主角时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而一举打败了她的对手丽塔,得到了导演的认可;梦中的贝蒂还拥有姨妈豪华的住房和遗产以及姨妈在好莱坞的良好人际关系,当贝蒂初次出现在片场时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取得了成功。而这一切都是现实里贝蒂所不可能拥有的,贝蒂只能将自己的愿望隐藏在心底,化成为一种隐性心理从不示人,其原因是“成人则为自己的幻想感到害臊,并对别人加以隐藏。他把自己的幻想像最私人化的财产一般珍藏起来,通常,他宁可承认自己的过失也绝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幻想”。(311)而一旦进入到可以自由组织的梦境里,贝蒂的这些期待都变成了“被改装了的现实”,它们像万花筒里的图像一样,轻轻摇一摇,就会按照贝蒂的期待变幻出奇妙的色彩,使贝蒂得到了短暂而虚检测的满足。

二、梦有凝结或浓缩的功能

既然梦是现实的改装,是现实愿望的实现,那么如何解释那些恐怖的梦境呢?难道那些可怕的梦也是在实现人们本我的愿望吗?弗洛伊德认为梦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的手法,把现实改装成了另一种模样,因此“凝结或浓缩”是梦的另一种特质,也由此解释了为什么“痛苦恐怖的梦也是人的愿望的实现”的问题。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才可以解释在《穆赫兰道》里面贝蒂的梦里出现了许多恐怖的场景的原理:如开车行驶在穆赫兰道上的司机突然掏出对着她,命令丽塔下车,但这时迎面而来的飙族的跑车却突然与之相撞,车毁人亡,而丽塔却幸存下来。在这个梦里浓缩着的贝蒂的隐性心理是:在丽塔成名之后,贝蒂一直感到丽塔比她强大,所以她和丽塔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不牢靠,因此她心底积存着对丽塔的怨恨和不平衡感,她希望有一股意外的力量使丽塔失去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让她变得比贝蒂还软弱无助,那么她就可以照顾丽塔,重新拥有丽塔与她的感情。于是通过凝结或浓缩的功能,梦里的贝蒂设计下了这个可怕的车祸,车祸是一场突来的意外,说明了贝蒂内心的不平静和不安全感,但同时车祸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不由贝蒂负责,贝蒂便可以逃脱在现实中杀死丽塔的罪责;可是丽塔却会在车祸里失去事业和男友,还有她对往日的全部记忆,重新变成一个软弱无助的女孩,而不得不在贝蒂的细心呵护之下生存,从而满足了贝蒂想拥有丽塔、想超越丽塔的隐性愿望。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在梦中,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完美或更有道德感。相反,意识在梦中似乎应该沉默,因为在梦中我们感觉不到同情,可能会犯下最丑恶的罪行——偷窃、暴力和凶杀,对此毫不在乎,以后也毫无内疚之意。”(64)而贝蒂梦中的另一个恐怖情景是一个神经质的男子在路边的咖啡店里向人诉说他做过的可怕的梦,在这个梦境里男子看到了足以吓死他的一张怪脸,所以男子才说出“我希望在现实里那张脸不要出现”的话。其实在现实里,这个可怕的老乞丐就是贝蒂杀害丽塔的见证者,出于对这件杀人事件的恐惧,贝蒂从心底不想再见到这个老乞丐,所以她的这一隐性心理在梦里幻化成了一个神经质的男子,贝蒂把自己的心理装进别人的身体里,并借助于该男子之口说出对乞丐的恐惧,还有不希望再见到老乞丐的隐性愿望。
梦中最恐怖的镜头就是一具躺在床上已经开始腐烂的僵尸,细看僵尸那黑色的睡衣和黑色卷发,可以辨别出那就是丽塔。接下来的镜头又突然转到了贝蒂的公寓,睡在床上的人又变成生前的模样。而这时贝蒂的梦里出现了一个不明身份的牛仔,正是牛仔喊了一声“,该起床了”之后,一切才转危为安。那么这位牛仔又是如何来到贝蒂的梦里的呢,他究竟代表着什么愿望?细究之,可以发现,这个牛仔还在影片里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山顶上与倒霉的导演亚当会面,一次是在亚当的舞会上一闪而过的身影。而这个看似与贝蒂生活无关的人物出现于贝蒂的梦里,正表明了梦的凝结的浓缩功能,是那些往昔生活的影子透过杂乱的拼接浓缩成了新的画面,也许贝蒂在丽塔的舞会上曾看到过这位牛仔,贝蒂的潜意识里认为他正是贝蒂期待的力量型人物,在这个恐怖的时刻,贝蒂希望有一个力量型的人物出现来扭转事物的结局并保护她,所以在一个关键时刻,这个潜藏于往昔记忆里的力量型人物就冒了出来,所以牛仔的存在是弗洛伊德释梦理论里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人物,他的出现旨在表达着贝蒂内心深处的话语,正如弗洛伊德在书中所言:“ 往往,梦中的话是由说过的一些话东拉西扯地拼合在一起,句法或许不变,但整句话的意思可能变得晦涩,甚至连句法都有所改变。”(175)

三、梦中细节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梦的凝结或浓缩的功能,梦中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都有了其隐藏的含义而不容忽略。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对梦的分析其实就是对梦中每一个不连贯的细节的分析。如梦里出现攀爬墙壁的细节,意味着前程将会出现坎坷;梦里出现搭错车的细节则可能象征着分离和焦虑。那么在《穆赫兰道》里面,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是导演的精心安排,都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丽塔包里的那么多钱,一方面象征着贝蒂自己想拥有更多财富的心理,也象征着贝蒂对丽塔生命的估价,说明从贝蒂的心底也认为丽塔的生命价值是巨大的;如贝蒂与亚当第一次见面时,当面对亚当异样的目光时,贝蒂下意识地跑开则象征着贝蒂对这段情感的排斥,因为贝蒂希望丽塔和亚当没有相爱,所以她在梦中化身为丽塔时,她下意识地躲开了这个情缘;如山顶上那盏忽明忽暗的吱吱作响的电灯,暗示着一种诡秘;如《穆赫兰道》结尾出现的那个蓝发的女巫,曾反复地出现在贝蒂梦里的各个场景里(剧场、宴会、街道),她象征着一种把握整个过程的高高在上的力量,她是叙事手法里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高高在上、一切掌控于手中的全视角。从蓝发女巫的角度看出,不论是台前幕后,一切都是很清晰的,所以这个细节的存在也意味着导演戏弄观众的心理。
自20世纪开始,各种艺术门类(绘画、音乐、雕塑、建筑)都已开始了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哲学关系的探讨,而《穆赫兰道》便是这样一部质疑影像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性的所谓 “开放式电影”,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在解析着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同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被精确地嵌套在其中。在导演的一次次解析和组合之中,梦的主题渐次显现:好莱坞在银幕上创造一个个奇妙的美梦,但在银幕后面却发生着许多人的噩梦。影片在表现手法运用上完全不遵守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内在逻辑,彻底打破了观众习惯性的欣赏心理,就连摄影、音乐、道具等都在暗示着多层梦境的存在,目的就是让剧中的人物穿梭于多层不同的“现实”之中。导演林奇故弄玄虚地运用了许多似乎别有所指、引人的小道具与角色,撕碎着观众们被好莱坞巨片培养起来的逻辑感,有意让观众陷入到弗洛伊德式的梦境和心理分析的迷阵之中,正如芝加哥《太阳时报》评论所云:“这是一部需要放弃自我的电影,如果你需要逻辑,那么去看其他的电影。”但这个充满悬疑感的故事却得到许多奖项: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并入选法国《电影手册》2001年世界十佳影片,《旧金山编年史》也给了它很高的评价:“《穆赫兰道》或许并不是部伟大的电影,但它进一步加固了林奇式的坚实风格,并不断地刺痛我们的神经。”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2]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彭润金,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3] 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4] [美]约翰?贝尔顿.美国电影美国文化[M].米静,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洪斌(1975—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