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师生行为附加后果

师生行为附加后果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2635 浏览:76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正确而又准确的评价,对育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教师、学生行为的附加后果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所具有的正向和负面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师生行为的附加后果;原因;建立和谐师生链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明人们的每一种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果关系"学说认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原因——行为——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心理过程。一种行为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原因和结果,一种原因也会导致多种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同样的道理,不同的原因和行为有可能殊途同归,得出同样的结果。这表明原因、行为、结果三者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告诉我们,对任何事件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尤其是在育人工作中,更不能想当然对待学生的行为。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奥伯利·C·丹尼尔斯关于行为表现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将进一步影响到学生行为变化趋势,而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往往是根据学生行为的后果做出的,我们把教师根据学生行为的后果做出相应的行为,称为学生行为后果的附加后果。所谓附加后果就是学生行为有一个直接后果,这个直接后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还有可能是破坏性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准则学生行为的直接后果做出判断,然后施以相应的行为,如对学生积极的行为表现给予表彰,对学生消极的行为表现给予批评,对破坏性的行为表现给予惩罚等等,学生受到的这些表彰、批评、惩罚便是其行为后果的另一种后果,这种后果就是学生行为后果的附加后果。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行为外还有很多行为。这些行为,有的是正当的或学校可以接受的;有的是偶发的,但学校还是可以接受或容忍的;有的是不正当的,是学校严令禁止的。无论哪一种行为,对行为表现者--学生来说,都有一个前因和后果。例如学生在上课时不听讲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和后果也各不相同。
学生不听讲的原因可能有:①对该学科不感兴趣;②听不懂;③对教师有反感;④生病;⑤已掌握所讲内容;⑥厌学。
学生不听讲的行为表现可能有:①睡觉;②看别的书或做其它学科的作业;③做小动作;④干扰别人。
学生不听讲的直接后果可能有:①做不来作业;②不知教师讲了些什么;③影响别人学习;④成绩下降;⑤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
又如学生不做作业的行为表现及前因后果也有多种可能。
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可能有:①不知道做什么而没有做;②知道做什么但做不来;③没有时间完成;④懒得做;⑤已掌握了,认为没有做的必要。
学生不做作业的行为表现:不做作业。
学生不做作业的直接后果可能有:①已掌握的知识得不到巩固;②对新知识得不到很好掌握和巩固;③成绩下降;④对成绩没有影响。
很多教师对学生不做作业或不听讲的行为一律给予处罚或变相处罚,很少认真分析学生这些行为表现的前因后果,更缺少区别对待的措施。而学生对教师简单粗暴的行为表面上被动服从,心理上却是不同程度的对抗,进而故意重复前面的不良行为,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抗性行为链,这是一种恶性的行为链。如果教师换一个心态,换一种方式认真分析一下学生行为的前因后果,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恰当地执行方案,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就会自觉强化良好行为,消解不良行为,做出让老师满意的行为,得到老师满意的后果,形成师生和谐的行为链,很显然,这种行为链是良好的。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行为链,需要教师善于分析学生行为的差异,找准学生行为的诱因,以宽容的心态辩证地看待学生行为的直接后果,客观分析,因材施教,巧妙处置。如"做不来作业"可能有多种原因:没有听讲、听了讲但未听懂、因病没有很好地听讲、基础太差无法听懂、大脑曾受药物刺激反应迟钝、先天性智力障碍……如果学生是"听了讲但未听懂",责任不在学生,教师需要反醒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是"大脑曾受药物刺激反应迟钝"、"先天性智力障碍"、"基础太差无法听懂"等原因造成的,则需要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是"因病没有很好地听讲"则需要老师在学生身体康复后给予补习;对"没有听讲"的学生,要弄清楚没有听讲的原因,分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行为链。如果对"做不来作业"的学生都施以"一棍子打到底"的处罚,既打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损伤了教师的威信,导致恶性的师生行为链。
师生行为链包括四个因子:学生行为的前因或背景事件、学生行为表现、学生行为的直接后果、教师对学生行为直接后果的态度和行为。师生行为不是单一的,而是"前因、行为、直接后果、附加后果"行为心理组合的循环出现,在循环中,各种因素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www.udooo.com

又在不断变化,互为因果。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把这四个因子分别用A表示前因,B表示行为,C表示直接后果,D表示附加后果。师生行为链接及变化模式如图:
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表现出某些行为,造成了直接后果,这种后果会成为教师态度和行为的前因,如果学生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当某种情景再现时就会按照老师的态度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其行为后果自然会得到老师的认可,这种行为就会得到正面强化。在这个行为链接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就会成为学生行为的前因之一。如果学生心理上不能接受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就会产生心理对抗,当某种情景再现时就会故意与老师的态度背道而驰,做出更加恶劣的行为表现,其行为后果自然不会得到老师认可,并成为老师加倍处罚的前因。在这个行为链接中,老师的行为与某种情景共同成为学生恶劣行为的诱因。如此循环往复,和谐的师生行为链可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恶性的师生行为品质就会强化学生恶劣的行为品质。
学生每一种行为的后面,都存在着双重后果,一是直接后果,一是附加后果,这两种后果都有多样性。这些可能出现的行为后果,取决于行为发生时出现在学生身上的情况,取决于行为发生时的环境及其背景等因素,这些因素就是行为后果的不确定性。它会改变学生某种行为将来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也可以改变某种行为的发生速度或频率。它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更多或更少发生。如前面所举的两个例子中,教师对学生上课不听讲或不做作业行为施与一定的附加后果,主要目的是让有这种行为的学生最终改掉这些不良行为。又如教师对做好事的学生给予表彰,将会鼓励学生继续多做好事,增加学生争做好事行为的频率。
在师生行为链中,直接后果是跟随学生行为自然出现,不受教师干预的行为结果。教师对直接后果的评价,通常分为良好后果和非良后果。附加后果是教师针对学生行为施加的一种意在改变学生某种行为发生频率的行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附加后果得当,学生的良好行为就会得到强化,非良行为被消解。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附加后果不当,学生的良好行为就会被消解,非良行为得到强化。教师行为的教育效果见下表:
中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活力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出来,一天少则几十个行为,多则几百上千个行为,每一种行为都会出现相应的直接后果,教师会根据这些直接后果的可取性采取一些措施,施与附加后果,这些附加后果会对学生行为的未来走势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善于识别哪些必要并且足以对教育培养目标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规划并提供支持这些行为的附加后果,通过强化增加这些行为,促进教育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正面强化的神奇力量》 [美] 奥伯利·C·丹尼尔斯著 ,高卓 、张葆华译
责任编辑:张子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