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简谈生变学生变了

简谈生变学生变了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12368 浏览:554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提问——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为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为此,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案例]曾听过吴正宪老师组织的《圆的认识》,其中的两个片断很明显地反映出“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学生变了”。
片断一: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书本,从中找出相关的概念并列成一张表格。
生1:书本中有两个概念:半径和直径,并且表达了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我把它们列成一张概念图,并把重点词语标出来:
生2:我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概括成这样了:
生3:我从书本中得知:半径是指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有无数条;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在同一圆里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自学,都能理解有关半径、直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真了不起!
片断二:圆知识的拓展运用。
师:现在我们回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地方?
生:我认为车轴应装在圆心的位置。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反面加以思考。如果车轮不是圆的,是椭圆形的、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会是什么情形,如果车轴不装在圆心,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先请同学们画画示意图,或小组合作制作各种形状的车轮进行试验探究。)
生1:如果车轮是椭圆的,或是三角形、正方形的,人坐在车上就会一上一下起伏很大,感觉不稳,很不舒服。
生2:我们用硬纸片做了各种形状的车轮,发现还是圆形的车轮转动的时候最平稳。
生3:圆形的车轮车轴应装在圆心,要不然也会感觉不稳。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根据同学们的意思,吴老师制作了一个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教师展示多媒体,并逐一讲解各种车轮的优点和缺点。)如图3所示。
[分析]

一、自学互学,课堂主角变了

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本节课的内容“圆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吴老师在“认识半径、直径”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围绕书上的两个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自学,去思考,去概括,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并在汇报过程中,通过启发提问:半径、直径实质上是什么?(线段)这条线段的两端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语义编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理解,教师围绕“你是怎么回答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提出检测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对照已积累的经验背景,对照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检验,形成正确的理发成果。在这个自学互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的学生,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不能理解的学生,也在自学中发现困惑所在,在倾听、合作与交流中,困惑得到解答,学有所得。教师自身由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由教学中作为单方聆听者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演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

二、实践应用,学生兴趣高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演示与观察,计算与推理,而忽视学生“做”这一环节。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他认为这一观点与夸美纽斯的观点“教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演示”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教转向学,从教师活动转向学生活动,从感觉效应转向运动效应。如果只是在“静态”中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只有在“动态”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吴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圆?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你认为车轴应装在什么地方?片断二的教学呼应开头,充分利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创设了大量观察、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猜一猜、剪一剪、滚一滚、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来感知车轮的形状、车轴安装的位置,又采用多媒体演示各种形状的车轮,使具体抽象的图形极富趣味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来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物体特征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尽显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三、评价,学生学得乐了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同时重视手势、眼神、动作、面部表情等体态效应:或表扬,或鼓掌,或微笑,或点头赞许,或鼓励……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感情:老师是关心我的,她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从而使认知与情感交融渗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我们的学生变了,那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变了,是老师的观念变了,是老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变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这些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传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听讲、模仿、练习,这样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被动、学习过程的割裂、学习情绪的消极,学习结果容易单纯指向练习、做题和考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改变,以探究、理解、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新课程追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离不开这样的学习方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