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趣味性历史课堂导入趣味性

趣味性历史课堂导入趣味性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5219 浏览:182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篇文章,那么精彩的导入就是这篇文章的“凤头”。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作用十分重要。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根据历史科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利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环境、条件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是导入法选择的前提。
关键词:历史课堂;导入;趣味性
1003-2851(2013)-06-0083-01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在历史课的导入中,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境界,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正如H.A多勃洛波夫所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时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入法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即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在教授《清末明初社会生活的变迁》采用情景故事导入法,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参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而能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具体导入如下:
一位学生扮演阿Q,这是阿Q一天的生活故事。阿Q一出场大声说道:“我是阿Q,住在小镇未庄。我虽然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生活,但精神上我是常胜的。”
旁白由另一位学生说:“这天,阿Q在赌场上发了一笔小横财,于是他决定到县城看看近年来新来的事物。阿Q来路过一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家店,上面写着永泰照相馆!阿Q心想,见过饺子馆、面馆,是啥玩意呢?这照相馆阿Q不知道,照相术早在就19世纪30年代已经产生,40年代以后就传入到中国。”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阿Q,让同学们在观看情景中和阿Q一起走进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这时就引入新课学习,第一大标题照相和电影的出现也就映入同学们的眼帘。
同学们看完情景剧的导入后,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的听完这节课并且和阿Q在清末民初生活了一天,把所见所闻一一展现出来,已经完全和这堂课融入在里一起。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导入首先,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特别是在提问的时候,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去打破砂锅问到底。良好的导入其次,是导入的内容一般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在新课前就能让学生心里留下印象,这样有利于在上课中,学生们更好的对这节课重难点的理解、记忆和把握。良好的导入最后,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兴趣,何谈教学质量。
总之,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导入课中,要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的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
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行为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对课标和教材钻研到位,课堂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两个转变效果明显,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活动的效果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也不断提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