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有关于跨境民族心理概述

有关于跨境民族心理概述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4119 浏览:133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当今国内跨境民族研究的侧重点、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策略选择、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内容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民族研究的一个新的着力点——跨境民族心理研究。
关键词:跨境民族 心理研究 必要性
跨境民族心理研究包括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等对民族心理影响的研究。加强跨境民族心理研究可以实现心理调控的目标,从而可为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有效的智力保证。

1 国内跨境民族研究的侧重点

我国学术界对跨境民族及其相关理由的研究,是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陆路边疆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跨境民族及其相关理由的研究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跨境民族研究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跨境民族的概念研究、类型研究、形成理由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跨境民族的社会认同研究,其中各种研究集中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等研究上,对跨境民族心理理由的研究往往包含在民族心理理由研究当中,缺少必要的特殊性研究。

2 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策略选择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不可能只使用一种研究策略。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应立足于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研究实际,采用多策略多特质的研究手段。在研究范式上,应重视质的研究在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加强质与量的有效整合。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研究设计的整合

研究者在同一个研究项目中要善于混合使用不同的策略,在不同层面对同一研究理由进行探讨。

2.2 研究资料分析的整合

一项民族心理研究中同时存在有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时,可以同时收集到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在分析资料时要注意使用不同的策略对有关结果进行分析。可灵活采用历史文献研究、蹲点实地考察、田野工作研究、典型个案分析、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实验、作品分析、实物收集或音影设备记录、多元统计等策略,对民族心理的多种组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直观真实的资料同时进行有效分析。

2.3 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的整合

在质的研究阶段,研究者应持主位研究立场,深入对象的文化生活空间,站在研究对象的立场上来研究、分析民族或民族心理。在量的研究阶段,则应注意与研究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中立的、客观的研究者的立场上研究、分析其民族心理。当然,把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非易事,因此研究者持主位研究立场,还是持客位研究立场、主位一客位综合方式,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取向和研究课题的性质要求。

2.4 质性研究与计量研究的整合

在研究的具体策略上,可灵活采用历史文献研究、蹲点实地考察、田野工作研究、典型个案分析、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实验、作品分析、实物收集或音影设备记录、多元统计等策略,对民族心理的多种组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研究者要特别注重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参与观察和田野研究,以得出最直观真实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思辨和实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群体与个案相结合、横断与纵向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3 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内容及价值取向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心理行为及其活动规律。但关于具体的研究内容,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始,对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探讨最受瞩目。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民族心理进行了研究。如戴桂斌认为民族心理由民族心理素质(包括民族的性格与能力)和民族心态(如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价值观念及民族情趣等)两个部分组成。李尚凯认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可将民族心理分为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自我意识三大组成部分。张世富认为民族心理应该包括民族认知、民族跨境民族心理概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性格、民族品德、民族气质等。这些是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并认为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仍不足以说明对民族心理能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和本质的了解。
结合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跨境民族的心理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理由,更应该是一个民族平等、团结、发展以及共同繁荣等各种理由的心理学思索,更应该是跨境民族研究内容及价值取向的一个新课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就一定会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及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民族工作怎么写作。
参考文献:
[1]孙志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界民族理由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3):14-16.
[2]韩忠太.试论民族心理研究的地位和作用[J].心理学探新,1985,(3):56.
[3]植凤英,张进辅.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广西民族研究,2007,(4):14.
[4]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由[J].民族研究,2002,(6):95-96.
[5]方芸.云南跨界民族与可持续发展——云南跨界民族研究三题[J].云南社会科学,2001,(5):52-55.
[6]万明钢,赵国军,杨俊龙.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05[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85-191.
责任编辑:张 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