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探究夫人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体现学术

探究夫人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体现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7328 浏览:217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达洛维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典型欧美意识流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筹办一次上流社会派对展开,详尽记叙了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生活,并“以一天时间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人物的思维跨越了三十年的时光,通过表现达洛维夫人的挣扎与妥协的痛苦,表达出作者渴望平等、和谐生存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女性意识弗吉尼亚·伍尔夫
:A
一浅谈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同时也通过作品为女性主义吹响了号角。她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过无数篇关于女权问题的小说、论著。在作品中,伍尔夫以女权主义的视角冷静审视了父权主义社会中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和军事状况,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批判了男性的霸权,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玛丽·伊格尔顿曾高度地评价伍尔夫道:“在很大程度上,女性主义批评很难有人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评论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二《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达洛维夫人》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一,具有意识流小说“无情节,无喜悲,无约定俗成”的典型特点。达洛维夫人这一角色是一战后英国社会对女性定义的典型代表:“居家天使”。她接受社会强加自己的束缚,并且乐于而且自豪地扮演着自己的这个角色:政客的太太。小说中的另一位人物,萨莉·塞顿,年轻时曾经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她吸雪茄,在走廊里去拿洗澡用的海绵袋,并敢于发表一些直白、不淑女的评论。但是,在30多年以后,当萨莉再次出现的时候,她也变成了一个俗套的家庭主妇,嫁给一个有钱的丈夫,生了5个儿子。在这看似支离破碎、毫无规则可言的表象下,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处处隐含着伍尔夫对于男权主义的批判控诉及对于女性主义的深深思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战争与女性
战争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从古希腊开始,西方试图以战争的方式,确立以自身为统治地位的体系,妄图征服自然,征服其他种族,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身的虚荣与膨胀的私欲。所以由此衍生出的战争文学,多是以审视与批判为目的,与其说是描绘战争,不如说是在倡导和平。
《达洛维夫人》故事发生的背景被明确限定在1923年6月的某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可以说,对于战后英国的描绘及战争对于女性的影响的表现是故事的主题之一。文中人们的生活看似平静,但战争的阴霾依旧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战争对自然的摧毁,“欧洲大战的魔爪是如此阴狠,如此无孔不入,把一座谷物女神的石膏像砸得粉碎,在天竺葵花床里炸出个大洞”,而“树木在婆娑起舞。大地恍惚在说:美。仿佛为了证实美的存在,无论他往哪里看,无论他看的是房屋、栏杆,还是跨越栅栏的羚羊,美立即在那里呈现。天空中,燕子翩然掠过,飞翔,旋转,尽情地飞进飞出,萦回缭绕,到处都洋溢着美”。小说从侧面以现在的平静生活反衬出当时战争的破坏力。
二是战争对于人们生活尤其是女性生活的摧毁。文中主角之一的塞普蒂莫斯就是被战争直接伤害的典型。身为战争的“幸存者”,他的肉体虽然完好,但是精神世界早已被战争的罪恶摧毁,战后饱受战友亡灵的幻觉的折磨,加之当时社会的冷漠,他只能以寻求解脱。士兵的妻子更是牺牲的象征,身为塞普蒂莫斯妻子的雷西娅就是这样的悲剧角色。雷西娅本是天真温柔的少女,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希冀,她背井离乡来到伦敦,却不想自己期待的爱情与温存统统被战争吞噬。丈夫的疯狂让她无法忍受,陪着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的过程让她所受肉体的摧残远不及精神上的摧毁。最终塞普蒂莫斯的对于她虽是一种解脱,却也让她失去了所有方向,从此无依无靠。雷西娅是战争中无数战士妻子的代表,她被迫承受战争带来的爱情的消亡和未来生活的无望。
战士们的母亲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女性形象,如文中所言:“战争已经结束,不过,还有像福克斯克罗夫特太太那样伤心的人,她昨晚在大使馆痛不欲生,因为她的好儿子已阵亡,那所古老的庄园得让侄儿继承了。还有贝克斯巴勒夫人,人们说她主持义卖市场开幕时,手里还拿着那份电报:她最疼爱的儿子约翰牺牲了。”伍尔夫通过这些母亲的形象,试图唤起人们的共鸣,提醒人们:只要战争打响,就会有无数的母亲每天为儿子提心吊胆,而后忍受骨肉分离之痛乃至丧子之痛。由此侧面批判了父权引发战争对于女性的又一种伤害。
2压抑的女同性恋
众所周知,伍尔夫本人由于早年长期受到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的性,使她成年后再无法接受来自任何男人的爱。所以她转而将爱投向女性,成为女同性恋者。她毫不掩饰地喜欢女性,喜欢女性的神秘莫测,不循常规。所以,在父权社会中,伍尔夫身为一个女同性恋者本身,就意味着对男性父权的反抗。如果说她的女权主义是挑战父权的理论基础,那么她作为女同性恋者就是反抗父权主义的实践。
《达洛维夫人》就如伍尔夫的众多小说一样,依旧饱含对于女性同性恋的深思。主人公克拉丽莎即达洛维夫人,在她令旁人羡慕的异性恋婚姻中,其实过得并不幸福。她与丈夫的夫妻关系是疏离的,异性间的关系苍白而冷漠,她完全感受不到温馨与快乐,只剩下心灵的孤独。然而克拉丽莎对于异性的冷漠实则出于本能,她喜欢保持“贞洁感”。她的异性恋是被迫的,出于对于父权社会礼法的无奈妥协。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天生缺乏,少女时代的克拉丽莎生机勃勃,对爱充满渴望。当她思索起曾经的岁月时,曾回忆起一段与女伴萨莉的炽烈情感。她第一眼就被萨莉的美貌吸引,她们相处过程中的感情纯洁完美,是“只存在于成年女性之间的”感情。当萨莉亲吻她的嘴唇,她的世界仿佛拨云见日,狂喜喷薄而出。但她始终不敢承认这种感情,她一遍遍的自问“这是恋爱吗”,她的心底渴望这种感情,但她没有勇气确定这种关系,只是迷茫地在内心发问:“与女人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克拉丽莎的迷茫正是父权制思想影响下的结果。父权社会中,只有异性恋是符合自然法则的,是正常的并被大众所认可的。同性恋则被认为是变态的,不符合常规而扭曲的情感。所以克拉丽莎与萨莉之间的同性恋情注定被压抑、被教化,她们早已隐隐感到这份感情注定中断,事实上终结它的就是克拉丽莎与异性的婚姻,她的婚姻意味着对于父权的妥协,从而失去自己的感情与,沦为父权社会的奴仆。
3父权的压迫与女性的反抗
在小说中《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在准备晚宴的一天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引发了她对青春时光的缅怀,她深感内心逐渐被“腐败、谎言与闲聊”腐蚀,从曾经生机勃勃的少女变成上流社会的花瓶。这其实正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压迫的表现。但小说中的克拉丽莎其实并不是没有反抗的,她的反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上独立自主的反抗
小说中有这样一部分情节,克拉丽莎刚刚独自走出家门去写花就遇到了她的老朋友休·惠特布雷德,两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休是克拉丽莎的老朋友,是“完美的绅士”,他虚伪谄媚浅薄,除了礼节完全没有头脑。他正是英国父权社会下的产物与典型代表。
在父权标准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公众场合是男性的领地,女性被排除在外。她们“被禁止单独走出家门,除非有一位男人——仅仅是一位男人——同往,以发挥其社会学父亲的职责。所以一开始休就对克拉丽莎独自出门发出诘问,他问克拉丽莎“你要去哪里”,语气盛气凌人,大有窥探隐私的成分,显得粗鲁突兀。他的问话使他看起来犹如一位专制的父亲,正在行使对女儿的监视权。而父女关系是父权制下男女不平等关系的一种表现。但是克拉丽莎的回答却有悖常规:“我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喜欢在伦敦散步,真的,比在乡下散步要好多了”,她并没对休的诘问做出明确回应,而是用这种含糊,大而化之,却又不卑不亢的回答把休的问题转化成了一般性的问候,聪明地保护了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2)行使女性主权的反抗
小说以克拉丽莎的宴会为目的展开,所以宴会对于她意义重大。它不是像克拉丽莎年轻时的恋人彼得认为得那样虚荣的炫耀,是为使丈夫官运亨通而结交权贵提供机会;也不是像她的丈夫理查德想的那样,是她无聊生活的调味剂。晚会对于她来说,是一种事业,是身为女性才能行使主办的特权的,体现她的价值的一种事业。她希望通过晚会把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联系在一起,创造出背离父权社会主张的等级与压迫的女性主义价值观的平等与联合。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定义是保守、被动的,从而被忽视,被边缘化。克拉丽莎不甘心于这种现状,不想屈从于这种命运,所以她通过宴会的方式,在自己创造出的具有私人属性的公共场合中,以女主人的身份存在,施展自我才华、行使自由权利、建立自我意识、进而建立女性价值体系,这无疑又是克拉丽莎对于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
(3)对婚姻的反抗
少女时代的克拉丽莎深爱彼得,所以即使她结婚成为达洛维夫人,她依然毫不抑制对彼得的思念。她会问自己,如果彼得此刻在他身边,他会说什么。只有与彼得的回忆能唤起她往日的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才是最相互了解,心灵相通而且思想共鸣的人。虽然克拉丽莎安于现状,但其实她对于婚姻仍存在一种思想上的反抗,是女性内心对于爱情主权的渴望,只是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带有妥协性质的,以至于她始终无法跨越父权社会制度的障碍。
所以,克拉丽莎是不甘于现在的生活的,她努力反抗,只是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她并不缺乏智慧,她可以从容应对生活上的事务,可以成功举办晚宴。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精神的、会思考的女人,一个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生活的女人,这本身就是对于要求女性屈从的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只是由于她自身从小受到的父权影响的根深蒂固,使得她只能挣扎在外在的达洛维夫人与内在的克拉丽莎之间,做出的反抗充满怀疑与犹豫,然后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继续沉沦迷失。
三小结
纵观当今维护女性权益的各项措施与活动,我们不得不肯定弗吉尼亚·伍尔夫超前的女性意识。伍尔夫曾说:“小说创作应该超越作品中的具体的、个人的关系,而去探讨有关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等更为广泛的问题。”所以她的作品无不表现出她对当时社会发展现状与女权主义关系的极大关注与深刻思索。《达洛维夫人》不仅展示了她精湛的意识流小说技巧,更与现实问题巧妙结合,将战争的罪恶、压抑的女同性恋、父权压迫与女性的反抗联系到男性强权主义社会问题,反映出伍尔夫想要以女性的力量作用于社会,并将其看作为优于男性以暴力专制的方式改造社会的立场。她运用梦幻般的文字,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潜移默化地从思想上征服对立的力量,实现自身的女性主义,与以战争暴力粉碎再重建的阳刚的父权力量对比,不能不说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的处世哲学是更富生命力的和更具人性化的,这对于当今社会也不失其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胡新梅:《战争:创伤与女人——从女性视角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王小航:《强迫的异性恋和压抑的女同性恋——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 弗吉尼亚·伍尔夫,孙梁、苏美译:《达洛维夫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4] 李茂秀:《人生:挣扎与妥协之间——论伍尔夫〈达洛维夫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5] 禹建湘:《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 陈钰灵、罗润田:《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意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7] 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张宏,女,1969—,辽宁沈阳人,双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工作单位: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