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工业经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完善和实践中理由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完善和实践中理由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22845 浏览:982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产生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经济学,并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推动了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但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实践性问题,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即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内容。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实践问题 中国经济学 理论完善
1004-4914(2012)11-024-0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理论,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核心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经济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理论都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不例外,也需要不断在新的实践中得到完善,以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的30年,实际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30年,在这30年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改革成果和经验教训,又丰富和完善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体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保持国家政治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改革,由上至下地进行放权让利,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吸收市场经济国家中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出口贸易,使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落后,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经济史学家麦迪逊认为,资本主义时代最成功的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是1870-1913年的“自由秩序”时期,1950-1973年的“黄金时期”,1973年开始的“新自由秩序”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正处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自由秩序”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通过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得到快速提升。如人均国民收入(GNI)的增长,从全世界来看,增长是最快的。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均GNI从1980年的192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3620美元,2009年的人均GNI相当于1980年的18.85倍,年均增长10.66%,这个数据,高于80年代与中国同时进行体制改革,经济转轨的国家;也高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分别是4.79%、5.26%、4.33%、4.1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01%)。这显示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但是,从中国与全世界的三类不同国家的人均GNI的比较来看,中国的人均GNI虽然高于低收入国家,但仍然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均GNI为3620美元,远远高于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NI(503美元),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I的水平(3400美元),占世界人均GNI(8751美元)的41.36%,不到一半。但是和高收入国家相比,只占高收入国家人均GNI的9.49%,不足10%。这说明,中国人均国民收入GNI,虽然在全世界新自由经济发展时期,和自身相比,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拉大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表示。按照国际粮农组织的相关规定,恩格尔系数在45%以下为小康水平,30%以下为富裕水平。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

1.0%,”说明我国居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根据世界上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规律,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会出现一个收入差距拉大的转型时期,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因收入差距拉大而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差距的大小,可以用国际通行的基尼系数来表示。
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1978年的基尼系数为0.3,收入差距很小,全国处于共同贫穷的状况,社会分配平均,到了1988年为0.34,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经被打破,开始出现了收入差距,到1994年为0.436,第一次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收入差距开始拉大,1999年降到0.397,收入差距仍然在拉大,2000年后开始在警戒线上攀升,2007年达到0.48,社会反响很激烈,分配不公的问题突出,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整就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党及时提出以人为本,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近年来,采取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仍是一个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贸易,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国内需求发展却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通过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商品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加入WTO以后,中国商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高。
2002-2007年,中国的出口连续六年保持了20%以上的名义增长率,除了2007年以外,其余各年的增长都显著地高于名义经济增长率,这说明,中国的出口依存度提高。但从2007年开始,出口的名义增长率开始低于GDP的名义增长率,尤其是2008年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出口与GDP增长率之差为负数(-10.7%),说明中国的外向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2009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26.7%,很显然,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实现了就业制度的改革,但中国的劳动就业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现了就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再到“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过程。2003年,随着原有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被彻底打破,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制度。2006年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从此,市场化就业制度开始形成。
2006年以后,我国持续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资本积累的优越性,同时,又让被资本排挤的过剩人口适当分享资本积累的成果。政府通过加大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通过市场怎么写作体系,增加劳动就业。尤其是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通过扩大国内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近6年来,就业人数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就业增长率仍还很低。
近两年,我国就业率比前三年有较快的增长,2011年达到4.54%,但从近6年来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率只有0.05%。这个速度与我国GDP年均增长9.7%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这表明,西方著名的经济理论,奥肯定律所表明的,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与中国的实际不相符合,说明西方经济中的就业理论,不解决中国的现实就业问题,因此必须把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市场实践相结合,完善中国的经济学理论。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消费增长率却大大低于投资增长率
从近6年的经济增长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相比,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增长。
近6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在总体上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我国受宏观调控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影响,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于社会消费品总额91921亿元,投资增长速度比消费增长速度快14.5%。虽然我国已经提出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但是去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也比消费增长速度快

6.5%,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中,投资快于消费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提高工业产量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农业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过慢,使我国出现了粮食安全的隐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6年来,通过对工业发展速度与农业粮食发展速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业粮食的发展速度。
我国工业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其中2007年,工业增长率比农业粮食增长率快14.2%,2009年快8.3%,2010年快9.2%,去年快6.2%,这表明,近6年来,我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虽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工业增长与农业粮食的增长仍然存在差距,经济发展中优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化产业结构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还存在国家粮食安全隐患问题。
总之,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过程中,还存在着人均国民收入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在经济增长结构中,还存在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增长的问题,经济增长快于就业增长的问题,工业增长快于农业粮食增长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上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二、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模式,这个理论模式,在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并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但是,如前所述,在这种理论模式指导下,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生产上,过度依靠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见表1和表2),导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国家行列,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过度依靠工业生产而忽视农业粮食的生产,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存在粮食安全隐患问题;在收入分配上,在通过各种税收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时,忽视了个人收入分配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而出现社会分配不公;过度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国内劳动者充分就业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者的就业率增长缓慢;在发展方式上,过度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忽视社会消费的增长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内需不足。解决上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客观上需要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加以完善。

(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解决我国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发展问题,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千方百计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垄断,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继续发挥中小型企业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和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作用。
从解决民生的角度来看,要继续深化分配体制改革。要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目标。当前,解决我国基尼系数已突破临界点的问题,只有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发挥财税杠杆职能,使财政分配在经济发展中起平衡调节作用。通过增加过高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的增长;通过增加城乡公共怎么写作的财政投入,使改革成果惠及到全体城乡居民;通过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深化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和增加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居民参保的覆盖面。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价上涨,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民生问题,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确保分配中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的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前面所述,在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与需求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加快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即5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60%,使得中等收入者由15%~20%提高到50%。”要实现经济发展新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过去依靠投资促增长向依靠消费促增长转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走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正如党的十七

源于:论文结论www.udooo.com

大提出的那样:“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欧债危机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国要利用这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对内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大量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转化到经济发展需求上来,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增加粮食生产,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利用这次危机对欧美市场的打击,将国内市场扩大到国外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加快对外投资速度。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占全球流出量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0.5%增加至2009年的4.4%,增长了7倍多,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魅力,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实践过程,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过程,更是在不断解决现实问题中完善理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指导中国改革的实践,在实践中建立中国经济学,又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下开始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对解决新的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所提出的方针、政策、措施,又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内容。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也是无止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将与时俱进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内容。当前,在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背景下,我们要跟踪分析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要在化解危机中促增长,要在保增长中化解危机,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快速发展,又要提高就业率,尤其是要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当前,要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中国经济模式的优势,同全世界各个国家一起,共同繁荣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尤其要完善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的中国经济学理论。
[该论文系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S002,w11243100。]
参考文献:

1.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文献出版社,2009

2.胡鞍钢,鄢一龙,魏星.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著.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4.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发展年度统计报告.

5.张幼文,黄仁伟等著.2010中国国际地位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王洛林,张宇燕主编,孙杰副主编.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文云英,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汤子琼,西华大学教授 四川成都 610039) (责编:贾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