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高中班主任德育 >简述预防措施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理由与预防措施工作

简述预防措施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理由与预防措施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17784 浏览:733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奉新县中小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以及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运动损伤的种类、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运动损伤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中预防和减少损伤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种类、原因、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包括从本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中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所引起的运动损伤,不仅会中断体育锻炼,更会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找出中小学生常见损伤的种类及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旨在减少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推进体育锻炼的科学化。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奉新县二中中抽查413人,其中在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183人,占4

4.3%。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对二中学生413个人进行调查

1.2.2 文献查阅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分析
在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中,关节韧带扭伤的发生最高占37%;其次依次为皮肤擦裂伤26%;肌肉拉伤18.2%;挫伤,而发生关节脱位、骨折的人数很少。以下,简析这几种运动损伤:
2.1.1 关节韧带扭伤 因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运动,关节内外韧带受到过度的或猛烈的牵引而造成损伤,其症状为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皮下出血、关节功能障碍等。
2.1.2 皮肤擦裂伤 分为擦伤和撕裂伤,擦伤是锻炼时皮肤受到外力摩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害,主要现象为表层剥脱,有小只血点和组织液惨出,撕裂伤是因受到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齐。
2.1.3 肌肉拉伤 肌肉主动强裂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损长所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征象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功能障碍。
2.1.3 挫伤 由于撞击引起身体某部位和深层组织的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疼痛、红肿、皮下出血;内脏器官损伤时,常伴有面色苍白、发凉、心慌、出虚汗、甚至休克。
2.

1.4 关节脱位 组成关节的各骨之间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又称脱臼。

2.

1.5 骨折 身体某部位直接或间接手暴力打击时,骨的完整性或骨山梁连续性发生断裂。

2.2 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 2 .1 在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不全面、不充分是造成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课外活动有许多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对准备活动一不重视、二不系统。激烈的运动,极易造成外伤的发生,这种外伤往往比一般的外伤还要重些。

2.2 思想认识不足是发生损伤的重要因素

这种现象学生有,教师也有。反映教师方面的有---课前分析不够,准备不足,运动中也没有预防措施。因此,在组织活动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统一管理,也就造成了损伤的发生。

2.3 身体素质差

技术水平低也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普通体育课中发生外伤的学生,多是体质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就会出现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关节灵活性和稳固性都不够,所以课堂课堂练习稍加大运动量,往往使肌肉群的机能不协调和柔韧性较差而引起拉伤。

2.4 运动量过大

尤其是运动量过于集中,使局部负担量过大,而导致肌胸或机体器官疲劳,产生运动损伤。

2.5 心理因素

中学生在体育锻炼,尤其进行同场对抗性技术类运动项目时,由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会

原创论文www.udooo.com

引起其情绪过分激动,大脑皮质兴奋程度过高、过强、情绪紧张且不稳定,往往失去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而出现错误动作或多余动作,在激烈体育运动中容易导致自身或他人的严重损伤。

2.6 气候场地器材不良

中学学生数量多,场地条件差,众多的学生在一起活动。有些学校田径兼足球场,要同时容纳几百个学生的活动,由于众多学生相互接触,就不可避免的要造成运动损伤。

2.7 其他人员影响造成

包括运动中受他人干扰或身体接触造成,在球类项目中,由于缺乏对项目特点和规则的了解,而导致的损伤时有发生。

2.8 其它

季节气候的变化,天气较热时,准备活动易出汗,而认为准备已充分,放松了韧带的拉长。天气较冷时则增加了肌肉的粘滞性,影响了肌肉的弹性,加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都大大增加了外伤的机会。

3 运动损伤的预防

3.1 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工作和健康,重者可造成残废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2 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与措施

3.

2.1 加强思想教育,严格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练习项目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备课,实施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详细分析课上可能导致外伤的因素。在上体育课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重视,把可能出现的损伤消灭在萌芽之中。
3.

2.2 加强准备活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忽略准备活动的作用,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加强准备活动练习。按着授课班级的自然情况、年龄特征,身体素质和健康条件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和练习手段。要重视教师在准备活动中的示范作用,这是带好准备活动的前题。
3.

2.3 前面已提到,身体素质差是导致损伤的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在课前、课后要全面掌握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估计,循序渐进原则,有步骤地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这两项指标提高后,损伤就会相应减少。
3.

2.4 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弥补体育教学在时间上的不足。但如果组织不当,不仅收不到理想效果,外伤的发生还可严重地影响教学。
3.

2.5 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教师要把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应该组织人员做好保护。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掌握一套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中学生的特征: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损伤自我保护意识差;其特点是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在运动中,往往容易冲动,争强好胜,对自己不加以控制,从而造成运动损伤,中学生运动损伤不仅造成其身体伤害,且对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都会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运动损伤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终身的遗憾。因此,对中学生运动损伤特点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4.

2. 建议

4.2.1加大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运动中做到文明、有序,遵守体育运动规则,杜绝粗野动作和故意犯规,加强裁判工作,严格执法比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2.2 却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一环。
4.2.3 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对存在隐患的场地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患于未然。同时教育大学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做违反规则的危险动作,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张 琦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7月
任慧一 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 .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4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