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 >简论实学实学教育家颜元和漳南书院中专

简论实学实学教育家颜元和漳南书院中专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1722 浏览:467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颜元是清代初期著名的实学教育家,他对传统的理学思想进行了批评,认为传统的学习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他倡导学以致用,躬行实践。由他主持的漳南书院也以传播他的“真学”、“实学”思想,体现了他的教育特色,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实学教育;颜元;漳南书院
颜元成长的时代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走向没落的时候,他小时候也是学的中国传统的教育,但是随着西方文明传入我国,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工业革命。而中国长期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忽视实用,颜元感觉到传统的教育对我国的束缚。所以颜元竭力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经世致用。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革新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漳南书院,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河北肥乡县,是以清初的一所义学为基础扩建而成。康熙三十三年,郝文灿携陈子彝的书信不远百里到颜元的住处,请其主院事,不久又去拜访“陈说百端”,停留了十日。第二年,张文升“以币聘予,再辞”。第三年,郝文灿派漳南书院学生苗尚信到博野北杨村,“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颜元终被感动,“告先祠行”,携养孙颜重光和弟子一同前往漳南书院。颜元在主持漳南书院期间打破陈规、力行教育改革,摒弃了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条,漳南书院的改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其教育主张,使漳南书院成为清初独具特色的书院。

一、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做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逐渐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至宋初,形成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书院,如:白鹿洞、岳麓、崇阳、应天府、石鼓、茅山等书院。清末,古代书院逐步改为学堂。河北漳南书院是清初书院的代表。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一千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
因为颜元成长于明末清初,他的教育观点形成于清代初期。在对前人教育观念的批评基础上,颜元提出了自己的实学教育,认为实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类人能够担当建设国家的重任。他受邀主持漳南书院也是要在书院实现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培养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可在书院的对联上见其一二。颜元曾为书院的习讲堂
题楹联曰:
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
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3]
上联旨在勉励学生革除弊端、打破陈规。意为保存孔子的真儒学并躬行实践,挣脱世俗、宗派、训诂、帖括这些牢笼束缚。下联旨在勉励学生学实学经济、把握政事关键。意为恭敬地体谅皇帝的意愿,学经济以把握人才、政事、道统的关键所在。对联表现了颜元针砭时弊、倡导革新的气概,其语言锋芒毕露颇见才识胆略。“励习行”和“学经济”是对联的思想精髓,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udooo.com

是培养经世实用人才目标的浓缩。[4]
通过这个对联可以看出其实学思想,在这里颜元并不是完全否定前人的教育思想,他保留了他认为有用的儒学思想,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他的教育思想涉及各个方面,是当时学术中的一朵奇葩。

二、漳南书院的管理制度

书院的管理,主要是规范书院的人员职责、经费调配,安排各类教职人员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及考查管理和课外指导,是书院实施运行及取得质量水平的有效保障机制。
颜元据颜元在《漳南书院记》中记载,“斋有长,科有领,而统贯以智仁圣义忠和之德,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可见,漳南书院有较为细致的管理体制,院有院长,斋有斋长,科有主任,管理层次分明,治学有序,这种思想在以后的学校中也有类似的体现,现代大学的管理也是层次分明。书院的管理规章采用颜元在杨村教书时订立的《习斋教条》。颜元到达漳南书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讲读此“教条”,可见颜元对此规章甚为重视。《习斋教条》总共20条,条目为:孝父母,敬尊长,主忠信、申别义、禁邪僻、勤起学、慎威仪、肃起冠、重诗书、敬字纸、习书、讲书、作文、习六艺、行学仪、序出入、轮班当值、尚和睦、贵责善、戒旷学。习斋教条中的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或已不觉新奇,甚至或已成糟粕,但在当时来说,却是一个创举,它涉及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师生关系等许多方面,很具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5]
颜元还特别重视教学管理,使课堂教学常规化。他以十日为一周期,制定了周课程表:一、六日课数;二、七日作文;三、八日习礼;四、九日歌诗习乐;五、十日习射。还制定了日课程表:“每日早晨试书毕,讲《四书》或经,及酉时,讲所读古今文字,俱须潜心玩味,不解者不妨反复问难,回讲不通者责。每日饭后仿字半纸,改正俗讹,教演笔法,有讹落忘记者责”[5]。这样的规定使得学生不会因为每天学习相同的课程产生厌烦,课程每天有所不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书院的规章体现了较大的教育管理价值,如“轮班当值。凡洒扫学堂,注砚,盛夏汲水,冬然火,敛仿进判,俱三日一班。”意在培养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责任感;“尚和睦。同学之人,长幼相敬,情义相关。”[6]意在教导同学团结友爱,共同劳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敬可亲,最后达到虽然离开了老师和同学,但是他的信仰还是不会改变的。

三、漳南书院的课程设计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以读经史子集为主,学生都是传统学习,没有什么实学教育,书院的教学皆以朱熹的白鹿洞学规为标准,偏文词、重义理,崇尚经史古文。但是颜元的教育思想就不同了,他重视实学教育,对前人的教育思想有所超越,他提出的实学教育在漳南书院得到了实践。
颜元认为尧舜周孔时代的学术便是“真学”、“实学”,所以大力提倡当时的“六府”、“三事”、“三物”。“六府”、“三事”即《尚书·大禹谟》所云的“水、火、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 ;“三物” 即《周礼·地官》所云的“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实颜元提倡德“六府”、“三事”、“三物”,它们的核心是在于强调“六艺”教育。因为“六艺”“进可以获禄,退可以食力”,内可修身齐家,外可治国平天下。颜元托言经典,强调“六艺”之学,绝非“复旧”之举,而是托古改制,其内容并不限于“礼、乐、射、御、书、数”,“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予虽未能,愿共学焉”颜元还以自己读《论语》的经验和体会,即“前二十年见得句句是文字,中二十年见得句句是习行,末二十年见得句句是经济”,来说明即使是实学教育中的经史学习也要学生汲取经世济民的知识,提高习行能力。“大旨明道不在《诗》、《书》章句,学不在颖悟诵读,而期如孔门博文、约礼,身实学之,身实习之,终身不懈者。”[5]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