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英语教学 >课文初中英语课文教学中“呈现—理解—提高”实践

课文初中英语课文教学中“呈现—理解—提高”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6614 浏览:188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文教学就是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其中的语言知识—词汇知识,运用特定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表达训练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培养良好语言学习习惯,达到初步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信息交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能力。

一、课文教学的目的

课文是教学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其在语言表达方面带有较强的逻辑性、连贯性、综合性。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课堂教学要对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量来弥补缺乏语言环境的缺陷,因此,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使学生尽量得到更多的语言感知,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篇课文及其语言知识的运用。

二、课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基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普及型初级中学不按程度编班,学生的总体基础参差不齐,总体英语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偏低,高强度的整体教学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文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难易梯度及次序,使学生学习能由浅入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保证语言的输入量,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英语词汇开展教学和学生训练是促进输入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应答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输出量的重要手段。水平高的学生要求表达严谨些、完整些,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适当降低应答要求。教学中在必要的地方必须使用母语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语言的程度。
3.教学课文要有鲜明侧重性。在课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经历词汇教学、课文理解及阅读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如果对各环节教学不加以合理侧重和调节,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明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把词汇教学、课文理解教学、技能训练教学中各自的教学手段安排在同一个程序中,使各教学环节目标更明确、操作更顺畅、效率更高。
4.合理安排知识呈现、理解、巩固提高的阶段。如果将这三个阶段相互穿插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并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使学生的语言训练量大大减少。例如: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学生基本理解就可以进入听说训练,但此时教师却在此进行解释,这样会中断学生的思维,破坏课堂环节的完整性。

三、课堂整体教学中的三个基本环节——“呈现—理解—提高”的教学流程

(一) 呈现

呈现环节大多数情况是指把课文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生词或要教的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有效的手段向学生介绍。在初中阶段,词汇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词汇教学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1)质量并重,逐层加深。(2)立足于词汇教学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补”(胡春洞,1990)。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以语境系统为载体,立足于“用中学、学中用,学用双长”。在课文教学中对生词等语言知识的呈现应立足于“用语言教言语”,通过语言环境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语言。
1.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呈现生词:图片、多媒体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直观图文材料使学生在图片感知、教师(用英语)叙述领悟要学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的介质制造师生对话,促进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单词、准确掌握单词的音形义。
2.结合课文整体呈现生词。许多英语单词一个单词有多种词义,通过课文整体呈现生词进行教学目的在于:
(1)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课文依照某生活、学习、自然等题材进行编写,对于普及型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参差大、学习效率低等在呈现生词过程中既学习生词也可以初步理解课文无疑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
(2)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教师在通过课文呈现生词时可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清除部分理解上的障碍。
(3)有利于学生集中理解学习内容。学生在课文呈现过程中由于专著于所学课文,减少注意力分散,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通过“猜谜语”形式呈现生词。给出生词的英语解释或学过的同、近义词,让学生猜测生词含义。

(二)理解与训练

在学生基本解决理解障碍后进一步运用课文的语言对课文进行反复操练——包括朗读、就课文基本内容进行基本问答、理解判断、课文复述等训练,提高学生基本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理解训练牢固掌握所学主要生词的音、形、义。
1.就课文内容进行难度低、密度大、内容具体广泛的熟练性的听说训练。学生普遍对朗读课文表现的兴趣并不浓厚且关注度不高,进行广泛性的问答训练能促使学生提高对课文内容收集、整理及重新组织文字材料,同时通过大量问答训练提高英语常规句法的输入输出量以达到熟练及修补遗忘的知识点缺陷的效果。
2.理解训练的基本做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学生一对一问答、小组操练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灵活使用其中一种或混合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说是对学生大面积理解课文的热身,学生通过问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如何就特定内容提问题,学生比较被动。
学生一对一问答:学生一对一互相问答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本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设计问题的难度,同时学生之间的活动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3.小组操练:主要是发挥学生小集体的作用,安排不同的角色——提问、回答、评判,提高学生学习交流的氛围。
4.效果促成方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知识的不同层次分别给予不同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掌握和提高的需要。对于中上层次学生要求阅读课文后脱稿训练、提高理解难度和表达要求。对于中下层次学生要求掌握直观知识和浅层次的表达方法,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多参与中下层的群组训练,协助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提高巩固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2)既有趣又有关。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在学生熟练掌握生词及熟悉课文后,基本扫除理解障碍,此时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表达法、内容进行复现,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复现:课文内容整体复现;词汇句型综合复现;语法知识重点复现。

1.课文内容整体复现的手段:

(1)听录音。通过声响对学生大脑皮层再次进行刺激,使逐渐淡化的整体形象变得明朗清晰。
(2)复述。根据课文的基本线索,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复述的方法最好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学生模仿,形成双向刺激(这一要求可做为上一节课后的家庭作业)。
(3)图表归纳。按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归纳成多层次的图表,配以简单的说明,使复杂的课文看起来一目了然。
2.词汇句型综合复现及语法知识的重点复现一般采取操练的方式。一则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语言点设计出词语释义、语法填空、多项选择、句型转换、连词成句、英汉互译等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再则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的习题及学生配发的练习册搞好综合复习。

(四)课文教学必须注重实际运用

运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把“运用”仅仅看作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任务,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应该贯穿于课文整体教学的始终。从第一阶段的呈现,到第二阶段的语言知识理解,直至第三阶段提高巩固中的三个“复现”,都是语言的“实际运用”。但这种运用,大多是机械式的模仿,未能达到活用的程度。因而,在完成前三个程序后,集中进行一些口、笔头练习和综合性训练是必要的。
这种训练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进行四种能力的培养上:

1.指导学生写课文的摘要,或对其缩写、改写,以培养理解能力。

2.精选课外读物,计时速读答题,以培养阅读能力。

3.给主题句和关键词,要求连词(句)成篇,或根据范例模仿作文,或给条件作文,以培养写作能力。
4.教师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评价性的话题,让学生讨论;或让学生自己设问互答,以培养交际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