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英语教学 >影片《你是哪里人》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怎么

影片《你是哪里人》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9403 浏览:840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及事实,更是语言变体接触碰撞的结果。在多语种国家或是多方言国家,语码转换常常发生。对影片《你是哪里人》话语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中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多种多样,与生活、职业、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北京这个全国人都向往的首都城市,语码转换现象随着英语的普及更加频繁地出现。
【关键词】 语码转换 语言变体 你是哪里人 转换原因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各民族间的大融合,总的来说,语言在数量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相反,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不止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样,社会生活中的诸多因素为语言发展提供了素材。
在社会语言学学界,任何一种语言或是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都称作是"语码","语码"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即两人或更多人之间借以交际的任何语言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言语者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言接触的使用中非常普遍。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的参与者、表明中立的立场、用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

二、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发展

语码转换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上母语为双语或多语的地区(如非洲、印度),移民地区(欧洲、美国)和少数民族地区 。"只掌握一种语言变体的情况极为少见,大多数人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的多种变体。世界上许多人都是双语(bilingual)、甚至多语(multilingual)使用者。"双语者或操多语者(即双语人或多语人)为了适应情境而由一种语言或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其中具备两个条件:(1)讲话者交替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方言,或者各种语体,(2)讲话者在同一语境中有意识地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在文学影视作品中,也频频出现,一种语言中夹杂别的语言形成混合语码。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Carol M. Scotton的说法,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语码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儿分钟的谈话;转换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台或同一语言的两种语体。"
语码转换的形式有多种:有时成段成段地进行;有时在句子间进行,即以句子为单位进行转换;有时在句了内进行,即转换其中部分短语甚至单个词。语码转换应与语码混合(code-mixing)和本文用"语码转换"作为包罗性的术语来统指同一言语交际中分属两个不同语法体系或了体系的言语交替现象。
在语码转换的研究中,语码转换常被视为协商人际关系的策略(a strategy to negoti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根据甘柏兹的观点,语码转换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指由情景、交谈对象、话题等语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语码转换,在情景型语码转换中,不同语言的选择由社会规则制约,这些规则由人们从经验中习得,是他们总的语言知识中的一部分。另一类则是会话型语码转换( 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

源于:免费论文www.udooo.com

),指由会话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语码转换,在会话型语码转换中有一种喻义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话者为改变相互的关系或说话的语气、重点而进行的转换。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对校园语言、杂志、广告、新闻媒体、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的探究,而有关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探索随着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

三、《你是哪里人》中的语码转换分析

2011年5月27日上映的轻喜剧《你是哪里人》,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将爱情、时尚、喜感、励志等多种风格融于一体,讲述了一群客居北京的外地人一边漂泊一边奋斗的故事。影片中,几位并列男女主角,在这片原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安生与生存,痛并快乐着,但是自己的乡音和生活习惯还是和这个现代的大都市存在距离感,始终无法完全的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主人翁的感觉!影片中,台词用方言可以说是一大亮点与创新,也是贯穿本剧的一条主线,除了英文和普通话外,北京、山东、东北、上海口音轮番上阵。海龟的 "蕾"——"白骨精"、"女强人"; 山东的"晨"——"经济适用男";还有东北小女孩"曦"-"总拿自己当外人"。
"北京,这座城市汇聚了来自全中国各地充满了梦想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陌生人见面,新同学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谈判之间,通常的开场白就是,你是哪里人,这么简单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却很难回答。而有时,就是心理上的不认同。" 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有时很难界定我们是哪里人,但确定的事我们都是社会人,中国人。在影片中,同一个人可以说不通种语言或是语言变体,现实生活的言语交际总是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话语行为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经济地位、言语社区等等。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语码转换可以归纳出一下原因:
(一)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或者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突显个体的优越性。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的语言都有着自已独特的魅力和特性,每种语言及其变体都有自已的特殊作用,应该受到同等的作重和对待。但在社会沟通交往的过程,部分人为了显示自已的良好教育程度或者将自已的社会地位对别人进行一种心理暗示,常常在谈话,运用中文夹杂英文或者其他外文的方式来突出自已的特别和不平凡,不用否认的是这也用以看做是语码转换和混合的方式之一。留学人士归国后,因长期讲外语的缘故,暂时无法适应说国内的普通话,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出现中英文交替使用或是混用的情况。同时,他们将英语作为一种快捷的说话方式,当一种语码缺乏某种表达手段时,人们往往退而求助于另外一种语码。外加,网络语言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生活当中,类似"你out了"、"玩high了"这样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将会说一种非母语的语言看作是一种才能,往往表现了一个人的个人优越性,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位。
例如:
影片一开始,祖籍上海,留美归国,现已入户北京的王昕蕾自信满满地走在去写字楼的路上,不巧碰上了兜售"高科技产品"的句号,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如下的对话:
句号(天津话):小妹…诶,,要…要电脑吧!
蕾(英文):NO
句号:闹?闹什么?早饭还没吃呢?哪有工夫闹!我说正经的!请问要电脑不?
蕾(普通话):NO就是不的意思,你有没有文化?
句号:埋汰我吗?我戴个眼镜没文化,啊,我没文化我卖电脑啊?我跟你讲,我都高科技的东西啊!你看一看,我耽误您一会儿工夫,你看一看,什么?
蕾(英文):You please get out!
句号:小妹,你等会儿,你再说一遍!你说的这个型号我怎么没听过呢?你说一遍,我百度一下。
蕾:Don't follow me! Get out!
句号:她说的型号真没有,诶,我OUT了,诶,小妹,小妹,,,要移动硬盘不?
蕾:I don't want anything!
句号:移动硬盘?!这也是高科技的,携带方便!里面可能装了,什么那个视频啊、照片啊,老能装了!
蕾:What's wrong with you ? I will call police!
(二)采用一种非母语的语码,在表达某些气愤、恼怒的心情时,能够使自己在一定程度减弱、淡化或是摆脱尴尬恼火的局面。另外有些英文的意思在汉语中找不到十分匹配的词语,直接用汉语表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达又不能准确的表述当事人的情感和心情。
例如:
随后,蕾走向了电梯,由于上班高峰,电梯的人很满,刚准备进去,却被后面的男子插队了,蕾十分气愤:
蕾:Gesus, 怎么会有这样的男人啊?!太不gentlemen了吧!,哼,我要迟到了!
(三)就言语社区对语码本身地位的看法而言,特别是言语行为的参加者之间存在较大社会距离时,权势方普遍采用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语码、 语码本来是个中性范畴,但是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常常把某种语码同一此定式概念(stereotype)联系起来,例如,操北京话、广东话和上海话的人一般给人以富有、见过世面的城市人的印象,相反,人们总是把某此偏远地方的方言和贫穷落后联系起来。
例如:
祖籍和户口都在辽宁大连的大学毕业生,陈曦边打电话边过马路时,差点被祖籍山东青岛、户口北京的35岁已婚男子吴清晨撞到……
珊(北京话):外地人就是没规矩啊!
曦(东北话):谁是外地人啊,我就是外地人,怎么的吧!北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
吴清晨(山东话):老婆,咱们还有事呢,咱们赶紧走吧!
曦(东北话):还说我是外地人,你老公不也是外地的吗?
珊(北京话):我老公是有北京户口的北京人。
吴清晨(山东话):诶,好了,没撞着就行,没事就好啊!
珊:你少插嘴!
(四)为了迎合或者疏远对方,有必要适当地调整语码。喜欢一个人,就会将自己变得和他/她一样,按照他/她的说话方式来说话。
例如:片中,一公司老土板和蕾商谈公务,被漂亮、能干还会外语的蕾迷倒了,为了能拉近两人间的距离,土老板还特意高价聘用老外,教自己外语。曦和蕾在采访郭总。
郭总:我愿意您耽误我的time。
郭总:我来北京已经twenty 年了。
郭总:啊,我觉得呢,我现在属于整个world,world。
郭总:money!
郭总:诶,今儿你怎么不说English了。
郭总:嗨,我这为了追求您,哦,不是,为了跟您拉近关系,我花了好多money,我请了外国teacher…
郭总:可是我就是like您说English。我觉得特有文化,特有品位,我特别like您。
(五)为了引用,或是标示特定的信息,不得不进行语码转换。有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转换语码,但是由于我们需要标示出某种特性,例如我们是哪里人,我们普遍会用当地话来回答。
例如:
年轻男子李峰大胆追求蕾,并邀请蕾吃晚餐,在晚餐上,他们自我介绍。
蕾:你是哪里人啊?
李峰(普通话):我应该说我的籍贯、我的出生地、还是我户口所在地呢?
蕾:那你都说说嘛!
李峰:好。
(广东话)那如果我同你讲句广东话,你会不会知道我是广州人呢!
蕾:我会听一点点。
李峰(普通话):那你呢,你是哪里人?
蕾:我是上海人。
(上海话)阿拉上海人。
李峰(上海话):上海人,恩。

(六)有此语码转换是为了取得幽默、滑稽、吸引眼球的特殊效果。

例如:影片中,吴清晨和老婆蒋珊珊吵完一架后,和好如初,两人坐在沙发上闲聊。要做饭了,吴清晨高兴的站起来,唱起了山东大鼓"噔里格噔,噔里格噔,闲言碎语莫要讲,讲讲我们的快乐生活"。
(七)为了重新标识特定的社会角色以及重新定位人际关系而有必要适时转变语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基本具备在不同场合下,在和不同对象交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话题选择与之适应的语码的能力,即识别"社会域"的能力。人在实际交往中必须学会识别不同的社会域和与之适应的语码,语码转换必然伴随着角色转变。
例如:
蕾在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终于被感化了,汉语中在没有夹杂英语了。
蕾:早上好啊,文件拿到我的办公室,还有今天的报纸,哦,对了,那篇稿子怎么样了,今天下班以前一定要开个会。
助理:好。
曦:我的妈呀,嘿,嘿,过来过来,她终于被感化了,那我以后还学啥英语啊?
四、结语
结合影片《你是哪里人》来看,语码转变是一种极为寻常和有趣的社会现象。在语码转换中,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角色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发话人对具体环境和对人的态度的变化。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受到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社会因素和人们日益复杂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影片中,蕾的汉语夹杂英文,曦的东北话变普通话,吴清晨的时而山东话时而普通话时而北京话,都表明了人们针对不同场景、交谈对象、交谈话题和场景借助语码转换来改变社会场景,重新确立交谈的性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及对某种语言变体的态度。本文对于语码转换的探索性而非结论性的分析告诉我们,语码转换的研究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变得丰富和复杂起来。
参考文献
[1] Wardhaugh, Ronald.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M].1998:99一114.
[2] Hudson, R.A. Sociolinguistics,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M].1996:51-53
[3] 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1).
[4] 祝碗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