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高中政治 >试谈开罗论元电影《开罗紫玫瑰》美学意蕴流程

试谈开罗论元电影《开罗紫玫瑰》美学意蕴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9833 浏览:357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元电影蕴含着一般电影所无法承载的美学层面的意义,现实与虚构的干涉,现实与虚构无法共存的问题,新的时间秩序——时间可逆,自我主题意识等等,在元电影这一特殊的类型中都有所指涉和反映,挖掘元电影的美学意蕴,对元电影、对电影这种艺术都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究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开罗的紫玫瑰》;美学意蕴;真实;虚构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类型,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是一体的,用科技手段营造的光影的虚拟世界,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的感受。电影有许多类型,元电影是电影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元电影不仅从拍摄手法上,从表现形式上带给观众一种不同于一般电影的感受,而且表现的内容、主题中也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意蕴。1985年伍迪·艾伦(Woody·Allen)导演的《开罗的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就是一部较为典型的元电影。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美学意蕴。

1 电影的“去”幻觉化,“去”神秘化

常规电影的目的在于制造幻觉,让观看者卷入其中,身临其境。但同时,电影有它自身的界限——在这部电影中就是银幕,这个界限抗拒和排斥着观众,使电影中的人物无法进入现实,现实中的人物也无法进入电影中的世界,这个界限时刻在提醒观众:我们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电影中电影院上映的《开罗的紫玫瑰》就是一部常规电影——向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满意的观众展示奢华浪漫的生活,借此来吸引观众。而当电影中有一个叙述者的声音出现的时候,就是打破幻觉的时刻。显然,叙述者声音的出现是不和谐的,它打破了幻觉,将观众重新拉回现实,保持与电影的距离;但这个声音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神秘化的东西变得不神秘。电影中的世界由于银幕这个界限的存在神秘化、陌生化,在《开罗的紫玫瑰》中,男主角Tom Baxter从对Cecilia说话的那刻起,到走下荧幕的那一刻,电影变得不再神秘,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而这个揭密的过程带给观众的震撼一如电影所呈现的:一个女观众尖叫着晕了过去。Tom Baxter走出电影,进入现实,带走了Cecilia,与现实生活和现实中的人们发生了多种干涉。交涉的过程是相互的,Tom走进现实生活后,又带着Cecilia进入了电影中的虚拟世界。元电影打破了虚构性作品的封闭性,对话已不只是由角色来完成,对话还发生在多个层面:角色多重身份的自我对话,结构的对话,时间的对话,形式与内容的对话。角色的自我对话在《开罗的紫玫瑰》里非常明显:Tom和Gill的对话,一个被创造的角色和演员之间的对话;电影文本的自我对话:Tom Buster离开后,原先电影的剧情也无法继续进展下去,各个角色们停止了演戏,脱离了原本的发展路线,等待着Tom回来。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与观众发生了对话,并且说出了自己心目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中对于电影的看法。“这是一个关于追求自我实现的男人的故事”、“一个复杂心灵受创的故事”、“是金钱对真爱产生影响的故事”。Tom跟在一起时说的那段话:“我在想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我在思考生命的各个方面,死亡的终结,和真实世界、电影世界和那些闪动着的身影之间,几乎是魔幻般的差异。”从电影看电影自身,这正是元电影自我主题意识的体现。

2 虚构与真实的界限

虚构与真实究竟如何相互介入,这个媒介或者通道是什么?在《开罗的紫玫瑰》中,放映机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现实和虚拟的通道。由于这个放映机的存在,虚构与真实的世界被联通,虚构与真实的界限开始模糊。我们可以注意到,当女领座员对经理说:“或许你应该把放映机关掉。”一个角色惊慌失措地说:“不不不,你不能关掉放映机,一关掉我们就会消失,什么都没有。” 传统叙事摹写现实,与现实同样检测定时间不可逆转,检测定只有一种可能能成为最后的结果。而《开罗的紫玫瑰》则构建了另一种时间秩序------时间可逆,这样就带来多种结果可能性。电影中按照剧情Tom最后应该和kitty Hennes结婚在一起,然而,当他从电影里走出来后,“他不用参加婚礼了”“他自由了”,原先预设的结果被改变了;而当Cecilia没有选择他的时候,他依旧可以重新回到电影中去,再次改写结果。最后当Cecilia选择了Gill,也就是选择了现实,让将Tom回去的时候,Tom重新进入电影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回到了一种正常的状态,也就是说,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又可以演绎任何一种可能性。《开罗的紫玫瑰》的时代过去了,另一部电影接替上映,从某一角度来看,可以说,现在与过去没有分别。怎么不能说回到了过去又或者是现在就是过去呢?“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一次次回到起点,然后演绎无限的可能性。电影的结局是Cecilia依旧在看电影的画面,放映机开始工作的那一瞬间,现实与虚构的通道再次被打开,虚构与真实的界限有可能再次模糊。法国博德里亚尔说:“影像不再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不能再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应该这样理解,现实与虚拟很难被清晰的定义。不同的视角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切都是真实,或者根本没有真实。

3 真实与虚构的共存问题

Cecilia爱上了电影里的男主角,爱上了电影里离她现实生活——一个小饭店的女怎么写作员,经常犯错被责备,回家要面对粗暴并且经济状况很差的丈夫——十分遥远类似“白日梦”似的完美的世界。Woody Allen让男主角魔术般地走下荧幕并且以一种不真实的方式爱上了Cecilia。穿着不合时代的服装,用着“伪钞”,开车时以为不用钥匙就能开,深情一吻后前有淡出画面,观众似乎已经明白,他终究不属于现实。而Cecilia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真实但是并不完美的Gill,还是完美但却是虚构的Tom。真实和虚构是一种本质的属性,不是通过学习就能改造的。真的就是真的,检测的就是检测的,从被创造的那刻起就已经被规定了。对于Tom来说,两个合写剧本的作家就是他的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情理”。Tom和Monk打架的时候,Tom说,“有胆量是写在我的角色里的”,打架之后,“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不疼也不流血,头发也没乱”,Tom笑着说“这就是爱幻想的好处”,而Cecilia说出了实质:“这就是你永远会在银幕上生存的原因。”现实与虚构是无法共存的。电影还有一个极具隐喻意义的镜头,当Cecilia进入电影中时,歌星kitty Hennes触碰了Cecilia的时候,她昏了过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虚构的和真实的可以相互介入,但是是永远不能共存的。最后Cecilia选择了Gill而不是Tom,抛开一切情感或者其他外部原因,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现实与虚构无法共存,Cecilia和Gill都属于现实世界,Tom只属于虚构的电影世界。就影片里电影院放映的《开罗的紫玫瑰》来说,它作为一部电影,有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有其自身的构成部分,圆满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世界。然而当Tom出来或者Cecilia进去之后,一切协调都被打破了,这个完整和和谐被打破,两边的世界都认为这是一个烦。这部电影也完全符合欧洲美学观的基本原则是:在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外在和内在的距离。它意味着一件艺术品自身构成一个封闭的微观世界,尤其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从而使它无法成为现实的延伸。同样,电影作为一件艺术品,终究无法成为现实的一部分。真实与虚构,永远处于矛盾之中,永远处于对立面。伍迪·艾伦的自反电影《开罗的紫玫瑰》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倾向:无意使电影神圣化、神秘化,反而使电影生活化、日常化。不断地从电影本身反观电影,不再刻意给观众营造一种主观的审美体验,而是反映了一些客观事实,进而讨论真实与虚构的问题,从而使这部电影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美学意蕴。
从以上三个方面,本文讨论了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美学意蕴。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元电影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美学意蕴,值得观众去发掘。
参考文献
杨弋枢:《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2006.
作者简介
王倩龄,女,浙江乐清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