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中学生“网瘾”形成心理特点

中学生“网瘾”形成心理特点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5619 浏览:196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生“网瘾”是如何形成的?其间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研究表明:如果上网者是容易成瘾的人群,他们会比其他人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中学生正是这类人群。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按照金伯利杨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中学生是比较容易感染“网瘾”的人群。这一点从心理学角度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第四、第五两个阶段(6~11岁、12~20岁),这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自信对懒惰、自卑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在这两个重要阶段,他们具有这样几个“短板”:

一、认知能力比较有限

由于网络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而且这些不良信息的多元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除了已经被各大媒体的各种类的视频、图片、文学等“低俗内容”之外,网络不良信息中还存在着、查重、诈骗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内容。就有报道称中学生通过网络购写并在学校设赌局骗钱的事情发生。因为网络的不良信息对于认知、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往往只感觉内容新奇、刺激好玩,所以极易受其诱惑,良莠不分。

二、自控能力比较欠缺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光怪陆离的网络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往往在求知欲、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结果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制性和自律性比较差,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从一开始的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迅速转变为青睐层出不穷的网络游戏、聊天等有诱惑吸引力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强烈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和网络所谓“自由平等安全”的特性,为他们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很多学生感到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加上对网络道德公约法规意识淡薄,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所以在网络上肆意妄为。曾经有位同学在某人气很旺的论坛里发帖称遭到绑架,结果引起网友高度关注,最终还惊动了警方,经调查是查无此事,纯属虚构。在镜头面前,该学生痛哭流涕,说自己只是想吸引别人注意。还有的学生因为争夺游戏中的“第一”角色或“顶级装备”而起冲突,进而相约“火拼”,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发生。

四、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叛逆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于和父母、老师之间的对抗。其实,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帮助其顺利实现过渡。可是现实中,由于一些老师只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缺少耐心细致的教育;一些家长只顾自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己忙工作,把孩子甩给学校,孩子缺失应有的关爱,加上屡次失望后教育方法生硬——非打即骂,结果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烈,老师和家长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而且越来越依赖网络。近年来,学生因为上网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不思进取、不服管教进而从优秀生转变为“逃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
中学生对异性渴望了解而又不了解,许多问题想问而又不敢问,越是在这种心态下,学生越会有一种强烈的性好奇心理。一些学生在自控力与性冲动的矛盾影响下,从一开始的通过上网来了解性知识、满足性好奇心理到最终一步步沉迷网站。近些年中学生由于痴迷导致的案件并不少见。
作者单位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责任编辑:张晓楠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