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拉美文学 >简论首创巴托克《小宇宙》第96首创作特点设计

简论首创巴托克《小宇宙》第96首创作特点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32284 浏览:1463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巴托克的《小宇宙》第96首以纵向与横向旋律的多调性为主要创作手段,用平行八度和模进来强调左右手旋律各自的音乐独立性,关注横向的调式变化和纵向多调性的布局。该作品融入了巴托克对音乐创作的革新观念。
关键词:巴托克;《小宇宙》第96首;创作特点
1005—5312(2012)27—0084—02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年)作为20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不仅为匈牙利的民间音乐开辟了新天地,也为现代音乐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位杰出的革新者。他的钢琴作品《小宇宙》已被公认为是很有价值的钢琴教材。下面笔者通过分析其中的第96首来初步认识巴托克的创作特点。

一、曲式结构

该作品共34小节,是加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引子 A B 尾声
46+810 6
A段是呈示部分,B段有明显的展开变化。这里之所以没有标注调式,是因为每个乐句的调式都不同,巴托克使用了大量的中古调式进行频繁的转调。并且作曲家有意安排了每个乐句的小节数,使它们呈递进的趋势,形成一个常数为2的等差数列:4、6、8、10。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打破常规的曲式结构,同时还能保证音乐有向前的推动力。而在B段后5小节中运用引子部分的创作手法,则又体现出作曲家想要表达传统作曲中再现的因素。

二、乐段分析

下面笔者将根据上面的曲式结构图来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
(一)引子
引子共4小节,调式为D混合利底亚。作曲家在乐曲的开始部分就使用了非常规手段——平行八度(如例1),造成一种空洞的效果。这在传统作曲理论中是被禁止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巴托克在尝试一些技法上的突破。这种手法在后面的乐句中始终贯穿,成为该作品的创作特点之一。
例1:
从谱例1中也可以看出,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向上三度的调内模进,音乐的素材主要是四度三音列D、E、G和E、G、A,模进的手法在后面的乐句中还将继续使用,并成为该作品的创作特点之二。
(二)A段
A段作为呈示部分,共有两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共6小节,左右手的旋律粗看起来像是引子部分的创作手法——平行八度,但事实上,这两条旋律不是同一个调式,而且每条旋律又各自出现了一次转调。右手旋律的调式是G混合利底亚——A伊奥利(如例2),左手旋律的调式是G伊奥利亚——a多利亚(如例3)。这样就形成了横向的多调性和纵向多调性的交叉结合。
例2:
例3:
模进的手法同样在这里出现。比如右手的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左手的第三、第四小节同样也是)之间为向下三度的模进,而不是像引子部分的模进是向上三度的,同时在一个小节内也存在模进的关系。
第二乐句共8小节,比前一乐句又多了2小节,其调式变化更多更复杂。右手旋律是C利底亚——e爱奥利亚——C利底亚——e爱奥利亚(如例4),左手的是C利底亚——D混合利底亚——C利底亚——b弗利几亚(如例5),
例4:
例5:
右手的最后一个长音E和左手的最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后一个长音降B形成了三全音的关系,这在巴托克的作品中是有着标志性作用的。作曲家惯用三全音的音程关系,并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当然,这与他的民间音乐——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里的主要发展材料也是两组向下三度模进的旋律,同时在一个小节之内也运用了向下二度的模进手法。实际上,这里模进的第一音组的形成是由乐曲开头三个音即四度三音列D、E、G的倒影发展而成的。
(三)B段
B段共10小节,可以分成两个乐句。
第一乐句是短暂的展开部,从第19小节到第23小节,只有5小节。总体来说,这里的音乐是零散的、不规整的,而且临时变化音也有所增加,处处充满了不稳定性(如例6)。它是乐曲中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所在(34×0.618≈21),也是整个乐曲的部分。这里的音乐素材不再是三音列的动机,而是以分解和弦的形式不断模进,使音乐的稳定性减弱。左右手的两条旋律线呈倒影逆行关系(如例6的方框所示)。
左右手旋律的调式也是不停变化的,但是它在纵向上是同一个调的,不像A段的左右手旋律在纵向上也是不同调的。
例6
乐句开始处标记的力度为中弱,在中弱之后使用了渐强的标记,在黄金分割点的第21小节出现了全曲最强的力度——中强。从以上种种可以说明巴托克运用了多种手段来打破前三个乐句的模式,以求能在乐曲中形成对比、矛盾,从而使音乐达到。
第二乐句同样只有5小节。这里作曲家运用了引子部分的创作手法,即左右手的旋律是八度关系且同时进行(如例7),其次是出现了展开段B段中运用过的倒影逆行手法(如例7方框所示),而且从音乐素材来看,这里的分解和弦形式和音阶下行进行都可以在前面的乐句中找到相对应的来源。综合这三个因素,可以看出作曲家希望在此处 “再现”前面使用过的创作手法,以达到音乐统一的目的。
这里的调性也是纵向统

一、横向变化的(如例7):

例7:
(四)尾声
尾声共6小节。左右手的横向旋律依然是错综复杂,纵向的来看也是多调性,笔者还是将左右手分别进行分析,右手旋律的调性变化如例8所示:
例8:
左手旋律具体的调性变化如例9所示:
例9:
曲终,作曲家再次使用了独特的创作手法——左右手用音程为八度关系的两条旋律线同时演奏结束了全曲,强调了首尾的呼应。
总体来看,该作品是以纵向与横向旋律的多调性为主要创作手段,其次还运用了左右手的模仿呼应等。从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巴托克在《小宇宙》中,尤其是第96首的创作特点:用平行八度和模进来强调左右手旋律各自的音乐独立性,关注横向的调式变化和纵向多调性的布局,融入了他对音乐创作的革新观念。
参考文献:
拉约·什莱斯瑙伊著.顾连理译.巴托克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3]贝拉·巴托克.小宇宙钢琴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