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试议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政策实证网

试议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政策实证网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10492 浏览:373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7年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耸人听闻的金融危机,这场灾难不仅给世界金融体系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给人们带了关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新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微观审慎框架,引出对宏观审慎框架下的新一代金融监管的思考,并引入逆周期资本来实证分析新一代巴塞尔协议的适用性。
【关键词】微观审慎;宏观审慎;逆周期资本
一、引言
在过去巴尔新协议的微观审慎层面下,金融体系中会出现“合成谬误”问题,即在微观审慎看来单个金融机构的某些行为是合理的,但如果是所有金融机构这样行为一致,在宏观层面下就会出融体系的不稳定。基于金融机构外部性与合成谬误的前提,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就会显现出来。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的更迭过程中,金融风险会随着金融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放大。

二、传统微观审慎框架的不足

银行业始终面临着系统性风险,且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中蕴藏的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大,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衡量。金融一体化增加了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很多风险被机构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所掩盖,系统性风险随之增强。此外,创新业务的发展也增加了风险的相关性和复杂度。最重要的是,有些联系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完全脱离监管。在当前各国的监管体系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中,监管当局往往更注重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这种微观审慎监管只是为个体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健经营的保障,但长远来看,它缺乏对整体金融体系的全面判断,无法确认系统性风险积聚的程度,无法隔离风险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传导。

三、逆周期框架下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1.宏观审慎框架的定义

宏观审慎监管不只是一种监管的理念,更是一种监管的手段。第一,对应时间层面,宏观审慎监管可以通过自动稳定器机制的建立以制约金融机构的行为。第二,对应于横向层面,宏观监管当局运用自由裁量制度实施“自上而下”的干预,实现监管力度与单个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相匹配,即先对系统性尾部风险进行量化,计算出单个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相应调整审慎监管工具。

2.实证分析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采用信贷余额/GDP作为在上行周期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基准变量,根据该指标对其长期趋势值的偏离度(GAP),确定是否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以及计提的数量。如前所述,巴塞尔委员会之所以选用信贷余额/GDP这一指标,是基于大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所做的决定。国际清算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其所研究的三大类10项指标中,信贷余额/GDP用于判断经济上行周期和金融危机的效果最佳,因为几乎在所有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都经历了一段信贷高速增长时期。同时,选用信贷余额/GDP对其长期趋势的偏离度(GAP),能够较好地实现防止信贷过度增长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宏观审慎目标。但巴塞尔委员会也强调,《逆周期资本指引》提出的方法论只是作为各国制定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的参考,各国不宜机械地运用该指标来确定逆周期资本,而应根据本国国情设计自身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1>数据的处理规则
《逆周期资本指引》提出的逆周期计提方法具体如下:
(1)计算信贷余额/GDP的数值(本文采用的是2002年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
(2)借助相应的计量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HP滤波分析,生成相应的各个时点上的HP滤波趋势值,平滑参数设定为400000(本文使用的是Eviews 60来进行HP滤波单边趋势法的测算);
(3)将信贷余额/GDP的时点值与其HP滤波趋势值相减,得到偏离度(GAP);
(4)将偏离度(GAP)转换呈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余额/GDP与其长期趋势值的偏离度(GAP)的下限为2%,上限为10%,逆周期资本缓冲上限设定为25%。即当偏离度(GAP)小于2%时,不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当偏离度(GAP)介于2%至10%时,偏离度(GAP)每上升1个百分点,计提比例上升03125个百分点,不足1个百分点的按1个百分点计算;当偏离度(GAP)达到或超过10%时,按25%计提。
2>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逆周期资本框架,信贷余额为广义信贷口径,包括为私营部门提供的所有债务融资,即境内和境外主体对境内私营部门发放的贷款、购写的债券及其他债务融资,但不包括公共部门债务。但由于部分数据基本不可得,所以,这里以整个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代表贷款余额,数据上有所偏差,但因为这部分贷款具有绝对代表性,在最后的分析结果上不会影响大致的趋势。另一方面,GDP采用的是季度年化数据,即为相应时点上的四个季度数据移动时间窗口加总,如2011年第2季度的GDP年化数据为2010第3季度、2010年第4季度、2011年第1季度和2011年第2季度的GDP总额。
3>实证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在2009年2季度至2011年4季度期间,为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大量发放信贷,贷款增速创历史新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信贷等领域的潜在风险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这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需要计提逆周期缓冲资本先是有增高趋势,在2010年2季度达到顶点202%,随后在11年货币政策开始收紧,6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限制了国内资金的流动性,银行手中能贷放的资金缩紧,贷款增速回落,从而计提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要求也降低,慢慢回落至今。2009年2季度至2011年4季度贷款同比增速整体运动趋势与同期的逆周期缓冲资本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不过贷款同比增速明显滞后于逆周期资本。总体上来说,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在这一阶段实施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与上述分析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夏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及其完善[J],《中国金融》,2010(11)
胡滨、耿楠,宏观审慎框架与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J],《银行家》,2012(9)
[3]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金融》,2009(4)
[4]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