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探究预警我国公共危机预防预警中有着不足与策略查抄袭率

探究预警我国公共危机预防预警中有着不足与策略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6292 浏览:155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该国的各种公共安全的事件处于高发期,目前我国正处在这个时期。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保障公共安全的有效体系,在对公共安全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国际水平仍有部分距离,特别是在面对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对公共危机很好地预警,更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化“危”为“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对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共危机 预防预警 对策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该国的各种公共安全的事件处于高发期,目前我国正处在这个时期。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保障公共安全的有效体系,在对公共安全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国际水平仍有部分距离,特别是在面对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对公共危机很好地预警,更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化“危”为“机”。具体问题如下:
(1)尽管各级主管部门制订了应急预案,但大部分应急预案不具有操作性。“非典”之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还处在前公共管理时期, “非典”之后的短短两年里,完成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工作,但应急预案编制起步较晚,目前很多地方的应急预案只是一种理念的设计,一旦发生情况,具体操作中还有很多难以预测的事情发生。更可怕的是,一些部门制订的应急预案仅仅是作为一种应付检查的“文件”而存在的,是纸上谈兵,不具备可操作性。充分暴露了很多应急预案是“启而不动”、“应不了急”、反而成为“应付预案”等严重弊病,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是当前应急预案最普遍的弊病,一旦发生突发事情,所谓的应急预案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没有组建常设管理机构,无法履行公共协调职能。美国于1979年组建了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直接受美国总统领导,综合协调和指挥重大突发事件的最高领导机构。然而,在我国没有建立类似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那样的常设性的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更没有从国家的安全的高度上,向经济发展那样,制订制定长期的反公共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同样,在地方各级层面上也没有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这些职能的履行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行行政机构,一旦有突发状况,都是由我国政府或省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设立临时的应急机构,这些机构往往缺少常设性的、专业的、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及专业人员。这就造成对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先天发育不足,不能把公共危机的前期控制过程纳入规划与管理中,不易发现公共危机潜伏期的种种表征,更不能做到对公共危机的预警和防范。
(3)平时缺乏对危机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在各级教育系统中,没有开设关于危机教育的内容,仅仅偶尔举行一小部分预案的演习,这些演习缺乏真实性和突发性。由于教育内容的缺失,人民的公共危机意识淡漠,不利于人民了解公共危机的危害性。例如,美国的9 ·11事件发生时,世贸中心楼里面有超过2万名工作人员,当时只有几个楼梯可供撤离人员使用,但在遭受空袭到倒塌的短短一两个小时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安全而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只有2000余人遇难。这与美国高度重视平时的训练和教育分不开,民众通过平时的教育和演习对紧急疏散过程比较熟悉,心理素质和处理能力都比较高。然而,这样的情况若出现在中国,其混乱程度和伤亡人数可想而知。
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比较大,如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必要,这就要求对公共危机做好预防和预警,既然我国在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中存在如上问题,笔者认为若想更好的预防预警公共危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集专家的智慧,制订科学、合理和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国一旦危机发生后,采取组织专家商定应对方案,这就有可能延误解决危机。不如平时组织各各行业的专家,制订科学、合理和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第二,组建常设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能和任务。为解决依靠不够专业的临时应急机构去处理各种公共危机的弊端,在政府层面上,应尽快建立起具有会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商决策和综合协调性质的常设性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并明确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制定长期的反公共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并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工作,加强协同运转能力。在地方各级政府层面上,统筹计划,设立相应的对口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并根据本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具体的职能部门及组织形式。
第三,开展公共危机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危机意识。通过开展公共危机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并这些宣传和教育贯穿各教育阶段和教育层次中,从而让每个公民了解各种公共危机发生的过程、特征和危害, 强化公众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增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备知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公共危机处理工作。
注释:
刘鹏.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7(10):122-123.
皇甫平丽,何德功,梁有昶,赵金川,荣守俊,李敬臣.国际抗震救灾借鉴[J].瞭望,2008(05):19-20.
参考文献:
刘鹏.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7(10):122-123.
皇甫平丽,何德功,梁有昶,赵金川,荣守俊,李敬臣.国际抗震救灾借鉴[J].瞭望,2008(05):19-20.
[3]胡振虎.应对公共危机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经济时报,2009(09):31-32.
[4]闪淳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中国应急管理[J].行政管理改革,2010(08):1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