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社会实践是增强就业能力有效途径怎么

社会实践是增强就业能力有效途径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16735 浏览:718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实践正是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载体,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能力
1009-0118(2012)08-0030-02
21世纪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1]。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不足,就业率不高,集中体现在心理素质不健全,人际交往能力差,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锻炼大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并不完善,环境适应能力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年毕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恐慌。同时,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缺乏社会上的磨练,加上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出现一些失衡。具体表现为:环境适应能力差,缺乏人际交往沟通,依赖性很强,抗压能力差,缺乏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做一位“社会人”的心理准备。

(二)当代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当前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非常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主要是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必须雇用熟练的、能力强的员工,才能降低用人成本,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不愿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而希望社会招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够一上岗就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社会实践对于就业的基本作用

(一)社会实践对就业的指导性

许多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存在各种担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茫然,不知道即将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然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预先性对于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社会实践,使得广大青年学子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化”教育模式的束缚,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清晰地认识,这对于青年学生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二)社会实践对就业的实践性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自身专业、规划职业生涯有较大的帮助,尤为突出的是增强其现实感知力。社会实践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方式,也是培养其职业预见性的有效方法。诸如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对于在校生来说课本所学只是简单的体系框架,还未涉及具体的操作,因此利用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来亲身体验岗位工作的各个层面,在真正进入职场前进行实践经历的补充,弥补自身在社会经验和职业履历上的不足,真正体现了社会实践实践社会的功效[2]。

(三)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舞台的开拓性

在社会实践开展的过程中,许多的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主要涉及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区等。大学生在实践基地实践的过程中,就是与单位相互了解的一个过程,这样可以使许多的用人单位提前了解和掌握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同时也增强了用人单位与高校的联系和信任感,这样的一种双赢模式带来了新的就业模式。

三、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大学生由于心态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不够镇密,参加社会实践时往往表现得很盲目。学校可由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社会实践指导小组,从多层面帮助学生克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难题,引导大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如何努力,为其指明方向,增强其就业能力。
(二)高度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首先,政府应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投入到当地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来;其次,高校必须要重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毕业前的必修课,并根据其实践效果给予定级、考核并归入学生档案,从制度上要求大学生必须重视;再次,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udooo.com

,积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和资源,取长补短,形成双赢局面[3]。
(三)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开发,只有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才能使大学生得到认可并成功就业。高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学生课程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用人单位通过大学生见习和实习,对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了认识和了解,能够更好地从中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人员,节约了招聘时间和招聘成本。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了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绩效考核。目前许多高校里,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缺乏重视,高校也极少配备专业的社会实践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致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形式化。针对这一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重点检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与效果,将考核结果纳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体系中去,对于不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高校予以通报,责令其整改[4]。
培养和锻炼各种能力,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和职业角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方面优势和特长,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差距,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强化职业心理和敬业精神,增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因此,高校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邦勇.当代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28-30.
[2]鲁畅.论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7,(4):111-112.
[3]肖云,杜毅.人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J].高教探索,2007,(6):130-133.
[4]郭开宁,马俊红.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与社会实践教育[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8-29.
[5]李帅英,曹秀芬,李玉灵.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6):23-2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