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关于成本会计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方式比较

关于成本会计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方式比较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18203 浏览:747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会计的重要核心内容指的就是会计计量,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关键属性。近年来,我国的现行会计准则中已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本文将针对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这两种会计计量模式作简要地对比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比较
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至今,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引入十分满足我国会计的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公允价值的引入也是我国会计事务发展的实际选择。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不能够很好地为公允价值提供补充。公允价值以及历史成本之间存在这一定的异同,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属性作用,需要在不断地进行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实现二者各自效能的充分发挥。

1.公允价值

通常情况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下,公允价值可谓是有别于其他任意一种会计计量属性的新型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新颖之处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允价值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并没有构建在过去已经产生的相关交易基础上,其中包含事项,甚至可以说公允价值也并没有建立在现在已经发生的交易基础上;其次,公允价值是实际发生交易的双方在已经熟知意欲的基础上实施交易时所的参照现行交易所已经达成的资产购写或者负债转移以及清偿时的相应金额,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资产以及负债都是单项或者单批次的;再次,写卖双方已经自愿签订了相应的契约,但是交易还没有开始进行或者正在进行但是却没有执行完。针对如上情况,交易已经发生而出现的具体成本以及是不可能形成在此时的,由此可见,可以将公允价值看作是一种在进行现行参照的情况下而对交易进行的有效估价。一般来说,公允价值的自身计量属性能够充分满足使用信息的相关用户的实际决策要求,由于其能够对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进行客观有效地反映,使得所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同时,其的自身属性还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成果进行反映。

2.历史成本

在二十世纪伊始,货币已经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此时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速率的上升得较慢,使得历史成本这一会计计量模式得到了比较优良的发展,其逐渐占有了当时会计计量模式的主导地位,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历史成本主要是指在进行相关资源获取时所产生的原始交易的相应。一般来说,在直接开展交易的活动中,历史成本这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具体表现则为交易方所承诺的要进行付出的实际值以及交易方直接付出的实际值;若是在进行非交易活动时,历史成本这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具体表现则为被进行交易的相关资产的相应等价物。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基于确认的角度来看,其主要是构建在过去的时期内已经形成事项以及交易的基础上的,其中,就拿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来说,这二者都是建立在过去以及发生的基础上的,收付实现制主要指的是由于过去已经形成的交易而引起的相关义务、权利,权责发生制主要指的是由于过去已经形成的交易而导致的收付行为。由此可见,历史成本这一会计计量模式具备了很强的可检验性以及相关可靠性,在具体的会计实务当中,相较于其他来说,历史成本是最容易获取的,而且其的实际获取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在进行历史成本计算式,其所采用的相关账目也不需要时常调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记录不被随意更改,使得相应的会计信息有着很强的可靠性。

3.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两种属性,都是对资产、负债的一种衡量、评价,它们必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们又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应对不周的情况产生的,又有所区别。
两者的联系在于:在初始计量日.两者是一致的。如果市场不发生通货膨胀,币值保持稳定,社会平均生产率保持不变。那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比就不会产生严重的背离。这样,在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初始计量或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历史成本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在价值上接近公允价值,因此,可以直接以历史成本替代其公允价值。
两者的区别在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反映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在受托责任观下,可靠性重于相关性。由于历史成本是基于过去的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市场,所以具有可靠性。又由于历史成本能得到原始凭证的支持,因此具有可验证性。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历史成本只能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点的信息,不仅不能反映未来而且同市场的变动毫无联系。公允价值汁最属性反映的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观。在决策有用观下,相关性重于可靠性。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特定时点和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负债的定价,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相关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满足决策有用观的要求。由于公允价值的取得涉及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可验证性和真实性被削弱。
下面以资产为例,来说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区别。历史成本会计中的“资产”,是按其取得时所费的历史成本计价:而公允价值会计是按未来经济利益即未来流量计价。前者是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客观可靠的会计学“成本”(不含机会成本)概念上;后者是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和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上。表中列出了资产6种有意义的计量属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资产价值的计量,存在“成本观”和“未来经济利益观”的矛盾,这实际上是如何定义“资产”的问题。基于过去的计量属性(成本)符合历史成本会计对“资产”的界定;而理想的资产计量属性(收益)应是各该资产的未来流量现值,这就是公允价值会计对“资产”的界定与汁量。后者是会计学和会计计量向经济学靠拢的结果。显然,会计学应该计量的是资产的价值,而不是。至于该资产的价值以什么样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等)来表现,那是操作层面(会计实务)的问题。公允价值会计对“资产”计量的目的是,不管你采用那种“”,应该最接近该资产在计量这一“时点”上的价值。
综上可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允价值以及历史成本这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并将在日后会计工作中发挥更大地效用。
【参考文献】
袁晶珠.浅析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
胡著伟.中国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分析—基于上市公司年报的经验数据[J].经济经纬,201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