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简谈语义自然语义元语言释义观认知视角解读

简谈语义自然语义元语言释义观认知视角解读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29814 浏览:1346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然语义元语言(N)理论原则和方法自成体系。文章探讨N释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语义认知观。并与其他相关理论作比较,同时也讨论N释义理论的早期语义原词探索、中期语义原词的增加和验证、成熟期包括语义原词与句法表达的整合以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的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的采用。
【关键词】N理论;释义;认知观;解读
【作者简介】钟守满,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杭州310036;罗荷香。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文史部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0
1004—4434(2013)03—0103—06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以下简称N)基于人类思维普遍性、语言表达文化差异性的哲学思想,对跨文化语义、词汇语义学、词典编纂等领域进行广泛性跨语言实证研究。该理论经历近四十年的修正和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N理论以语义为研究中心,主要探讨语言释义问题,适应当代语言认知研究思路。该理论基于莱布尼茨(G.W.Leibniz)的思想,建立在广泛材料调查基础上而自成体系。兰盖克(R.Langackerl和菲尔墨(C.J.Fillmore)对该理论曾给予很高评价。(Wierzbicka,1996;Cliff Goddard&.Anna Wierzbic-ka,2002;Gilles.Fauconnier,2008)本文探讨该理论主要创始人Wierzbieka语义认知观点,分析其理论早期语义原词探索、中期语义原词的增加和验证、成熟期包括语义原词与句法表达整合以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的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的采用。

一、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释义的哲学思想背景

德国近代哲学家莱布尼茨‘人类思想字母表’观点引起了维尔茨皮卡(A.Wierzbieka)的兴趣并极力推崇莱布尼茨的主张。莱布尼茨崇尚数理逻辑。希望建立一种普遍的、表意的而非拼音的符号语言,认为语言的每一符号如同数学的符号一样表达一个概念,“一个完善的符号语言‘同时应该是’一个思维的演算”。莱布尼茨的这一观点引起了维尔茨皮卡的极大兴趣并极力推崇其主张。“过去几十年的描写语言学的发展,使得按照莱布尼茨思想进行的经验性跨语言的调查研究有了可能。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组逐渐呈现普遍概念的语义基元(ptimes),这有助于给每一种的语言普遍性意义编码。(Wierzbicka,1972)维尔茨皮卡研究语义基元的同时,也关注语义结构的表达。(Wierzbicka,1996;1987)

二、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释义的语义认知观

N释义理论不主张传统语文学的释义方法,主张以文化语义为研究中心,坚持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研究,与语用学家卡斯克斯(Istvan Kecskes)的“说双语人的认知观”持相同观点,认为说双语和多种语人的第一语言知识和说单语人的第一语言知识存在差异,但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系统中有共同的概念基础,意义建构主要发生在词汇层和话语层,词义具有复杂性。包括核心义和文化特有概念属性和词汇特有语义属性等几个要素。

(一)普遍语法观

N释义理论研究始于具有“乔姆斯基革命”特点的20世纪60年代,或者说,N释义理论的形成动力源于心智革命,(wierzbieka,19961与乔姆斯基的理论一样同属解释语言学,力求用较少的规则解释较多的、表面上似乎不相关的现象。力求提出独立论证(independenfly motivated),将过去零散的解释研究上升到认知的高度进而理论化、系统化。
乔姆斯基倾向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唯理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论,强调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N释义理论吸收笛卡儿思想,接受莱布尼茨的人类语言普遍原则的观点(Wierzbieka,1996),注重对人类语言普遍原则的思想做详细考查。但与乔姆斯基不同的是,N释义理论不局限于语言内部研究,而是同时积极从语言外部寻求对语言现象的解释。
乔姆斯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反对经验论的第一代认知科学促成的,而促成N释义理论的既有第一代认知科学,也有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二代认知科学主张体验论和互动论。认为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会由于认知的差异而不同,不同文化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形式,因而会有不同的语法结构,维尔茨皮卡有关人类文化语法(eth-no-grammar)的研究成果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特点。(Goddard,2004)
维尔茨皮卡不赞成乔姆斯基用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研究语义的主张,认为语言不是自治的。不是一个自足的心智机制,语义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客观体验和认知。前者是“对意义的系统研究”,后者是“对句法结构(不涉及语义)的系统研究”,语言是多面的认知整体,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参照开放的知识系统,依靠语料分析和广泛的田野调查,经过涉身体验证明科研的结论。
与乔姆斯基的纯演绎法研究不同,N释义理论主张演绎法和归纳法同时使用。乔姆斯基主张用自然科学中常使用的演绎方法和形式语言来解释语言,认为演绎的方法是可取的,而收集素材、罗列事实这样的归纳法对语言研究没什么用。维尔茨皮卡为代表的N释义理论主张采用自然语言来解释语言,是基于广泛的材料调查和语言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研究。

(二)概念结构观

杰肯多夫(R.Jackendoff)都把语义看作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致力于探讨语义基元,Wierzbicka非常赞赏这一看法。但两者的观点并不完全等同。前者认为普遍语法的最终目的是揭示语言能力是如何体现在大脑里,声称其理论基于乔姆斯基的TG语法,把语言心理信息结构看成是语义学的基础,其理论在概念即意义的基础上解决语义和句法之间的联系问题,是句法语义学研究,主要利用技术术语或逻辑符号这种抽象的元语言来表征概念结构。 N释义理论的语义基元是自然语言中简明清晰、难以界定的日常词语;主张根据跨语言实证语料来确立语义基元;语义基元却具有普遍性和可验证性,适用于所有自然语言。(李炯英,20061意义是一种概念化,语法只是组织概念的手段。(Goddard,1998)这一看法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乔姆斯基认为概念结构先于经验而获得,儿童一般先习得概念而后习得字母和词。
维尔茨皮卡认为概念就是语义。两个术语是可以互换,语义分析即概念分析。而杰肯多夫(1983;1985)、钟守满(2008)则认为:一个语义结构包含在概念结构中,从词典学的角度看,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可以分开来研究,当人们讨论非语言实体时,涉及概念结构,当人们讨论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时,涉及语义结构。(程琪龙,2006)
相比之下,N释义理论有助于化解两种对立观点的矛盾。即语法语义和非语法语义的范畴研究分歧。杰肯多夫(对N释义理论评价很高。认为N释义理论使人们对语言意义的性质和心理上似乎言之成理的语义描述加以重新思考,所有学派的语言学家都可以从N理论及其分析方法中获得教益。(Goddard & Wierzbicka,2002)
每种语言都有关键概念(key concepts)。关键概念表达文化方面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s)。(Wierzbicka,19961在一个独立于其它文化的分析框架内。人们可以通过关键概念进行研究和进行文化比较。对非本文化的人解释它文化。N释义理论中的语义原词即概念原词(conceptual primi-tives),任何概念都可以用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语义元语言来描写。(张韶等,2007)维尔茨皮卡的所谓“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的普遍性,反映人类认知的共性,可以作为语言普遍论的证据。概念原词可以以某种方式加以组合,用来表达意义的成分。“要考虑某事,需要更多的概念(concepts),也需要概念组合”。

(三)语言使用观

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学习期间,维尔茨皮卡对乔姆斯基(1987/1965:160)的人类语言普遍原则的思想做了详细考察。认为语言是基于使用的。这与认知语法创始人兰盖克的观点不谋而合。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心智机制,而是多面的认知整体,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而形成的。(何自然,2006)语言基于人类对世界的客观体验和认知;意义是百科知识,不能把语义系统分割为语言知识的狭义语义系统和百科知识的语用系统。在“语法意义编码”这一观点上,维尔茨皮卡和兰盖克观点非常一致。
所不同的是。兰盖克认为人类语言现象中的语法与语义有着明显的差异,语义与概念有必要分成两个不同的系统,主张将语义和语法放在两个层面上(程琪龙,2002),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从操作过程看,语义系统中被激活的结构和语法系统中被激活的结构是一对一的,每个被激活的语义结构都有一个对应的语法结构。“激活是一种认知事件”。(熊学亮,1999)而维尔茨皮卡认为语义和概念相等,语义反映人脑中的认知概念。并且从她本人所提出的术语“词汇变体”(allolexy)可以得知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关系是并非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语义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认知问题,语法和语义又是不可分割的。语法是组织概念的手段;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法,语义和语法密不可分。因此她不同意莫里斯(C.W.Morris)把语言分为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部分的观点。认为莫里斯的划分是人为的,非常牵强。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语言意义取决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人对世界的阐释,其研究基于广泛的材料,重点是语义研究。语法、语用本质上都是语义的,可以统一用自然语义元语言来描写。(Wierzbickal991;熊学亮,1999;潘文国、谭慧敏,20061这与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佳丝卡昭(K,Jaszcozoltl所主张的观点不谋而合。佳丝卡昭批判了语义和语用分界问题上的两种极端观点,坚决反对语义和语用明界论。(谭业升,2008)

(四)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结合

受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不同阶段思想的影响。N释义理论发展过程中,现实接受莱布尼茨唯理论观点,认同人类普遍概念的同一性(identifi-cation)是人类所有语言的意义要素的思想,(wierzbicka,1996)后来接受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认识来自于本身,其正确与否在于观念、思想是否清楚明白。思想依靠理性判断’进而接受洪堡特(B.W.Humboldt,1767——1835),洪堡特的‘语言学是经验科学(empirici)’主张,采用‘注重材料的收集和积累’的研究方法。N释义理论主张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和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结合,认为语义不仅是客观的直接条件,它与人的概念结构和概念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有直接关系。通过考察N释义理论所倡导的验证法。不难看出维尔茨皮卡在选择语义原词时的主观性和检验语义原词的普遍性时所采取的跨语言语料验证的客观性。
纯客观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认知语言学和N释义理论都强调经验在人的语言认知中的重要性。对事物观察角度的变化会给人形成不同的心理意象,不同的意象,反映出对事物不同的认知,这种“主客观合一”的认知语义观与“主客观分离”的语义观相对立。语义反映客观事实。也与人的主观认知有关,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卢植,2003)

三、语义原词的探索、增加和验证

N释义理论的发展历经早期语义原词探索、中期语义原词的增加和验证、成熟期包括语义原词与句法表达整合以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的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的采用。
早期的语义原词探索(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1972年)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沙大学读书期间博古斯瓦夫斯基(A.Boguslawski)提出的N检测说,而后有N释义理论的创始人维尔茨皮卡确立了N理论的基本检测设和研究目标:研究普遍语义原词(semantic primitives);避免人为的所谓“特征”和“标记”;不采用逻辑系统表达;依靠自然语言对意义进行表述。1972维尔茨皮卡年出版了首部专著《语义原词》(Semantic Primitives,197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2)并首次公布14个元素。中期的语义原词增加和验证(1973年-2001年)主要针对不同语言作具体分析,增加和验证语义原词,建立系统框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Wierzbieka,1996)
一是基于语料分析,通过对不断扩大的语义研究范围进行的检验,增加了一些语义原词。1986年在阿德莱德(Addaide)由高德特(C.Goddard)和威金斯(D.Wilkins)主持的研讨会上提出,原词的增加不仅方便了对不同语义范围的分析,也使得对语义诠释的语义原词可读性更强且更有趣。但语义原词的扩展需要放弃原先基于莱布尼茨的“原词共有自立原则”(Principle 0f mutual independence ofprimitives)的模式。在先前的模式里,如果两个元素(如good和want;the same和other)语义相关,那么就检测定了至少其中一个语义上更为复杂。
二是进行规模更大、内容更全面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的语义原词组合研究工作。自然语义元语言的建构需要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与一般纯理论的语义理论相比,N需要不断通过大量语言描写工作来证明所提出的检测设是否成立。维尔茨皮卡在这一阶段的针对200多个英语言语行为动词所进行的讨论是这方面工作的一部分。其成果反映在她的《英语言语行为动词一语义词典》一书中,接下来她又对其它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如对100个左右的英语情感的分析和研究。
三是把语义原词研究和词汇普遍特征研究合为一体,其分析研究的内容主要限于欧洲语言的语义研究方面,该团队的其它专家、学者对汉语(Chappell,1983,1986a,b)、埃维语(Ewe)(Amwka,1986,1987,1990,1991)、日语(Tris,1992;Hassda,1994)、Malay(马来语)(Goddardl994e)等多种语言进行了调查、分析和验证。这些扩展性研究成果在Semantic and Lexwal Universals(1994)一书的出版时告一段落。
四、是就N释义理论在不同范围如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检验,其研究的范围继续在扩大,不仅包括词汇语义学的内容,还包括了语法语义学、语用学,此外还扩展了主要通过词典(lexi-con)、语法、日常对话(conversational routines)等方面的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后来的文化脚本理论(the,ory of cultural scripts)的研究,为文化比较提供了‘基于普遍语义原词和普遍语法模式的框架’。1991年维尔茨皮卡启动了原词句法(Lexieal Uni-versals and Universals of Grammar)研究的问题。1992年2月,高德特和维尔茨皮卡在堪培拉主持了“语义和句法的普遍性特征”专题研讨会。1994年在堪培拉维尔茨皮卡和高德特Goddard共同主持的“意义的普遍句法”专题研讨会,启动了针对不同语言的“意义的普遍句法”研究。维尔茨皮卡提出了“最重要的是如何与普遍句法模式结合,处理好句法解释的简单化和标准化”的观点。(Wierzbieka,1996:1997)

四、语义原词、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

成熟期(2002-至今)包括语义原词与句法表达整合以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的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的采用。成熟期的N释义模式已经接近标准科学(normal science),获得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基本目标和基本检测设的认同。“在对原词有一定的了解之前,人们几乎不可能进行原词组合模式的调查研究”。(Wierzbicka,1996)语义原词的增加和验证后期,维尔茨皮卡Wierzbicka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调查以确定的概念原词(conceptual primes)的组合性研究,即它们的普遍语法问题。针对如何把原词的研究与普遍句法模式的研究结合起来。即对普遍的可得到的原词进行句法组合。维尔茨皮卡先后出版了Meaning and Universal Gramnmar(2002)和English:Meaning and culture(2006)等专著和系列论文。
在自然语义语言理论提出的初期。维尔茨皮卡提出利用语义原词解释意义的过程是一步到位的,不需要过渡语,这是其早期研究与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不同之处的特点之一。经过近四十年的探索,维尔茨皮卡逐渐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意义都可以简洁而直接地分解为语义原词。(Goddard,2004)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她逐渐借鉴和吸收了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过渡语的概念,从而提出了语义分词说(semantic molecule)。在2008年出版的《跨语言语义学》一书中,N释义理论团队的二号人物Goddard进一步提出了语义嵌套层次(1evelsof semantic nesting)观点。(Goddard,2008)这一观点的提出得益于维尔茨皮卡(Wierzbicka,2007)对身体词的讨论。语义嵌套层次观点认为有些意义的解释需要依赖于可以再释义的语义分词,如对“leg”一词的解释就要建立在语义分词身体词“body”和形状描写词(shape descriptor)的语义再释义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语义嵌套是针对语义释义过程是“一步到位”的检测设所提出的,它的提出表明,语言单位意义的解释并非可以直接依靠语义原词所揭示。(钟守满、孙崇飞,2011,4)语义的释义过程也是分层级的,需要一些过渡语,即语义分词。(李洪儒,2005)
维尔茨皮卡(2007)提出,有些身体部位词如legs、anlls和head的释义便分别需要形状描述词long和round作为其释义相似度检测。hands在身体部位概念词(如legs和head)释义过程中充当语义分词;反过来,身体部位词又作为语义分词来释义身体动作词(如run和eat)。因此,一些相对复杂概念的释义过程,需要语义分词作为过渡单位,而这些语义分词本身的释义过程,又需其它语义分词作为释义相似度检测单位。这种特定语义分词的释义过程中嵌套其它语义分词的语义层级现象便是语义嵌套(Goddard&Wierzbieka 2010:9)。
语义嵌套术语的提出使得N释义理论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语义嵌套观点所囊括的语义组合由语义原词或语义分词组合而成;复杂语义分词的过程中又嵌套其它意义相对简单的语义分词;相对简单的语义分词直接由语义原词释义的语义层级现象。使得N释义理论对复杂概念的还原释义成为可能。(钟守满、孙崇飞,2011,4)
结语
N释义理论与当代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研究紧密相关,它认同所有人类语言的背后都存在普遍的认知能力,接受现代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强调心智和身体的结合。主张认知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认同当代认知语言学的两种对立的基本检测设:一是认为人的语言能力不同于其它认知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即生成语言学的立场和观点;二是认为人的语言能力不是特殊的认知能力,而是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属于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生的、跨领域的学科。(王寅,200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维尔茨皮卡的观点和立场介于上述两种基本检测设之间,但她更多地强调后者,其理论既关注语言的普遍性,也重视语言的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特异性,既包含了语言相对论的思想,也包含了语言普遍性的思想,其最终目标在于揭示语言的共性。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