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操纵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和利润操纵理由与对策中专

操纵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和利润操纵理由与对策中专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27645 浏览:1230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谨慎性原则的角度考虑,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存在减值情况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许多上市公司却利用这一规定进行盈余操纵。截至2009年3月18日,沪深两市共发布了367份年报。数据显示上述367家公司在2008年共计实现营业利润914.85亿元,净利润792.02亿元,净利润总额与2007年基本持平。统计同时显示,367家上市公司,2008年资产减值损失108.54亿元,同比2007年的55.78亿元上升了95.33%;单资产减值一项即吞噬了11.86%的营业利润。因此,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仍是我们不可小视的问题。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现状

一、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

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现在企业的会计实务处理中已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该定期或者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并确定减值损失。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第二,会计基本目标的要求。我国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对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企业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资产,如果不对这些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损失,企业的资产就存在泡沫,会计信息使用者就会被误导。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真实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以便于报表使用者能更好的做出经济决策。
第三,公司对资产管理的需要。资产的最重要特征是为企业创造流量的能力。在企业的长期经营中,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很可能因市场变化或技术进步等因素而低于账面价值,从而导致其账面价值不能代表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为了更好地反映资产为企业创造流量的能力,管理者往往基于稳健考虑和会计要素确认标准,对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的资产确认减值损失。

二、目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现状

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目前的会计处理实务中已经是很普遍的了,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使企业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但这一规定却经常被企业用做盈余操纵的手段。新的会计准则对各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处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为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权威性的标准。虽然现行会计准则在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尽量严密,但仍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现行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能运用资产减值损失进行利润操纵,主要是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在实务处理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值准备计提时间和计提金额的规定不明确

我国企业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只是规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至于“定期”是什么时期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这就会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当经营需要时就计提,不需要时就转回,造成虚检测信息泛滥,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可比性。对于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各项资产的成本与相关信息的市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比较来确定,成本资料容易获得,而其他资料想要获得准确的数据有很大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二、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存在一定的困难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对于计提减值准备金额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做了明确的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而且准则对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流量都做了详细说明。但是可变现净值、预计未来流量、折现率等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较大的可操作空间,这也为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条件。

三、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缺乏可操纵性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且对判断减值迹象的标准做了规定。但这些标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在很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相当于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权利,企业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就可能利用这个权利进行利润操纵。

四、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利润有较大影响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发生减值后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类: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和不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当以前期间记入的资产减值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已计提减值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冲减其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直至冲减至零为止,简称为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发生减值后即使有迹象表明资产的价值可能恢复也不能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称为不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其中可转回的资产减值对利润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转回进行利润的操纵。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做手脚主要是为了操纵利润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上市公司对利润进行操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获得上市资格或维持上市资格

公司要想获得上市资格,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企业股票发行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因此,为了顺利通过发行审核,尽可能多募集资金,拟上市公司往往对利润进行操纵。
2001年起,中国证监会开始实行“退市制度”,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时,其公司的股票将被特别处理;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时,其股票将暂停交易,在暂停交易的第一个半年内,如果仍无法实现盈利,则其股票将被摘牌,在交易所停止交易。这一政策的出台给业绩差的公司带来很大的压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戴上ST的帽子,或是为了避免亏损三年而退市的厄运,它们不得不对每年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修饰进而操纵利润。对于已经亏损1年而接下来两年盈利无望的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消化以前年度的不良资产或不实资产从而为未来期间盈利制造空间便成了上市公司避免退市的手段。科龙电器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两年亏损、连年盈利、再两年亏损,以保证不退市。

二、业绩考核的需要

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方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企业为了向外界传递良好的经营业绩的信号,往往对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此外,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的报酬一般实行以利润为基础的奖金分享制度,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其自身利益,往往选择能够将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政策或做法。

三、纳税筹划的需要

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逐渐分离,但企业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上仍以财务会计上的利润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从而得出应纳税额。可见,财务会计上的利润直接关系到纳税的金额与时间分布。
根据税收策划检测说,由于税收的现值取决于纳税金额与纳税时间,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会选择能够报告较少盈利或者将盈利由本期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的会计政策或做法。例如,对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调整利润总额的手段。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检测如企业开始采用的是加权平均发,当物价上涨时,企业就可以用先进先出发来降低当期的利润,从而渐少当期的应纳所得税。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例如国有企业、拟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压力的公司,有时可能反而会选择多交税或提早交税的会计政策或做法,以造成其经营业绩良好的检测想。
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建议
上市公司之所以能运用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进行利润操纵,与我国会计准则及制度上的缺陷是分不开的。会计是一项主观鉴于客观的活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资料的外源性更是决定了这种模糊性。所以,究竟确认多少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多少减值准备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做出合理判断,这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间。加上上市公司经营方式多样化,准则和制度在做出相关规定时就要有一定的浮动范围,从而使会计政策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经常会被一些企业视作利润操纵的机会。为了净化市场,使资产减值不再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下面对规范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给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对现行会计制度在资产减值损失方面规定的不足加以完善。
第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时间的选择予以明确的规定。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时间的规定可选择性空间较大,因此,可添加一些约束条件,以减小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例如,我国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主要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等,至于企业选择什么方法,计提比例为多少,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定的,可选择性太大。我国可根据行业的不同规定企业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类,这样既能有效的控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又可加强行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时间,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定期”作明确的说明,这使得企业在确定计提时间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有必要规定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如资产负债表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对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内容予以明确规定并加强监管。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不明确,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主要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期的减值损失金额、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更为详细,其规定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信息:导致资产减值发生的具体原因及其对资产怎么写作能力的影响,估计可收回金额的方法,资产的可收回价值,确认的减值损失及其列示,资产减值冲回的原因及金额和在表中的列示。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内容加以完善,进一步杜绝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完善准则后,为了更好的让企业严格执行,我们还要加强对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监管,规范企业计提资产减值行为。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是有效遏制滥用资产减值和会计人为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监察机关和注册会计师及时发现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的滥用。监管部门可对披露信息不足的企业责令其在年报中对经营成果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行会计处理,并加以充分详细的说明,以限制其利润操纵行为。
第三,统一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会计处理。我国上市公司常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操纵利润,实际上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未来也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将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类似于债务重组收益、关联交易差价等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而不应作为当期损益处理。做出这一个统一的规定,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二、健全和完善信息市场和市场

在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确定时,需要大量的关于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或流入的信息,需要从充分活跃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中取得,因此我们必须健全和完善信息市场和市场,以方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平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国家应逐步建立各行业市场信息系统,出台相应的法规,使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因素,缩小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

三、制定与减值准备相关的独立审计原则,加强审计与监督作用

资产减值准备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极大地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因此制定与减值准备独立的审计原则相当重要,这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审计师责任,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原则,明确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加强审计和监督作用。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及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虽然对公司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有严格规范,但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处罚过轻等突出问题,即使公司作检测行为被检查出来,其所受处罚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低于公司通过作检测带来的收益,而这类事件若发生在美国证券市场,处罚将严重得多,除进行经济处罚外,公司高管人员往往被要求辞职或被停职,高管人员还面临着刑事诉讼,所有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在丑闻后,股票都显著下降。相比之下,我国上市公司查重的违法成本相当低廉,客观上也纵容了上市公司的查重行为。因此,为了规范资本市场,通过加大处罚力度,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无疑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防范措施。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从而增加经营者查重受罚的风险,对查重者决不手软,一旦查明作检测属实,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对利润操纵的行为起到遏制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