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革新中运用实践中国

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革新中运用实践中国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33584 浏览:1487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由德国职业教育界推广到世界教育领域的,一直以来被运用于专业教学当中,收效甚好。那么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领域它的运用会有什么效果。本文基于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在理论上一些新的看法,希望能对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探讨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改革;实践
1009—0118(2012)11—0106—01


一、课程改革基本情况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属于思想政治课范畴,历来不受学生欢迎,尤其近年来,本课程沦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枯燥、乏味、无用成为其代名词。因此,本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对当前比较前沿的课程改革理论进行分析、对比之后,我们选择了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德国的行动导向理论,这一理论20世纪70年代显现于德国,影响到全世界的职业教育界,并最终被引入普通教育学。行动导向理论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学法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目前课程改革的思路,比较适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改革。
通过教研组集体讨论,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学院毕业生追踪调查以及历年来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了解,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较差,个人素质修养层次较低,文字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研究问题能力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本门课的课改就是针对学生的现状结合课程主题内容进行改革。
总的来说:本次课程改革是取得了较大成功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改变了以往只讲授课本知识的弊端,增加了趣味性和能动性,课堂上讲授时间少了,课下备课时间反而增加了,在保证共性的前提下,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首先是提高了积极性,课堂上不听讲的情况减少了,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了;其次主动性得到发挥,很多活动内容都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或动嘴来完成,他们需要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多数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再次,课堂活动的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时,各种活动的开展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交际能力,发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当然,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就是最初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学习能力,个人素质,文字表达能力,研究问题能力等深层次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只锻炼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浅层次的能力。同时,改革初期由于上课方式比较新颖,学生初入学,有新鲜感,因此学生的兴趣较大,参与度较高,各方面得到较大锻炼,能力提升也很明显。但是到了改革后期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弱,参与度下降,分组学习当中小组的个别成员往往承担了大部分的课程任务,其他同学成为旁观者。而且,对于较为积极的同学个人来讲前期的能力锻炼也达到了一定饱和度,难以再有提升,而深层次的训练又难以开展,因此,教学效率有所降低。

二、总结与反思

就课程改革本身来说变动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本次课程改革是在学院倡导,教师自发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专家的指导,因此理论上有所不足,行动导向教学的真谛还没有抓到。行动导向教学关注的是应用性行动知识,他以他独特的知识观为基础,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有关解决工作问题的策略性知识。他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经验学习理论,重在让学生从行动中感知和总结相关经验,从而归纳出知识,得到成长。而我们的课程进行因为思修课本身的特点,大多预设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也就是说在课程进行之前,学生和老师都已经知道了本次行动课程所要导出的结论、习得的经验。没有了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习得的乐趣和效果,并不是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
实践上讲许多客观因素制约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首先是教学条件,多媒体的实现、感官教学素材丰富与否,都影响授课效果。能够边展示生动的案例边分析讲授,当然要比单纯讲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师素质,不同的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有差别,理论知识的储备也不同,课堂的把握也有优劣,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专家。笔者认为,一项好的课程改革应当是适用于普通教师的,可以推广的,而不是只有几个专家能做到的改革。所以,教师素质的影响也限制着行动导向教学实现的效果。第三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能够成功,一方面是桑德斯教授的水平很高,另一方面也缘于学生能够和他实现互动,接受能力强。因此在制定课程改革方案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其它细节性的问题,诸如:课堂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协作,保证每位组员都参与活动,评分的公正;活动整体把握等理论探讨价值较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总的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思修课最大的问题在于,因为内容的固定性,只有教学方法的改变,难以从根本上改革。

三、新的观点

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和探索,我们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思修课程的改革上也可以推广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改革并不彻底,也难以彻底。思修课的改革想要深入,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应当涉及到课程内容方面。由于原有内容的陈旧,已与社会脱节,难以将他灌输到现代大学生的心中,当然这些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完善。但是,我们用来作为教学蓝本的教材,在编制之初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只是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想当然得认为你给他什么他就会接受什么;同时也低估了学生的智力,认为大学生会在这毫无难度、新意的课本里钻研的兴味盎然。这些都是制约思修课程改革的极重要因素,因此,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思修课程的改革应当进入到课程内容领域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马庆发.行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之二[J].外国教育资料,1997,(2).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漉教学思想研究:理论与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刘松林,谢利民.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论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