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之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之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20293 浏览:927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3-273(2012)07-0072-01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1.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检测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12345+23456.这是一道多位数的加法,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几(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因为解答用字母来表示两个加数的加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且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具有加法知识,还须具备检测设和推理能力。

三、指导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实践。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推理证明。因此,数学学习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并且能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用到生活中去,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怎么写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为此,在上数学课时,应用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推出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充实了新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而且还能加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在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同学们展开联系,指导学生用实物进行测量,量教室已有的物体,用已掌握的面积工具进行拼摆,用纸折叠,让他们脑子里建立实际的面积单位去思考、去计算,多渠道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推导出正方形的求面积计算公式,并让他们自己说出推导过程,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

2.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要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还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教会他们写数学日记,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比如一个孩子这样写:“今天,我们全家5个人到泸州去玩,坐了大约50分钟的车,每张车票7元,一共用了35元。”在孩子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后,找找生活中什么物品的表面呈三角形,什么物品的表面呈平行四边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形或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了时间、长度单位以后,记录自己走100米需要多长的时间,估算一下从家到学校有多长的距离等等。这些小到生活中常见的、每天都能遇到的事,其实都能运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生活怎么写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必将取得好的效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