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试谈手法历史真实和传奇手法学年

试谈手法历史真实和传奇手法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5552 浏览:179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牛维佳纪念辛亥革命的小说《武汉首义家》讲述了武昌辛亥革命影响下,武汉泰谦衣帽庄二掌柜洪山恩等人的悲欢离合。全书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传奇手法,将辛亥革命时首义家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示了武汉的民风名俗,勾勒了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百态,为辛亥革命百年历史小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汉首义;牛维佳;历史;传奇
《武汉首义家》是牛维佳的长篇历史小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作品讲述了武昌辛亥革命影响下,泰谦衣帽庄二掌柜洪山恩等人的生活变迁。辛亥革命革命后,泰谦衣帽店顺应历史潮流,通过新颖的服装设计,实现了服装上的“首义”,因此在服装生意扩大后,将服装厂取名为“首义家”。首义家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掌柜洪山恩在首义家倒闭后,毫无顾忌地参加了起义义军,经历了革命战火的洗礼,逐渐让他变得更为成熟。而后重新经营起首义家,在张二、宋先生、吴写办、孙筠秋等人的帮助下,最终首义家发展稳固,利义双收。在经营首义家的过程中,洪山恩也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各方面的考验,目睹了辛亥革命战火的残酷与无情,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丰满,使得小说显得富有张力。综观小说,我们可以《武昌首义家》有如下特色:
首先,小说在历史史实与民间传奇上保持了较好的平衡,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想象,勾勒出一副富有风情的武汉世情画卷。牛维佳曾经是研究历史的,参与过编纂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和近代史党史,因此他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是再熟悉不过。《首义家》就描写了自武昌首义到1916年袁世凯五六年的历史。牛维佳的叙事是丰满的,他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借助合理的想象空间,把小说中的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显得十分的真实。对首义的客观描写、清军的作战、袁世凯等的描写,都在合理的历史框架内,不失真实性。但单纯的书写历史是单调的,牛维佳在小说中,结合了民间传奇的手法来叙事,这在吴飞的最后出现,洪山恩的身世的解开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通过传奇手法的悬念的设置,如洪山恩和小莉云身世的故意隐藏到逐渐浮出水面,猫伢跟踪徐世华的欲扬先抑等等,都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史实的运用显得真实缜密,传奇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生动耐读,牛维佳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在这二者的结合下,小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小说不仅凸显出了革命道路的复杂艰难,而且刻画出了很有深度的人物形象。从起义时候义军溃败,到袁世凯徐世华的被处决,无数革命志士为革命洒尽热血。尽管对于革命战争场面描写不多,却通过武汉群众对于革命的反映,写出了革命的艰难。让人欣慰的是,革命最终换来的是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人们在生活方式上最终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新式婚礼的逐渐流行、传统配婚时代的终结和人们拒绝使用“洪宪”年号,都足以说明辛亥革命的实绩,由此可以看出,牛维佳在对辛亥革命的书写是到位准确的。再看人物形象,小说中刻画得最为有力的要数洪山恩。他因被遗弃“洪山”而得名,逐步冲破姐夫兼“养父”的莫之晔的影响,参加义军,正气凛然,兴办实业,游刃有余,关注民生,注重道义。同时,他又有着佛家静修的倾向,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因此可以说,洪山恩是一个有着传统情节的新人物,他的许多气质,都包含了传统中国人的要素。他的几次大难不死,兴办实业的成功,普通民众对于他的敬重,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洪山恩为代表的传统品质的偏爱。除此之外,吴写办、张二、宋先生和孙筠秋的形象,也富有深意。吴写办思想是受西化影响最深的人物,冲破了传统中国商道中谦和的一面,只谈竞争生存的进化之道,却不同于一般小说中描写的只知崇洋媚外的片面的写办形象。张二是“武昌油条”,有着武昌人处事灵活、有点赖皮的一面,硬是将琴琴娶到手,人物性格的机智与油滑,在他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宋先生满腹诗书,多次修改“竹枝词”,有着较好的传统修养,在新时期先后与花寡妇和学生小玉相恋,含有深意,突出了时代变革下的思想解放,中国传统婚姻观中不足的一面正在改观。孙筠秋曾为,却在紧要关头,撑起了首义家的半边天,让首义家走出困境,不得不让我们看到民国初期,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似乎大有超越男权的倾向,洪山恩的龙凤胎中,妹妹性格强于哥哥,似乎就有此寓意。通过以上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牛维佳对于辛亥革命的理解是深刻的,革命的影响,渗透到了普通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作品有着极强的民俗色彩,从民间的角度表现出辛亥革命影响下的普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通民众的生活。在《武昌首义家》中,作者没有单纯地从武昌起义的角度,去叙述革命轰轰烈烈的战火,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物在革命的影响下,去感知起义对于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从而在侧面反映革命。在表现武汉三镇人的生活的时候,描写了大量武汉民俗的独特风景。武昌汉口等地地名的频繁出现,自不必说。清明的祭坟、元宵灯会的热闹,东南西北风和湖北大鼓的唱词,市民对于新式服装的推崇,对于起义的支持,都打上了武汉的地域标签。许多方言词的运用,如“苕”、“男将”、“背时”、“闹人”、“拐打”、“几好”,让小说读来生动活泼,很有生气。这些对于武汉风俗的描写,让武汉人活灵活现,生机勃勃,但仅此风俗描写还不够,还需要描写出武汉人心性等方面特点,才能更加深刻地反映武汉人的生活。在这一点上,牛维佳也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好。
武汉三镇位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多洪灾,武汉群众自古就与洪水作斗争,这都影响武汉的民风。《武汉首义家》中,首先表现出的是武汉人民冲破黑暗,一呼百应的起义热潮。这来源于武汉群众的正义感,能为了家国利益,而将个人利益置于不顾,这在小说后半部分关于抗洪的描写中有着较好的体现。武汉群众渴望正义与和平,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对待首义家和洪山恩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武汉群众富有正义感,认同“仁”与“义”的价值观,由此舍己为人,舍生取义,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牛维佳在肯定的同时,也看到了武汉民风其他一些方面。武汉是首义之地,但也存在许多盲从,看不清革命走向的普通人。对于革命的第一反应,他们选择保全性命,且看革命发展再做决定,有着保守的一面。辫子问题,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辫子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民国改变民风的第一要务,就要剃掉人们的辫子,这就等于要了许多人的性命,害怕有朝一日清朝卷土重来,自己面临被砍头的命运,因此他们在辫子被强迫剪掉以后,无所适从。这是普通民众在历史反反复复中得出的经验。鲁迅虽在日本自己早早剪了辫子,回国后由于风俗压力,仍需写个检测辫子戴在头上,对于只求安身立命的武汉普通民众,在《武汉首义家》中的行为,更是情有可原。这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独特风景。
牛维佳在小说中说到:“三镇商民素来民风刁蛮,长于扯皮滋事,不乏心机不怕事,一个个并非好糊弄的。”这就恰好印证了武汉人的另一个特点:有着地道的强悍劲,有时甚至蛮不讲理。这点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充足的体现。小莉云和胡奇的性格上蛮不讲理、随心所欲的特点,他们在市井的遭遇,如实地反映了武汉的民风。村民刚开始阻止首义家江边建新厂,有的人甚至在烟囱里养猪,住进新厂并随处解手,市民无赖的一面表露无疑。张二是个剃头匠,在琴琴家人不让结婚时,他先斩后奏,把琴琴从丈人家抢了过来,结婚后丈人家网开一面,让送点礼金,张二却硬是不肯,害怕自己吃了一点亏。这些都生动地反映出武汉民众强悍的一面。值得肯定的是,牛维佳在表现的人物方面,并没有死板地刻画,而是将人物形象放在具体的事件上,在表现方式上也是亦庄亦谐,有时让读者忍俊不禁,使得人物呈现出立体感,在人物形象的复杂化中主题得到了深化。
就这样,《武汉首义家》通过洪山恩兴办服装厂首义家为主线,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用民间传奇的写法,将我们带进武汉三镇在辛亥革命初年的复杂的世情画卷,充分挖掘了各个人物的复杂性,展现了在西方影响下的世态人情。小说结尾文字透出的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连寡妇都不卖袁世凯的账,收了钱却跑了,不觉让人大快人心,期待着民众更大程度的觉醒。通观小说,《武汉首义家》十分值得一读。
参考文献:
牛维佳.武汉首义家[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马元龙.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书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作者简介:何牧(1989.6-),女,湖北十堰人,本科,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