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马克思马克思人自由进展视域下当代公民历史生成科技

马克思马克思人自由进展视域下当代公民历史生成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20498 浏览:862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哲学; 人的自由发展; 当代公民; 公民社会组织;自由人联合体
摘 要: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理想,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展开的历史过程,当代公民就生成于这一过程中。当代公民与社会公共领域相表里,与自由平等发展的自由人相衔接。从阶级阶层人到当代公民,再过渡到自由人,直至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这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为公民发展确定的历史路径。同时,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当代公民生成的最重要社会背景和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新路径。因此,推进公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公民生成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启示。
1009-4474(2013)01-0063-07
公民性及其相关的公民社会组织、公民意识教育等是当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从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对其进行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只有把当代公民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中,才能使其获得合法性认同,相关研究也才能深入开展。换言之,如果不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视角来认识当代公民生成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就会直接影响培育当代中国公民的正当性和紧迫性。本文试图在重新审视马克思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公民的历史生成”问题,并探讨当代公民生成的社会背景。

一、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理想: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客观力量和现实道路。他在批判资本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理想社会共同体的科学设想。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自由人联合体,与此同等程度的概念还有人类解放、自由王国等。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自由人联合体必然要取代资本共同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在其他著作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2〕,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因此,自由人联合体中的每个人真正地彻底地形成了自由个性,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即“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4〕。笔者曾经指出,马克思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承载这一价值理想的制度是公有制和制的有机结合〔5〕。那么,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的自由发展(简称人的自由)何以可能?这是理解这一价值理想的关键所在。
首先,人的自由包括社会自由、劳动自由、自我发展自由等等多种类型,其中人的社会自由(包括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等等)、劳动自由是人的发展自由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政治领域而言,通过政治解放,个人可获得一定的人权和自由;政治自由是不充分的然而是有价值的,只有在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类解放〔6〕。就经济领域而言,工人在交换过程中是自由的,但在生产过程中是不自由的,必然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经济上不自由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与之相对,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双重自由:一方面,人类摆脱了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文化奴役等外在限制,人的消极自由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人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条件来从事自由劳动或自由实践,满足需要,发展能力,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即人的积极自由得以实现〔5〕。
人的积极自由,即自我发展的自由。正如阿马蒂亚·森所说:“自由既是人的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人的发展的主要手段。”〔7〕约翰·罗尔斯虽然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之间的争论存而不论,但还是这样来解释了“积极自由”:“自由的行动者自由决定去做或不做的事情”〔8〕。也如马克思所说,积极自由是“完整的主体的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的创造性的生活表现”〔2〕。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自我发展的积极自由是自由的最高境界,构成真正的“自由王国”。“自由王国”属于物质生产领域以外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领域,在那里,人们以从事科学、艺术、社会交往、公共事务等等自由劳动为手段,以人类能力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事实上,自由王国只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9〕曼德尔指出,与哈耶克所谈论的以既定不变的工作日为前提的经济自由(在经济世界以内的自由)不同,马克思所展望的不仅是这一必然王国内的自由,更是在工作日缩短和物质丰裕基础上的对经济世界本身的扬弃,个人潜能的更充分的发挥,自由而完整的个性在群众中的普及,会进一步决定社会按何种主导方向发展〔10〕。随着由科学技术主导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精神生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繁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逐步转化为现实性〔11〕。凯恩斯认为解决人类经济问题最恰当的安排是一天工作3小时,曼德尔把大规模发展自治的理想条件设定为每天工作4小时(半天工作日),或一周工作20小时,进一步说明了以自由时间为根基的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实可能性〔10〕。
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人的异化与阶级对立的存在,不可能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自由与共同体自由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解决的。“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1〕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自由和共同体自由,即每个人的自由和一切人的自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一方面,随着私有制和异化的消灭、阶级的消灭并最终实现国家消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便和谐起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促进“一切人自由发展”。这意味着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只要有一个人处于没有自由的被压迫被剥削状态,就一定有一个剥削和压迫他的‘他者’存在,社会就必定要分化为相互对立的阶级,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成为不可能”〔12〕。另一方面,“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同体自由也促进个人自由。实现人的自由的前提是真正共同体的建构,没有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没有个人自由。“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然是正确的,他们在这里没有颠倒“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是错误的,其实“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同体是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也就是平等与自由的实现。因为平等是自由的基础,没有社会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在虚检测的共同体中,人类分裂为不平等的阶级,也就没有人类自由。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不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共同关系中”,而是作为平等的个人参加共同体,个人的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置于他们控制之下”〔1〕。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当代个人呈现的“公民性”,即公民资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权利哲学)的批判,在人类解放的语境下开始了对“近现代公民”向“自由人”转变过程的研究。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认为近现代的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类解放,因为它虽然在政治生活中把人变成了自由平等的公民、法人,但在市民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又把人变成了利己主义的私人、市民个人,并没有使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获得自由解放〔16〕。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马克思明确区分了现代人的双重身份——公民和市民这两个概念,指出公民与政治生活相对应,市民与经济生活相对应。在当代的历史情境中,政治思想家们把马克思这种意义上的公民和市民综合起来理解,实现了公民概念的当代转型。当代政治哲学对公民及其资质从法律、政治、经济、道德、社会等多个维度做出了扩大化的理解,认为公民与市民相对应,是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形象,它与当代社会相表里,是当代社会的个人形象。这里的公共生活包括政治、公民社会组织等公共领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生活,公民资质的生成离不开公共领域、公共生活、公共精神的形塑;公民资质是适应多个社会公共性维度要求的个人资质,是当代社会个人的首要资格和素质,表征着自由、平等、正义、善参与、有德行的人之形象。
当代世界各国的宪法和法律大多规定,公民资格平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侵犯公民权利平等的应受到法律追究。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人人取得自由平等的公民资质还处于政治—法律的应然层面,这主要受制于当代人的阶级和阶层身份。但“公民身份(资格)”、“公民资质”不断被确立巩固,为阶级(阶层)社会转向自由人社会准备了主体基础。从阶级(阶层)人过渡到当代公民,再从当代公民过渡到自由人,直至自由王国的来临、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这就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为当代公民发展确定的历史路径。
而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型,这是影响我国公民自由发展的最关键、最宏大的社会变迁。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人来建设、运作和发挥作用的,同时它又赋予人以更大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其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观念在其中得到更新和拓展,进而逐步成为公民。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塑了具有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意识、效率意识、革新意识等的积极公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本身的公共组织推动着社会主义政治、公民社会组织以及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进步,这些社会因素共同形塑了当代中国公民的公共理性和自由精神。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资质、公民意识的现实水平还有滞后性和欠发展的一面,因而培育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当代公民仍然是我国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三、当代公民生成的社会背景: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共同体的出现是社会本身分化的结果,它并不以个人的理性和意志为转移。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国家的成形,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在现实中实现了真正分离与互动发展。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当代社会产生了新的市民社会领域——现代公民社会,即在政府系统和市场系统之外产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生了新的社会力量、新的社会运动及其价值和原则。市民社会的分化和新生得到了一些思想家理论上的回应,导致了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的转型以及新的社会分析框架的产生。
在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是一个含义明确的概念,是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同一系列的范畴,与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国家相对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就是“市民社会”〔15〕。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实质上是资本共同体,资本共同体必然被自由劳动者联合体所取代,这种自由人联合体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或者说“重建个人所有制”〔15〕。马克思之后,葛兰西提出了文化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20〕,开了这一概念当代转型的先河。哈贝马斯承接了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提出了两个市民社会分析模式①,实现了市民社会概念向公民社会概念的当代转型。阿拉托和柯亨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分结构的当代社会模式,即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公民社会的模式。他们把公民社会理解为经济与国家之间的社会互动领域,从而将公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明确区分开来。他们认为,当代公民社会由生活世界的组织机构和文化、社会、个人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制度构成,生活世界的组织机构由私人的领域、团体的领域、社会运动以及公共沟通形式所组成;当代公民社会为人类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而公民社会组织则是公民社会领域的主要构成要素②。
为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实现自由平等和妥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当代公民必然有机联合起来,组成共同体,即公民社会组织。公民是当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元素,社会组织是这些元素的结晶体。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公民组织都是公民社会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指的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只有具备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等特征的社会组织,才是真正的公民社会组织〔21〕。公民社会组织的社会性(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组织性(组织实体)决定了它来源于社会又怎么写作于社会;其自治性和自愿性又决定了它来源于个人又怎么写作于个人。因此,公民社会组织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能够平衡自由与平等、权利与权力、私利与公益、个人与群体、私域与公域、个性与共性、普遍与特殊等等的紧张关系,从而有利于促进公民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当代世界而言,公民社会组织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型市场和国家的双重失灵,为公共权力回归社会架设了桥梁,为人类开展自由自主活动提供了载体。就当代中国而言,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公共领域迅速扩大,公民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大大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版图,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公民社会组织通过社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会资本机制成为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新形式和促进当代公民自由成长的新力量。社会资本作为经济资本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之外的新概念,是指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价值观念等社会因素,它们能给社会主体带来相应的收益和价值,也对整个社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体在资源约束下效用最大化的结果——社会资本机制是一种弥补新市场、新政府失灵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了社会主体的关系网络和价值观念,有利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2〕。公民社会组织是社会资本的酿造场,同时社会资本又构成公民社会组织的粘合剂与推进器。因此,充分发育的公民社会组织以社会资本为内在动力,不断推进当代公民自由意识的成长、自为能力的提升。
当代公民社会组织与当代公民相互构成。没有健全自律的公民,决无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组织;反之亦然。当代公民既是公民社会组织的主体,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治的主体,市场经济、政治是社会本身分化的结果,而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自主建构的产物,所以当代公民与公民社会组织的生成遵循不同的逻辑。尽管如此,公民社会组织仍然是当代公民生成的最重要社会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受集权主义政治模式的影响,公民自主意识缺乏,导致公民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和志愿失灵、弃权渎责现象”〔23〕,而公民社会组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可见培育公民社会组织乃培育当代公民自由自主意识的迫切需要。
综上,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建设,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公民生成,既是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更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启示。
注释:①
参见李佃来《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载于《哲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62-63页。
②参见李佃来《生活世界之市民社会理论的再建构:柯亨与阿拉托的努力》,载于《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第13-18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119,119,121,7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16,248,3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5〕蔡晓良.关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54.
〔6〕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2):24.
〔7〕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 赜,于 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10〕厄内斯特·曼德尔.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M〕.孟 捷,译.北京:编译出版社,2002:译者前言10,245-249.
〔11〕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6,(3):12.
〔12〕于喜繁.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5.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6.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105,110,104,109,104,110,104,103,110,109,104,104,105,105.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32,26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6-280,189.
〔17〕See V.Molina.Notes on Marx and the Problem of Individuality〔C〕∥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Critical Assesents,Vol.IV.London:Rout ledge,1990:36-72.
〔1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5-113.
〔19〕蔡晓良.论公民意识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于政治哲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31-32.
〔20〕葛兰西.获中札记〔M〕.葆 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17-218.
〔2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
〔22〕蔡晓良,蔡晓陈.社会资本形成与功能的经济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
〔23〕李永忠,林伯海.论我国的公民自主意识及其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8.
(责任编辑:刘永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