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简谈探析社会学视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理由普通

简谈探析社会学视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理由普通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10025 浏览:361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课业负担不单是教育的内部问题,它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社会学视野的角度探析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断演变的社会形态导致教育问题凸显;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导致教育目标的异化;社会流动带来的压力使“减负”负重前行;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和人们对其需求的矛盾。
关键词:课业负担;社会学;小学高年级
1002-2589(2013)09-0191-02

一、学生课业负担的概念界定

《辞海》中“负”的解释是: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又引申为责任、忧虑。“担”有肩荷、挑的意思,也引申为担负、担任。“负担”一般是指承担的压力或相当的责任。“学生课业负担”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所肩负的压力。“过重”主要是指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超越了学生承受限度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有学者总结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五个特征:学习目的——为追求升学;学习行为——超时的学习、超量的训练;学习内容——学科内容的重复、强化和延伸,重智轻德,学生缺少选择权;学习心理——引发过分焦虑,被动应付学习;学习结果——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真实情况,2012年12月中旬,笔者通过对南昌市东湖区两所小学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在两所学校的20个高年级班,随机抽取学生共312人,回收有效问卷302份。

(一)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所需的时间量较大

从表一可知,74.8%的小学生每天需2个多小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只有5.9%的小学生能在一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原国家教委曾公开发表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一文中对学生作业分量和难度明确规定:“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以上均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3]从时间绝对值看,早超过相关的规定。2011年江西省发生三名小学生因担心写不完作业挨老师批评相约跳楼的惨痛事件。不承想,课业负担成了学生不能承受之重。

(二)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一天中可支配的时间有限

从表二可知,五年级中有3.8%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小升初的压力,六年级学生中几乎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学生高达16.6%。大部分的五年级学生,可支配的时间集中在2个小时左右。六年级的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个小时之内。学生A说:“他们有中午休息时间,但是由于上午布置的比较多,大部分同学都会写作业不睡觉。”调查显示,只有2.1%的学生不上语数英辅导班,其余的同学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各种辅导班。访谈中,六年级学生H说:“自己很喜欢看漫画,但是时间太紧了没时间看了。”
2008年,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小学为67.9%,初中为72.8%。视力下降从9岁之后就开始明显增加,学生平均戴眼镜年龄为11岁[4]。调查认为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升学压力较大,课业负担过重并缺乏体育锻炼。在笔者调查的小学高年级班中,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负担比较重,自由支配时间较少。

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原因探析

对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一个由各种社会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问题不可能在一个系统(教育系统)内得到彻底的根除,只有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各社会子系统形成合力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得到最终实现。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不断演变的社会形态导致教育问题凸显

古人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治地位,为其接班人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有钱有闲的阶级将其子弟安排在各种学校里接受统治术的教育和心灵塑造,包括儒家的经学教育、理学教育、绅士教育等等。劳动人民子弟则被排除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之外。他们的教育方法除了死记硬背,就是棍棒鞭策。这样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常常给学生带来压力、精神负担和心智摧残。王守仁认为当时的学校教育是“惟督以句读模仿,责其检束”的教育,扼杀了儿童的独有天性。夸美纽斯痛斥学校是“令儿童恐怖的场所”和“才智的屠宰场”。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社会形态常被称为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在信息社会里,适合生产方式的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不再满足于获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膨胀的年代,人们迫切希望学得更多、更好。于是这种希望就转化成学生可操作、可量化的东西(课业)。尽管学校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但是学生仍不可能从中解放,学生仍会参加各种辅导班。各种大量的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自2006年新东方上市以来,至今已有11家教育公司在美国上市。这种升学竞争模式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和教育成本,无形中加大了社会分层。现如今重点大学解决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二)社会流动带来的压力使“减负”负重前行

社会流动即属于社会一个阶层上的个人,或世代内产生的垂直或水平移动其社会地位的现象。个人能否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既取决于社会因素又取决于个人因素。中国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是社会成员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阶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不断督促子女拼搏努力。中小学生接触的价值观的主要来源除了教师就是家长,苦学观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负担。由此产生激烈的中小学学业竞争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中国很多的农民家庭子女都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新的出路。在我国,个人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响人的社会地位的根本因素。初中生通过入学考试,获高分者进重点中学,反之,进入三流的高中或去读中专;高考获胜者

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一部分进重点大学,另一部分只能进普通院校或者大专。985院校的毕业生和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双方获得的职业待遇、地位、培训机会差距很大。除了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外,个人要想上重点中学,甚至大学,都要努力学习,通过种种考试难关,才能获得向上一级学习的机会,最后才有可能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教育在当今社会恰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在社会分层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中国似乎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城乡的差异也就是身份差异。这无形中增加了教育在改变身份和地位中的作用。社会流动带来的压力使得“减负”负重前行。

(三)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导致教育目标的异化

学生负担过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减轻负担的努力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为中小学生“减负”已遭遇“囚徒困境”难题。在一个为了利益而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有关利益主体不遵守相关规则,都站在各自利益的角度无形之中激化学业负担问题,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偏差也直接导致教育目标的异化。教育自身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儿童权利而出现的“追求升学率”和“追求教育政绩”的情况比比皆是。我国为了从根本上解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症结,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素质教育。然而现实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却产生了悖逆:在素质教育政策延伸和执行中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被全面执行,出现素质教育政策的“架空”状态。曾有一名中学校长说:“只要学生熬过了高考考上了大学,哪怕他上大学得第二天突然死了,也算是学校的升学人数!”[5]校长把升学率看得比学生的生命更重要。他们出于自己的目的,有意无意中在向无辜的年幼生命转嫁他们自己所不乐意承受的一切责任和负担。很多教育者不曾领悟教育的真谛,因而在教育目标的异化过程中随波逐流或者推波助澜。

(四)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和人们对其需求的矛盾

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既表现在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又表现为优质师资队伍的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情况。我国考试竞争和学生学业压力之所以表现出高强度态势的原因是有条件和机会享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人的增长总量要远远高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长总量[6]。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导致了人们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占有加剧。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和整体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作为个人资本和社会重要资源的教育,社会各个阶层及其成员必然会对教育产生强烈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通过高校扩招很难缓解整个社会对考试竞争压力的总体感受。在一个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当人们面对劳动力市场竞争白热化、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的残酷现实面前,让人很难相信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超越基本的生存需要而配合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这也是学业负担问题严重性和普遍化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1.
王安全.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不确定性[J].现代教育论丛,2006,(2):5-6.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徐继存.论教学观念的改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刘合荣.事实与价值[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07: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