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分析探析党内带动人民路径探析学术

分析探析党内带动人民路径探析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26289 浏览:1196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党内和人民是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十六及十七大都明确指出两者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也指出人民当家做主过程的路径依赖,即充分发展党内,并以党内来影响和带动人民。可以说,这是中国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党内虽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但对人民的发展却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因此,笔者在阐述党内和人民关系时,进一步提出党内带动人民的理由和路径。
关键词:党内;人民;路径探析
1002—2589(2012)25—0032—02
党内和人民是中国政治建设的两个基本构成,这两者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党内是全体党员根据党章和法规,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以实现党员当家做主的政治生活状态。而人民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据宪法、法律来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即实行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过程及其状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具有基础性、法定性和广泛性,是党内得以充分实现的深厚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党内的发展。

一、党内对人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在整个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关键性、决定性和示范性的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带动作用。
首先,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证明,党内是党的生命,党内生活化是中国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前提条件。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党内生活化的价值,他说:“扩大党内,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同志也重申过提出的“六有”局面,并指出“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党内是国家权力核心层的,直接影响、带动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步伐。
其次,这是由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取决于党。因为党内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整合能力;有利于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党内,才能提高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从而为人民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制度资源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再次,党内的发展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人民的发展程度。一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党内能够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主导和促进人民的健康运行。二是党内的发展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执政党和社会联系的程度,同国家政权吸纳政治参与的能力成正比例关系。党群关系密切、协调,人民与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就处于比较容易沟通和协调的状态。此外,作为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中国汇集了中国社会广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没有党内的,就意味着没有核心权力层的;没有党内,就难有实质性的社会。因而以党内带动人民,是推进中国政治的现实路径选择。

二、党内示范带动人民的路径探析

1.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有效行使权利

党员是党内活动的主体,党员基本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党内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党员生活中,无论是参与、选举,还是决策、监督,往往是流于形式,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并没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和体现。如虽然权利有制度规定,但缺乏具体的程序来保障;虽然权利规定多,但实际维权少,还有就是党员自身的权利意识也不强。因此: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办法,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通报的职责与程序,做到重大事情、重要文件和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学习而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党员来宣传并告知党员所联系的居民,使普通百姓也能通过具体的通报方式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事项和生活状况,通过党员的宣传、解说、谈心等活动而与民众经常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民众政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二是健全党组织意见建议的收集渠道和反馈处理办法,通过完善必要的保密措施,使党员与下级党组织能提意见、敢提意见,以便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领导专权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2.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不是多数人的管理,而是“按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总结党内选举的历史改革,在现实条件下,发展党内首要选择的应该是按照集中制原则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目前党内选举制存在如下问题,如候选人提名和介绍形式化、差额选举的比例太小、选举监督机制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刚性的制度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党员的意志和权制,严格实施任期制,克服和防止那种领导提名,党员划圈的形式主义做法,以及长期不进行选举而由上级机关任命的缺陷。此外,还应加大力度,规范差额选举、扩大直选的范围。总之,一是要健全选举程序;二是要改革候选人提名方式;三是要在写票和环节上更加体现;四是要改革完善候选人情况推荐介绍办法,五是要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3.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委员会制度一起构成了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根本性的组织制度。也是保证党员及其代表平等地参与党内事务的根本制度。党委会是党代会闭会期间行使党代会权力的机构,分全委会和常委会两个层面。对于党代会而言,其作用发挥不够,而党代表作用也不突出,最集中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候选人的提名上,要么领导干部所在比例过大,要么党代表并不是真正的民意代表,而仅在内部选定或指定。执政党在提名候选人上应该是这样的制度安排,首先是鼓励本党党员参加党代表候选人提名竞争,如参加提名报名,展开演说等,别把那些不感兴趣的人选作代表,而选出有兴趣、有能力的党员作为党代表候选人;其次,选出的党的候选代表是否有民众凝聚力,要放在选区内进行锻炼和淘汰,即要有科学的竞争筛选机制,使党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吸纳新加入成员而保持生机与活力。最后,经过选拔考验的党的候选人,才会是既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又有深厚民望的先进的党代表成员。
对于党委会制度,党章和党内法规极不完善,如对党委会职责界定上,仅限于职责的落实、保障,而缺少相应的纠错机制和具体化的规定。再如全委会有权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常委会有权对重要问题作出决策,那何为“重大问题”,何为“重要问题”,并没有明确说明。因而改革议事和决策机制是完善党委会制度的关键。首先是要明确界定重大问题和日常工作的界限,其次是严格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而不搞“一言堂,家长制”。最后是科学地制定党委会的议事规则。

4.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加强党内监督,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监督权是党章赋予党员和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权利,因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党内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党内监督制度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增加如下几项制度。
逐步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本着积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udooo.com

极、稳妥、慎重的原则,可以要求申报对象根据个人和家庭收入及财产情况如实申报,同时允许申报对象将违法违纪收入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主动上缴各地设定的专用账户(此上缴部分可不作为违法违纪数额认定)。但还须有效实施金融、税务、海关、审计等部门的配套监管制度,否则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失误的决策要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属于党委集体的责任,党委集体要及时承担,并向上级党委和同级党代会即时汇报。如出现特别重大的失误,要提前进行换届;那些表示附和或不表示自己看法的成员也要承担责任,并接受相应的惩处。
改革现行的纪检体制。因为现行的地方各级纪检委员会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体制。这使其在监督同级党委常委尤其是“一把手”方面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状况下,可以将现行的纪检工作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改为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体制以及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垂直领导是切实可行的。
总之,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只能实行增量式的改革和完善,通过不断努力创设条件,以有序地推进党内建设为抓手,促进党员之间和党组织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不断增强执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并通过八千万党员的先锋模范的政治实践及其推动,带动人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赵淑梅,杨德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M].北京:党史出版社,2010.
张瑞敏.执政新理念:从阶层和谐走向社会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王海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逻辑[M].北京:党史出版社,2010.
[4]林尚立.中国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5]丁晓强,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M].武汉:编译出版社,2008.
[7]韦勇.中国执政新思维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责任编辑:陈雅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