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区域经济 >简论马克思马克思劳资联系思想学士

简论马克思马克思劳资联系思想学士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6333 浏览:214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马克思论述了在生产、交换与分配领域中劳动与资本的必然对立与冲突,同时,马克思看到在劳资对立关系中,也蕴含着一定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合作的可能。对马克思劳资冲突必然性与劳资合作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更为分析现阶段民营企业劳资冲突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一种方向性视角。因此,全面解析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劳资冲突;劳资合作
1005—2674(2012)08—001—05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分析事物的根本方法。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马克思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而这种矛盾显然也应该包括冲突与合作两个方面。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劳资冲突研究较多,而对于合作的可能挖掘不够。对马克思劳资冲突必然性与劳资合作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而且对分析现阶段民营企业中的劳资冲突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一种方向性视角。因此,全面解析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劳资冲突与对立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资矛盾与冲突不可调和,而且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只不过在生产、分配、交换等不同环节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1.生产领域劳资?中突:从形式从属发展为实际从属。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或者说是萌芽时期,劳动对资本表现为形式从属,即劳动同资本之间除了写卖关系之外,不存在任何政治或社会的固定统治与从属关系。而在资本主义成熟时期,由于自然力、科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特别是随着物质基础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发展,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变为实际从属。“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连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条件本身,最初是在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对资本的这种形式上的从属,又让位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因为“从社会角度看,工人阶级,即使在直接劳动过程以外,也同死的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劳动对资本实际从属的后果是造成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劳资冲突加剧:资本占有、剥削和支配劳动,劳动反抗资本。“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狭隘范围而从事更多的劳动。作为他人辛勤劳动的制造者,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这种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关系的后果是工人对资本的加剧反抗,“随着同时雇佣的工人人数的增加,他们的反抗也加剧了,因此资本为压制这种反抗所施加的压力也必然增加。”
2.交换领域劳资冲突:从形式平等到实质不平等。马克思认为,资本与劳动只有通过市场才能结合产生生产力,形式上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劳动力的写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的确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伊甸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但从劳动力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进行交换时,二者地位已经实际不平等,资本强势于劳动。“实际上,工人在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以前就已经属于资本了。工人在经济上的隶属地位,是通过他的卖身行为的周期更新、雇主更换和劳动的市场的变动来实现的,同时又被这些事实所掩盖。”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生产资料立即转化为吸吮他人劳动的手段。不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了”。
3.分配领域劳资冲突:从资本所有转化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即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在《资本论》第一卷“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率”、“工作日”、“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四章论述时,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支付劳动力的价值,他就获得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消费本身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工人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工资),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在资本家的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因此,劳资关系在分配领域的冲突就是资本无偿占有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
4.劳资冲突的解决途径:从私有制到公有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积累历史趋势时,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劳资冲突激化,为资本主义制度灭亡创造了主客观条件。“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

二、劳资合作的可能性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深刻的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资本的冲突。但是,劳动与资本毕竟是经济发展两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马克思在分析劳资冲突特别是劳资的人格化的冲突与矛盾的同时,实际上也勾画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劳动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合作的可能性。
1.劳动与资本互为前提,不可分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对立、异己存在,但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与资本互为前提,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不论生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它们就必须结合起来。”“工人把他本身作为劳动能力生产出来,也生产出同他相对立的资本,同样另一方面,资本家把他本身作为资本生产出来,也生产出同他相对立的活劳动能力。每一方都由于再生产对方,再生产自己的否定而再生产自己本身。资本家生产的劳动是他人的劳动,劳动生产的产品是他人的产品;资本家生产工人,而工人生产资本家。”同时,劳动与资本互有意义,互为价值,劳动对于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资本家必须让“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反之,资本对劳动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前提下,‘‘劳动力占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对象化在其中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出卖。”,也就是说,成为雇佣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商品来获得满足自己及家属所必需的生活与发展的资料。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