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书法 >探究工农政治视野下中国基层美术

探究工农政治视野下中国基层美术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23789 浏览:1079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中国美术史探讨中,广义的基层美术包含了工农为主体的工农美术创作和专业画家针对基层民众创作的美术作品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美术作品的探讨在学界处于边缘的地位,即便学人涉及,也多集中于“大跃进”时期的农民画探讨,范畴一般不出对农民画“夸张”、“想象”以及农民画辅导的探究。毋庸置疑,“工农”和“美术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叠加增加了对基层美术探讨的难度,身份的双重性意味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语境下,工农美术者具备着创作和评判的双重权力:基于工农的身份,他们不可能如同专业院校的学生一般完整地接受学院式系统美术教育,但是政治身份上的优势令他们具备着专业画家一般的话语权;基于美术工作者的身份,他们又必须创作出能达到宣传效果的美术作品,接受普通群众的审阅和评判,即便画得再好都不能走“资本主义审美”道路,必须始终停留在工农阶级圈内。双重身份的具备使他们成为新中国美术史探讨中的特例。基层美术探讨还包括了专业画家针对基层民众所创作的美术作品,这类作品与参加全国美展的创作有着显著的不同,更注重与政治时事配合,更注重美术的教化功能。基于本论文探讨对象的冷僻,笔者将绪论作为第一章,将新中国以来对工农美术创作的探讨作了相对完整的文献综述,同时尝试陈述该探讨中有着的难点和重点。第二章试图梳理工农美术的体制源流。作为同吸收过前苏联经验的国、共双方,都试图将“文化革命”的历史任务渗入至基层社会,无论是国民党时期的民众教育馆,还是时期的群众艺术馆及其下属的文化站、俱乐部系统。自前苏联的经验引进中国以来,唤醒基层一直是艰巨的国家任务,相较之下中国在动员基层工农参与到美术创作,建立基层的文化组织方面无疑更为成功。建国后不久,基层美协便成功将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美术以业者归纳到体制的管辖内,成为全国文宣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第三章则是结合20世纪50年代风云迭起的各种政治运动,试图了解基层美术创作在宣传这些运动进展上具体发挥了那些作用,并且,在这些运动中,工农作为国家主人的意识日益增强,推动了工农美术创作观和评判观的形成。第四章将讨论基层美术的功能,内容涉及50年代社会旧的生活形态瓦解时,基层美术创作如何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美术再现性的特点重新塑造广大基层群众的历史观念,帮助群众形成“新中国”与“旧中国”彻底分裂的认识。基于全景式书写的困难性,全文主要以湘、粤两省为中心的基层美术创作作为主要依据,结合其它部分省份的基层美术创作情况,尝试对基层工农美术创作中的种种不足给出初步的解释。关键词:工农绘画论文基层美术论文政治宣传论文

    中文摘要5-6

    Abstract6-9

    引言 “时间开始”后的困惑9-11

    第一章 绪论11-23

    第一节 选题作用与探讨近况11-17

    第二节 相关不足及探讨重点17-23

    第二章 基层美术组织之机制23-49

    第一节 前期经验方式24-37

    一. 国统区经验25-30

    二. 解放区经验30-37

    第二节 农村俱乐部37-42

    第三节 基层美协42-49

    第三章 基层美术组织之功能49-83

    第一节 配合政治运动52-64

    一. 抗美援朝53-56

    二. 农业合作化56-60

    三. 大跃进60-64

    第二节 确立主体意识64-73

    一. 工农身份64-69

    二. 非专业话语69-70

    三. 群众性舆论70-73

    第三节 推行自我教育73-83

    一. 明确公私观念73-76

    二. 调和干群联系76-78

    三. 处理阶级矛盾78-83

    第四章 基层美术组织之活动83-99

    第一节 文化整顿83-93

    一. 破旧立新84-89

    二. 移风易俗89-93

    第二节 图像政治93-99

    一. 厂史画93-96

    二. 广东农民画96-99

    余论——基层美术中“蓝图”99-105

    图片索引105-1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