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数学教学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 优化教学动态生成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 优化教学动态生成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6652 浏览:228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等因素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有效提问可优化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并提高其完成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由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有时会存在以下一些值得研究和改进之处,如:问题设置少,知识满堂灌;问题设置多,质量欠优化;提问重点含糊,情境设计随意;等候回答时间过短;学生缺乏思考空间;提问设计缺乏层次,提问操作忽视梯度.
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把控课堂提问尺度,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创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应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 下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以高中物理教材为参考,通过案例分析物理教学中不同教学环节课堂有效提问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一、 “新课导入”有效提问设计之“目的性”和“启发性”

新课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索新知识新规律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我设问,因此,教师进行“新课导入”时,有效提问设计应注重“目的性”和“启发性”,充分利用提问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1】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新课导入时,先演示“铁球碰鼻”实验:取一个铁球作为摆球,用绳子将其悬挂于教室的木框下,从贴近参与者身体(鼻子或下巴)时由静止释放,铁球来回不定时离参与者极近,却不会碰到其身体. 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
①在铁球荡向参与者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②你再参与这个实验,你毫无畏惧的理由是什么?
③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如何来描述这种规律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呢?
案例分析:问题①为感官的体验,问题②是对机械能转化和守恒规律的本质体会.
案例评价:在导入新课时,上述提问紧密结合本课教学重点,针对性强;同时为新课教学设置了悬念,营造全体参与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富有启迪心智的效果.

二、 “实验演示”有效提问设计之“科学性”和“系统性”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即涉及262个物理实验. 如何用好教具让学生有更好的感悟,演示效果理想与否固然重要,但结合实验演示环节的课堂提问有效性更能为演示“添光增彩”. 因而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时,有效提问设计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问既要紧扣实验现象和原理,更要使学生联系自身体会,循序渐进探索,格物致知.
【案例2】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2节《全反射》,教材举了一个例子:“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为此,教师可设置问题:
①你是否观察过这种现象?该现象较难观察到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③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该现象称为什么现象?
④在生活中,你观察到的全反射现象还有那些?
⑤晶莹的露珠和明亮的气泡这两种全反射现象,光线在路径上有何不同之处?不同之处的物理规律是否相同?
注:由于水粘滞系数太小,形成气泡运动太快,故不易观察. 笔者设计了一个自制教具“全反射演示仪”(如图2所示),在粘滞系数大,透明度很高的洗洁精中利用玻璃导管生成“慢速超亮气泡”(如图3所示),演示液体中气泡的全反射现象.
案例分析:问题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理论可行,实际困难”的处境. 而当自制教具实验演示完毕,提问②和③,学生就会从光的反射的角度为切入点思考. 关于问题④,学生较易联想到“晶莹露珠”等现象. 问题⑤难度大,能力要求高,需学生作光路图分析,才能得出“发生全反射的面不同,分别为外表面和内表面;但物理规律相同,光线均是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结论.
案例评价:针对教材例子提问,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思考,又为自制教具使用作铺垫;再对实验演示现象设置一系列问题,根据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逻辑顺序,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设计序列化、层次化的问题[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三、 “概念引入”有效提问设计之“类比性”和“引导性”

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思维活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 若教师能在“概念引入”时,结合学生原有的物理概念(前概念),加入合理的引导,可以在新概念的建立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引导的最佳手段是设计“问题块”和“问题链”,进行类比问答. 因而教师进行“概念引入”时,有效提问设计应注重“类比性”和“引导性”.
【案例3】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对于“加速度”这个概念引入之前,笔者以生活中学生有所了解的“房价问题”(如图4所示)作铺垫性的类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速度”这个新概念. 可先设置如下问题:
①分析表格数据,房价在逐年如何变化?
②相邻年份的房价增加有何特点?
③2006~2008与2010~2011,房价增加相同吗?房价增加快慢是不是一样?
在后续课程有关“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时,可类比设置如下问题:
①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吗?如果不是,有何不同?
②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为零吗?
③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很大吗?
案例分析:对于上述问题,由于学生对“房价”这一社会概念较为熟悉,结合已有的数学基础很容易区分“房价的增加量”和“房价的增加快慢”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还可以体会到关于变化量的快慢问题应该结合“时间”这一因素来考虑. 有了该案例作为类比提问,关于“加速度”的引入就会水到渠成.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