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投资经济 >谈述嵌入场域城市青年住房挤压现象学报

谈述嵌入场域城市青年住房挤压现象学报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21633 浏览:955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福利房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居住转型革命的到来,随着住房制度的市场化革新,住房不足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蚁族”、“房奴”、“低龄购房”、“啃老购房”、“无房难婚”等社会现象表明住房不足正在演变为青年的“烦恼”。本探讨基于江苏省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市854位青年住房观念和行为调查,描述城市青年住房挤压图景的同时尝试给出可能的解释。探讨发现,城市青年群体中普遍有着住房挤压现象,住房挤压的形成是城市青年自发卷入房产争夺战的产物,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和家庭因素相互作用于青年住房行为进而形成青年群体普遍有着置业压力的结果。城市青年的住房行为锁定在三组“博弈”之中。经济场的博弈基于市场交易秩序,住房的经济压力具有单向限定的强制性,“有钱就有房,没钱没商量”,即便如此,收入的增减难以动摇绝大多数青年购房的决心,九成的青年倾向于购房,形成群体性的购房偏好。婚姻家庭的建构在构建购房偏好以及形成住房挤压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作用。三城市均有超过七成的青年倾向于婚后独立居住,他们认同住房是结婚的必要条件,与来自父母或配偶父母施加的住房压力相互作用,生成一种住房与婚姻的捆绑契约。但在购房的责任归属上呈现出性别平等的走势,这种走势并未削弱代际间的义务联系,家庭既成为青年购房社会支持网络,也成为青年住房挤压的背后推手。社会场的博弈图式中,青年在城市中竞争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获取居住存活空间,居住的空间和位置具有社会与文化意涵,是城市人社会地位的符号体现方式,处于收入分层和职业分层的坐标系上的中间阶层受到较严重住房挤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夹心层”效应。这部分青年具有通过住房获得社会认同或实现向上层流动的强烈动机,围绕居住资源的场域斗争实践着住房阶层的再生产。经济、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并非直接作用于青年人的购房行为,而是通过城市青年的产权偏好、居住意愿以及婚姻家庭观念等发挥作用。青年购房与市场、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历程实质上是一个参与建构住房社会价值建构的历程,青年及其家庭的应对对策中的那些看似通过市场获得居住资源的意志并非独立于制度或权力而有着。正如场域论述所意图揭示的,以社会空间到象征空间,住房所被赋予的社会作用正在成为建构城市青年生活作用的符号资本之一。关键词:城市青年论文住房挤压论文场域论述论文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1

    引言 青年的“烦恼”11-15

    第一章 居住探讨的论述关照15-28

    一、居住与空间社会学16-18

    二、居住与家庭社会学18-21

    三、场域论与居住探讨21-24

    四、国内青年住房探讨24-28

    第二章 住房挤压的概念建构28-37

    一、住房挤压的概念29-32

    二、实证探讨的策略32-34

    三、住房挤压的测量34-37

    第三章 住房挤压的结构特点37-44

    一、看不见的住房挤压37-39

    二、看得见的挤压指数39-44

    第四章 住房挤压的影响因素44-66

    一、经济场:房价不能承受之重?49-55

    二、家庭场:亲属联系的双刃剑55-61

    三、社会场:住房的社会炼金术61-66

    第五章 住房挤压的场域秩序66-71

    一、住房挤压的社会建构66-68

    二、住房挤压的“差序格局”68-71

    余论 居住选择的自由度71-74

    附录74-80

    附录一 城市青年住房近况调查问卷74-78

    附录二 南京、苏州、连云港样本分布78-79

    附录三 南京、苏州、连云港访谈案例79-8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