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文字学 >玩壶品人生

玩壶品人生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19382 浏览:917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颖的设计创作理念,浑厚的艺术底蕴,凝聚着每个制壶人的心血和汗水,紫砂陶器是我国独有的工艺品,以其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设计创作
1005-5312(2012)23-0048-01
聚天之灵,取地之宝,容土之怀,煮清茶一杯,君可品其味否?要想泡一杯好茶,那可得看有没有一把可以裹其气孕其味的好壶。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说道壶那就不得不提到宜兴的紫砂壶,阳羡紫砂天下闻!紫砂壶流传至今可谓是历尽轮回,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战火的洗礼依旧生机勃勃,且日益辉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古今各位制壶大家不断刻苦钻研以及艰苦的传承之功。
紫砂陶器是我国独有的工艺品,以其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紫砂壶处于宋而盛于明清,在明代的时候紫砂壶已经拥有完整的艺术体系,此时名家辈出,做工讲究规整精巧,紫砂壶以其实用性和艺术鉴赏性成为文人墨客追捧之对象,特别是供春制作的“树瘿壶”更是稀世之宝物一般受到达官显贵的一致喜好。继供春之后又出现了“名壶四大家”,分别是董翰、赵梁、时鹏和元畅。其中董翰以菱花式壶最为有名,赵梁所做多为提梁壶。这些名家多以造型的艺术化取胜。到了明代中叶,可以说是名家辈出的年代,壶式千姿百态,技术亦是精湛,迎来了中国紫砂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期间出现了三大妙手,首推大家时大彬,所致茗壶千状万态,巧夺天工,世称大彬壶。清代紫砂进入全胜时期,初期以几何形器为主流,筋纹形器和自然形器以发展成熟。技巧精湛,善于创新的陈鸣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有人给陈鸣远和前辈时大彬做了一句对子“官中艳说时大彬,海外竞争陈鸣远”,可想而知当时的陈鸣远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代大家了。清道光年间至民国成立紫砂壶的壶形和装饰愈加变化多端,工艺追求简洁明快,壶艺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常见物品,并搭以简单的枝蔓。而当时响赋盛名的大家就要数范大生了。曾有云“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他创作的“四方隐角竹鼎壶”,是一款方器与筋纹器两两相容,方中寓圆的佳作,《桃溪客语》说“阳羡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一斑。
清末民初的制壶家要数制作盛名行内的《掇球壶》作者程寿珍,他所作的掇球壶线条流畅,观感舒适从整体造型来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细细分解无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不取之于球!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当然有的壶适当将其形体压扁一些,这也是为了整体美的需要,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壶,然而,检测如仅仅是凭借这几种全球、半球,球中一段而随意拼拼凑凑的话,那又成了一个怪体,我们的先人却异常聪明,他们是在拾取之后进行加工,改造,然后进行美的更迭。来看壶身,若是一个的球,那按照学的观点来看它的最亮点应该是球体的中间,这个亮点至上而下左右应该是等距离的,然而,掇球壶却将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更显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壶身扛起了壶嘴与壶把,这种几何学上的比例,我们的制壶先辈虽然说不出道道儿来,可他们知道必须这样,否则的话,这壶做出来就太丑相了。壶肩至壶口必须有一个直挺的过度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要有线条承载,否则那壶盖就没有一个根基所在,壶盖虽为半球,但又不是绝对的,它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切割,那盖的也是如此,但必须从整体上看是球形,换成桥形,扁形,方形都将不伦不类。壶流必须一弯半,而其口小根大,与壶面的连接应该很自然的,仿佛从壶体上转折过去。壶把要从壶肩开始,逐渐由粗变细,引至壶下腹而收,这样整个壶看上去犹如行云流水,非常畅达。壶流必须一弯半,而其口小根大,与壶面的连接应该很自然的,仿佛从壶体上转折过去。壶把要从壶肩开始,逐渐由粗变细,引至壶下腹而收,这样整个壶看上去犹如行云流水,非常畅达。掇球壶是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让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检测使在其壶身壶盖上刻上字画,那就会显得画蛇添足了。有人也这样做过,但是历史上的就留不住足迹,必须被淘汰出局。所以当今的大画家宜兴籍人士吴冠中先生就不主张在紫砂壶上书刻字画,它曾对顾景舟先生说“紫砂壶造型古朴雅致,线条简洁流畅……时代气息主要靠造型来表现,并不需要外加什么东西,”蜿蜒谢绝欲请其为紫砂壶作画之托,当然吴冠中的观点不无偏颇,一概排斥字画装饰不一定对,但对掇球壶之类的造型我是坚决反对书刻字画的。
新颖的设计创作理念,浑厚的艺术底蕴,凝聚着每个制壶人的心血和汗水,一件看似普通的紫砂壶,在制作者的心理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赋予了感情的寄托。所以品壶就是品人生啊。
参考文献:
何继主编.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台湾奇园艺术中心.
姚迁等编著.宜兴紫砂陶艺.台湾南天书局,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