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新经济学 >简析探析高职旅游管理“S”型人才培养路径基本

简析探析高职旅游管理“S”型人才培养路径基本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2635 浏览:493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工需求给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兼具较强的初岗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岗位迁移能力的“S”型专业人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同时具备“S”型意识、“S”型知识和“S”型技能。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S”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16723198(2013)12008102
旅游业是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旅游市场的供求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旅游产业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对于旅游人才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仅具备传统知识结构和怎么写作技能的旅游从业人员将难以适应旅游新形势的变化。旅游人才结构迫切需要调整,具备过硬理论知识功底、扎实旅游怎么写作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旅游职业人才需求极大。人才需求的变化向旅游职业教育发出了新的信号: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培育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队伍。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包括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三型”人才。
此外,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重复性特点,用人单位对旅游人才需求量大,对其职业技能关注度高,希望毕业生能够直接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或是经过短时间培训后能够迅速胜任。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工需求给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兼具较强的初岗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岗位迁移能力的“S”型专业人才。
2“S”型旅游专业人才的特点
“S”型旅游专业人才不同于简单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也不等同于“具备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毕业生,而是兼具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胜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较之传统高职毕业生,“S”型旅游专业人才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职业认同感更强,职业生涯规划更明确。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 2208所,其中高等院校1115所,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2011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为31.92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毕业生数为15.9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0.04%。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普遍存在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问题,尤其是在就业前3年,部分地区流失率高达90%。
分析毕业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生涯规划模糊所致,因此毕业生对从事旅游业的前景缺乏信心和兴趣,“高付出低回报”、“青春饭”等认知误区普遍存在。此外,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也是导致毕业生“无所适从”的关键原因。
“S”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入学之初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通过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专业活动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量身写作等途径,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口就业或创业的信心。
“S”型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致呈两条主线,即:“基层怎么写作人员——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之路和“业务新手——业务熟手——业务能手——业务精英”的技术之路。两条主线均能帮助学生实现中长期职业规划,延伸其就业链条,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增强就业信心,降低跨行业转岗的比率。

二、知识面更广博,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深入。

一般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是不同专业的共性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是体现专业区别的课程。而通过横向调查比较发现,同样是旅游管理专业,不同院校依据自身设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方向各有侧重、内容各有取舍、学时各有长短、形式各有千秋。但总体看来,均围绕岗位标准和执业规范设置。
“S”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摒弃传统教育课程设置模式,遵循“自然人——社会人——职业人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发展规律对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进行重构。依据旅游行业岗位特点和人才要求,一方面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力求“见多识广”,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主动思考总结,力求“举一反三”。

三、专业技术能力更过硬,自主学习能力更突出。

“S”型旅游专业人才不是仅通过强化培训的熟练员工,而是具备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职业人,在熟练掌握相应岗位实操技能的同时,能够随时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自我学习和业务提升,以满足客人个性化需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3“S”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对高职毕业生理论掌握的要求,应该以适应未来新出现的职业岗位或某一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现在通行的说法“够用”。理论功底深厚,可以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职生不仅是职业型人才,更应成为素质型人才,即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及身体素质。此外,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文化程度。因此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同时具备“S”型意识、“S”型知识和“S”型技能。
3.1培养“S”型意识3.

1.1怎么写作意识(Service Consciousness)

怎么写作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怎么写作的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怎么写作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怎么写作人员的内心,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成。
对学生进行怎么写作意识教育,就是要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和专业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荣辱观,让学生以热情高质的怎么写作为荣,树立自发、主动的怎么写作意愿。
3.

1.2微笑意识(Smiling Consciousness)

微笑意识是指旅游专业人才在提供怎么写作时,要做到微笑迎客、友善对客、悉心帮客。微笑意识不仅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也是怎么写作人员友善态度的外在表现,是拉近人际距离、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手段,更是高品质怎么写作的基本要求。
微笑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认可所属行业和岗位的价值,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其次,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务实的作风;再次,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帮学生养成自信、乐观、阳光的心态。
3.

1.3安全意识(Safety Consciousness)

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即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各种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外在环境条件的戒备和警觉心理。
异地性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之一,由于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具有同一性,因此旅游活动要顺利开展,就必须完成参与人员的异地运输。此外,由于游览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要求从业人员始终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的思想意识,确保宾客、企业和个人自身利益得以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突发事件处理训练、紧急演练等形式,让安全意识深刻根植于专业学生思想认识之中。

3.2传授“S”型知识

3.

2.1专业知识(Specialty Knowledge)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旅游业基本知识、管理基本知识、旅游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等;第二部分是专业核心知识,包括与旅游景区、旅行社、导游、旅游休闲、旅游饭店相关的一系列理论知识;第三部分是专业拓展知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如少数民族民俗、客源国概况等知识。
3.

2.2社会知识(Social Knowledge)

礼仪规范、沟通技巧、人际交往法则、创业理财等知识能够帮助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顺利地开展工作,提升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工作效果的优化。
3.

2.3科学知识(Scientific Knowledge)

由于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季节性特点,同时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急救知识、健康饮食、心理知识和旅游活动科普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3.3训练“S”型技能

3.1标准技能(Standardized Skill)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首先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进行规范化训练,如《导游怎么写作质量标准》、《旅行社接待怎么写作质量规范》、《餐厅怎么写作员国家职业标准》等。职业标准、质量规范是对旅游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其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从业人员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

3.2个人专长(Special Skill)

歌唱、舞蹈、演讲、写作、琴棋书画、电脑技术、运动特长等让自己区别于他人的单项或多项技能,都可以成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打造自身特色、提升个体吸引力的个人专长,并成为毕业生核心竞争优势的组成部分。

3.3学习技能(Study Skill)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帮其牢固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更主动、更迅速、更持久地学习,也应成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关注的焦点。
总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和人才需求变化,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模式,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以顺应行业发展需要,培育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罗达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初探——基于市场导向角度[J].技术与市场,2008,(10).
薛兵旺.关于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武汉商业怎么写作学院学报,2008,(1).
[3]周采风,任文波,祝涵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4]陆燕萍.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提升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