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学校管理 >谈谈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和编

谈谈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和编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32948 浏览:1479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和《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五点设计教学大纲的思路,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通过在本科教学中实施了制定的教学大纲,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法;改革
1674-9324(2013)33-0224-02
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定该课程的性质、学分、开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参考资料等。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强制执行,而且课程教学大纲也是学生与教师就课程预期及政策达成的合同,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相互渗透。

一、《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特点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定位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怎么写作城市化”,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先修课程为《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分析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的基本原理,样品的采集、误差、数据分析及各种滴定方法;《环境监测》课程主要讲授水和废水、空气与废气、固废、土壤、噪声等监测技术。《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涵盖了上述两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并增加了仪器分析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和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掌握化学滴定检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选修电化学分析法、X-射线荧光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环境监测的基础操作技能和各种环境样品监测分析检测方法的选用,全面培养学生环境样品监测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初步系统实验操作的能力,使之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大纲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时效性。课程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及时反映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就,反映当代环境监测的最新水平,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具有时效性的大纲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人要求
第二,内容详尽。大纲的内容应尽可能详尽,内容详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为课程大纲内容,应包括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基本信息(学时、学分及相关课程等等)、目的与任务、要求与安排方式、课程内容即实验项目设置、考核与成绩评定、教学参考资料等;其次为教学内容,涉及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样品前处理、物理性指标、生化性指标、有机物指标、生物性指标的测定;再者为样品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
第三,开放性。课程教学大纲为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教学大纲也不能成为为刚性文件,使之过于僵化,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是稳定中具有开放性的体系,开放性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为新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和质谱法联用等,应及时反应在实验大纲中,可以作为选做实验项目;二为实验分析方法不变,分析检测项目可以为开放的,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测试不同的样品中如大气颗粒物、底质、水、食品、化妆品等,也可以是测试同种样品中的不同金属元素。
第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学习机会,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同样的收获。由于我们高校实行的“严进宽出”的招生、培养制度,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慢了求学的步伐。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缺失。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大纲中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内容安排见表1,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必做基本实验项目为10个,选做实验项目提供3个,并支持学生自主实验;必做10个实验项目中演示验证性实验项目3个,训练学生必须掌握的环境监测分析常规方法,其他均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第五,可实施性。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不能仅流于形式,且二者不能脱勾。课程大纲的编写应以少而精、量力而行为原则,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独立操作与分组合作相结合为原则。学生工作量要适当、合理,教学内容难易合适,既发挥学生的现有水平,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指导者的“勘导式”实验教学法。

三、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1.实验内容。《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内容见下表:

2.要求与安排方式。(1)实验要求。实验前学生需预习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书和实验课件,指导教师按组通过口试的形式抽查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分组原则上为4人/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老师签字后方有效,并在规定时间交出实验报告。(2)实验安排方式。课内集中讲解相关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必做实验在实验室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时间,部分实验尝试网上实验预约系统方式。选做实验为学生在必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做的专业实验,时间单独安排。
3.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内容。出勤情况、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2)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由实验成绩(70%)、平时成绩(30%)和选作实验加分(不大于10)综合确定,按百分制记分。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口试等。
4.“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实验课前通过集中授课或者网络发布通知方式,布置实验预习内容和预习思路,如提供预监测样品种类、确定采样方案、确定样品前处理方案、采用何种检测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方法原理、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手段、计算方案、监测污染物的治理、废物的回收利用等。提供参考书目,学生经过自己查找准备实验预习,分组预约汇报实验预习。在汇报预习过程中,采用随机指定人员汇报相应问题,其他人补充方式,教师勘误学生准备资料、梳理内容思路,由点及面发散提问,根据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勘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准备实验内容,采用探讨研究式授课方式,教师的角色是勘误、引导,学生是整个实验理论教学的中心。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经过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9级实施,效果明显。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课堂上没有讲授仪器分析方面的理论知识,但经过学生自学,经过“勘导式”实验教学法的实施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动力增强了。在大纲的实施过程中,解决了分组实验一人操作,其他人围观的问题,每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既保证了基本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有余力同学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黄忠臣.水环境分析实验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吴俊奇,李燕城.水处理实验技术[M].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黄忠臣(1971-),男,北京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实验技术及水环境处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