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小学班主任 >新课改下怎样帮助学困生走出化学学习困境

新课改下怎样帮助学困生走出化学学习困境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5295 浏览:147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化学学科的抽象性等特点,出现了一些学困生。本文针对化学学困生的这些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走出化学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 学困生 倾听 会说 动手
怎样帮助学困生学习有价值的化学知识,获得必须的化学能力?怎样才能让这些学困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想方设法提高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是,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则处于抑制状态。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学困生如果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就会从“厌学”转变为“肯学”、“爱学”、“好学”,对化学的学习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化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引入课堂,既能体现化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求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容易激活学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这样既能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也易于学困生发展形象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学困生已有的经验,我大力收集与化学有关的实例,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学造福于人类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毕业后无论升学深造还是做工务农、行医当兵都离不开化学,进而产生自己必须学好化学知识的使命感。课本刚开始就安排了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例如:在演示镁带的燃烧时,学生们“看到耀眼的强光”,让大家感受一下燃烧的金属;将一根玻璃管插入一小杯澄清的溶液中,用嘴吹气,溶液将变浑浊等等,以此来增强学困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开始的时候,教师若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演示一小块木炭分别在空气中与纯氧中燃烧时,先让学生观察燃烧的快慢、现象,由学生得出结论,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再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学生思考后点名作答;然后教师小结: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与氧的浓度有关,空气中含氧(体积)为21%,低于纯氧,所以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接着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提出冬天在房间用木炭生火取暖,为什么必须要保持通风?在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指出木炭燃烧需充足的空气,否则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可使人死亡。顺便说明家庭使用煤气必须通风。让他们亲生感受,亲自体验。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极大的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情感,学困生尤其需要。我经常与学困生谈心、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因为学困生常常受人歧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暴自弃心理趋向明显,只有教师倾注慈母般的爱心,才能使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学困生生活上有挫折,教师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学困生学习上有困难,应及时帮助和鼓励;学困生有过失,应给予宽容和信任。对他们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应在工作中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每一道题,每一单元,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友好感、信任感。如:在化学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 学困生”,“ 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也最佳。

三、为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困生的听课能力

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缺少倾听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重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学困生“听”的能力。如提出要求时,老师应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udooo.com

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也可以采取一些语言的引导,例如:“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二)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说”。 但由于学困生缺乏一定的化学用语,又自信心不足,因此课堂上很少能看见他们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期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 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困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能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倡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要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有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有的学困生他们的思维水平停在依靠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上,而且多具有好动的习惯,他们的手在做什么,眼睛就看什么,头脑也在想什么。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重视让“学困生” 生多动手、多操作,多体验、多感悟,使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接触,从具体的化学实验中获得较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引导他们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化。如:让学生认真准备实验,仔细的实施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等。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不空闲,即使学困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学困生都有了动手的机会,都有了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了对知识的体验与感悟,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能享受“动手”的快乐,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不同的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对学困生设计并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应具有层次性,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让作业不再是作为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重要的发展方式。由此,我认为学困生作业设计应从作业本身入手,正视学生的差异,设计符合他们的“个性化”作业。本着新的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难度要适宜他们当前的化学认知水平,要为学困生设计精当,数量相对较少,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点为目标的作业。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学困生感觉到他们的作业也可以提前完成了,还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如果对学困生的作业要求过高,满篇出现错误符号,势必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同样,批改学困生的作业时,不能大量地出现错误的符号,应当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把做错的题用横线画出来,说一句“你再检查一遍吧!相信你一定能做对的!”,这样多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用语言激励他们把做作业这件事情坚持下去。

五、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多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过:“人的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教师不能因学困生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应更多的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个细节,捕捉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解决遇到的每个问题,用自己的心灵去撞击他们的心灵,激活他们的心灵火花,产生共鸣。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学困生心灵的导航者,我们要关注、关爱学困生,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勇敢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