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小学班主任 >谈谈季节性农业职业院校季节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可行性学年

谈谈季节性农业职业院校季节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可行性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7226 浏览:179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而言,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糊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做”中把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教学效果较好。然而,农业院校中某些受生长周期影响的季节性、农时性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存在着很多困难,因此,对农业院校受农时限制的季节性专业课程的有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农业职业院校季节性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国家对“三农”的不断重视与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农业科技发展与进步,农业行业对劳动力的选择越来越看重扎实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农业类季节性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在不断加强和创新,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预期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各农业类季节性专业课程在具体“理实一体”的教学中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前农业院校农时季节性专业课程在实际“理实一体化”的授课过程中,有些内容和技术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内无法进行。如良种繁育技术课程授课时,如果第一学期安排授课,那么播种、苗期田间去杂去劣等课程内容能够顺利进行,但是成熟期收获、脱粒等技术内容就不能正常进行。如果第二学期开课

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则正好相反;再如作物育种技术课程中适逢暑检测期间的作物有性杂交技术、花期管理等内容实际都不能正常进行。
第二,在农时期间非季节性课程与季节性专业课程出现冲突,使季节性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受到影响或不能顺利进行。如在关键农时某一门专业课程正在田间“理实一体化”教学,而且此班级另一门非季节性全校公共课程在中间的3~4或5~6节必须上课时,就会出现非季节性课程与季节性专业课程的冲突,使得课程不能正常进行。
第三,在关键农时期间,季节性专业课程之间出现冲突,使得每一门季节性专业课程的教学都受到影响或不能顺利进行。俗语说“农时不等人”,因此在关键农时期间,同一个班级不同专业课程同一农时常常出现相互冲突。例如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与良种繁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播种作业技术“理实一体化”授课时常常一门授课另一门不能如实授课。另外,在不同班级间还存在使用工具和试验地等的冲突,使得各门季节性专业课程授课都不能有效进行。
第四,在关键农时期间,同一个教师在同一门季节性专业课程不同班级的授课过程中出现冲突,使得教师只能兼顾其

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另一个班级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五,在同一个班级季节性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中,如果本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兼顾各小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完全照顾和指导到本班的所有学生,从而也影响到本班级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农业院校季节性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原因
针对当前农业院校季节性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研室在季节性专业课程授课的课程安排上,还延续以往的按学期排课的方法,导致课程安排不合理。农业季节性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受到季节性农时限制的,如果把一门课程都安排到一个学期授课,那么有些授课内容就不可能完成,而且每一个实践性技术教学内容也受到农时的制约,教师在上课时势必会在适宜农时时授课,其余时间停课的现象。因而,必然会导致专业课程的有些内容和技术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内无法进行和关键农时期间非季节性课程与季节性专业课程出现冲突。
第二,授课教师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协调性较差。各门季节性专业课程在具体“理实一体化”授课过程中,各专业教师都只顾从自己课程授课角度考虑,缺乏相互协调和沟通,在关键农时期间容易出现同一个班级不同专业课程间冲突,例如在作物生产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和作物育种技术等专业课程的不同播种作业技术上的授课时就常常发生冲突,结果导致一门课程上课,其它两门就不能上课的现象。
第三,授课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缺乏足够的奉献精神。虽然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正常的教学和工作过程中都具有较高的教师素质水平,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但是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农业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不是在关键农时季节时一天八小时工作中能完成的,有时教学时间远远超出八小时,经常有从早到晚、双休日、节检测日正常教学的现象,因此,教师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必须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敬业意识以及无私奉献精神,这一点不是一般教师能做到的。
第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尚未完成。目前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毕业于农业类本科院校,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没有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也很少有机会到生产部门实地锻炼,实践技能水平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农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建设势在必行[3]。在专业教师“双师型”建设中,安排专业教师、尤其是刚刚毕业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到农业生产、科研和销售等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是受时间和人数限制的,为了确保现有的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可能所有专业教师一次性进行实践锻炼,而且实践锻炼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在此期间,势必会加大校内正常教学的专业教师工作量,导致同一个教师多班级多人数上课的现象。
三农业职业院校季节性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由于农业类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三农”[4],其最终目标为农业生产部门及相关行业培养能从事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疾病防治、技术怎么写作并且会经营懂管理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5]。因而,为确保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季节性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述季节性专业课程在实际授课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在课程安排上,季节性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应打破以往的按照学期、周次及学时均匀固定授课的方式,改成分学期、不按周次且周学时非均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匀的灵活的授课方法。
基础课程和非季节性农时课程给季节性农时课程让路,确保农时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当农时季节性专业课程在非农时期间,基础课程和非季节性农时课程应该利用其不上课时间来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基础课程和非季节性农时课程以及季节性农时课程授课的有效进行。
在农时短、时间紧的情况,授课时间上应在早、中、晚上适当延长每天的授课时间,必要时也可以在双休日、节检测日期间正常上课,确保课程授课的顺利进行。
在关键农时期间,各门农时季节性专业课程间应相互协调。(1)在课程安排上,根据各门季节性专业课程对具体农时的不同要求,应分清主次,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专业课程授课教师间应互相沟通,密切配合,进行各门季节性专业课程的合理安排,合理的分配各门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时间,先农时短且重要的内容上课,后安排农时长且不紧的内容上课。(2)必要时,应打破各门专业课程间的界限,各门季节性专业课程可以在各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批次的同时轮换教学。例如可以把班级学生按照此农时期间所上专业课程门数来分成几个组,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可以按小组同时上课,每小组完成本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后轮换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班级的理实一体化授课时,因受农时的限制,本教研室的同课程教师和相关教师应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在本校地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同时进行授课。如果地力不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可以按照工作的任务量来合理均匀的分时间、分批次地进行同一门课程不同班级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仇恒佳,蔡健,成海钟.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朱吉生.对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18-20.
[3]陈桂珍,邓文雯.对农业类高职院校怎么写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4]黄静潇.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教学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07(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