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试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六途径

试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六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27358 浏览:1224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课堂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深入专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理,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情境是某种场合下的一种氛围,是人的身心投入在一定情景的一种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摄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难捱,八戒自告奋勇去写吃的,他一眼看见水果店里摆放着白里透红的苹果,上面写者2.50元,可八戒兜里只有两元五角钱,一时间八戒没了主意,急得团团乱转……同学们,想不想帮帮可怜的笨八戒?同学们都说想,可不知怎么帮。我告诉大家:“只要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肯定能帮助八戒想出好主意。”一个简短的故事,加之我有趣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质疑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

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udooo.com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 创设操作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语言形态的智力内经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探索活动。

4. 创设趣味情境,诱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就采用了直观演示法、独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去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把圆柱学具展开后,认真观察、讨论。“经过你的观察,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指着自己的圆柱体演示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还有的学生回答:“如果盐圆柱体侧面的高斜着切开,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之间经过辨析、讨论、互相补充,最后达成共识:无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侧面积都是底面周长乘以高。这堂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来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引发浓厚的兴趣。

5. 创造反思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一堂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定义、公式的,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今后应该注意什么。”一个单元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本单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在知识链中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贯穿起来。”这样,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够使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6. 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运算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计算,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个性思维独立发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潜力。
收稿日期:2013-05-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