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数学德育 >中对阅读教学中对聋生思维能力训练查抄袭率

中对阅读教学中对聋生思维能力训练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29464 浏览:1329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过于遵循教材教参,追求标准答案;课堂教学浅尝辄止,不注重实效;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能力训练落不到实处……种种做法遏制了聋生多种能力的健康发展,聋生不会用完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会针对课文提出独到的见解,不会根据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要解决聋生的言语表达问题,首先要解决思维问题。
针对聋生的思维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思维训练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营造宽松氛围,消除畏惧心理

聋生的生理残疾制约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接受性学习,师讲生听,死记硬背,所学知识暂时寄存在脑子里,不久之后就忘得干干净净,是对教师的问题无所适从,往往答非所问,加上自卑心理作祟,失去了“思维”的信心和勇气,惧怕“思维”。所以面对老师的启发引导和热情鼓励,多数学生一言不发。这也是形成教师“满堂灌”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摈除师道尊严的老观念,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丰富师爱的内涵,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进入和谐亲切、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结合班内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思维状况,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不苛刻要求,让学生彻底放松,减轻心理压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活跃思维。

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思维魅力

聋生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他们没有兴趣,没有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厌烦。魏书生老师的学生每天要做很多的作业,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感到疲倦,因为“喜欢就不是负担”。要让聋生喜欢语文课,就必须改变以往“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要解决“开口”的问题,让学生想说。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你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你难以理解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小,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激起他们主动交流的。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读书比以往认真多了,之后的交流也非常热烈,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急切地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很少有人提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即使提出了也不能明确表达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最多的是自己不懂的内容,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说不出喜欢的理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欣赏,去品悟。提出不懂的语段,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思考。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怎么说。仅仅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能感受到一种满足,学习的兴趣就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在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中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心情越来越放松,在探讨交流中感受着参与的快乐、思考的快乐。

三、精心设计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面对难以理解的课文,教师过于笼统的问题更容易使学生一筹莫展,增加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只有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才会敢于尝试,敢于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求得答案。如,学完《伟大的悲剧》一课后,我问学生:学完了这篇感人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一阵沉默之后,只有个别学生举起了手,他们的认识也比较浅显,有的还说不到点子上。望着满脸愁苦的学生,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又换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斯科特一行五人到南极探险,其中哪位最让你感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被发散了,他们依次发言。有的说被奥茨感动了,并读出了相关的句子。我相机引导学生:从奥茨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品质。学生纷纷发言:“舍己为人”、“乐观”、“集体主义精神”、“善良”;有的学生被威尔逊感动了,因为他临死前仍专注于科学研究,勇于献身科学事业;还有的被斯科特感动了,因为……
问题具体化,学生的思维目标更明确,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寻求到答案。

四、重视思维过程,正确评价学生

在聋校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以手语为主,口语为辅,而手语的局限性大,容易产生歧义。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手语所表达的意思,难免会产生错误理解。因此,我让学生明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急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不会表扬他。对于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在充分思考之后再发言,促使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师生双方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的手语力求简洁、清楚。
学生的学习兴趣、气质性格各不相同,教材中的课文更是各具风格,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趋同,实现课堂上的大统一,而是要以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消除学生的从众心理,让学生有所创造,敢于创造。因此,教师不应将现成的答案原原本本地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而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进而培养其独特的个性倾向。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不同答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认知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资源,应师生共享。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上,学生会存在差异,教师只是去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要允许这种情感差异的存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与老师、作者间的差异。事物的复杂性,使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新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予以肯定。如,《马》这篇文章描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不同品格和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天然野生的马的欣赏和对人工驯养的马的深刻同情。学完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对于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班里有“才子”之称的赵正凯同学说自己喜欢人工驯养的马,因为这种马有牺牲精神。尽管他的看法不够全面,我还是表扬了他敢于发表独特见解的精神。
中学阶段是聋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对于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培养聋生的思维意识,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使聋生学会思考,愿意思考,真正做到以思考为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