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试述梧桐点点滴滴说“梧桐”生

试述梧桐点点滴滴说“梧桐”生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3888 浏览:103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植物作为意象被写入诗里,借植物的形象来寄予丰富的情感,梧桐就是其中的一种。自从古人在《诗经·大雅·卷阿》中唱出了“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后,梧桐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就在诗人的笔下屡屡出现,而且在它的身上被寄予了丰富的感情,或寄予了美好的人格,或表达美好的爱情,或表达离愁别恨的主题,或表达相思之苦、寂寞哀愁之情,或表达对家国的哀痛、身世的悲叹,下面就结合具体诗歌来谈一下该意象的丰富含义。

一、美好的人格的象征

梧桐树具有干直、根深、叶阔、高大、婆娑的形象美,人们借其形象来象征高大美好的人格。王安石《孤桐》一诗就是借“梧桐”言志,表达自己高尚的品格与节操:“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理解诗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人论世,要解读这首诗,只要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很容易把握此诗的主题。诗人借物言志,表明立志改革的决心。在这首诗中借“孤桐”言志,孤桐即是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的过程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毫不气馁,百折不挠,以孤桐的形象自喻,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
正因为它的形象美,才有了后世的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灵禽异鸟,此鸟非梧桐不栖,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此树的不同寻常。

二、表达美好的爱情

中唐诗人孟郊《列女操》一诗里写道:“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诗中用“梧桐共老,鸳鸯同死”起兴,有力地表现烈女的坚贞精神与节操,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对爱情贤贞不渝的美德。但所谓“贞女贵徇夫”,寡妇守节不嫁,是浸透了封建意识的,应该大力批判,但“梧桐共老”的形象却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梧桐的形象来表达了对最美好的爱情由衷的祝愿。承此意蕴在《孔雀东南飞》中,作者发挥大胆的想象,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这样写到:“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刘兰芝和焦仲卿充满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善良的先民们,他们希望焦刘二人在人间没有实现的爱情,在九泉之下,就像周围栽植的梧桐树一样,永世不分离。

三、表达离愁别恨的主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到了秋天,秋风秋雨中的梧桐,惹起了诗人的情思,更撩起了诗中抒情主人公浓郁的离愁别绪,他们或浅吟低唱、或慷慨悲歌,用他们饱蘸感情之墨的笔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写尽了闺中的深夜怀人的苦情,但潇潇秋雨是不理会的苦情的,它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台阶上。在这里作者正是抓住了雨打梧桐这一特定的情景,从听觉的角度,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闺中因相思而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的情态。正因夜深人静,万籁无声,才使得雨打梧桐的声音更加响亮,点点滴滴都似打在的心头。在这里作者通过梧桐树化抽象为具体,极力地渲染了那种难以忍受的离愁别绪,形象、生动、感人。后来,元人徐再思受此启发为我们留下了“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的优美诗句。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写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李杨爱情以欢乐开始,以悲剧终结。失去杨贵妃的唐玄宗,孤身一个人在宫中品味着浓浓相思酿成的精神的苦酒。这种情感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秋雨梧桐”的意象,融情于景,借哀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中主人公触物伤情,睹物思人,苦苦追求、寻觅而不得的悲凉心境,极富艺术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魅力。

四、表达相思之苦、寂寞哀愁之情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定西番》韦庄)“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梧桐树,叶又黄。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梧叶儿》元无名氏)“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王昌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晏殊)这几首诗词都是借梧桐来表达相思之情的,第一首写出了闺中对出征在外征人的牵挂和思念;第二首则以直白如话的语言,用梧桐叶落表明秋至天凉,自己牵挂的人还没有音信,更谈不上回来,自己孤身一人不免感到无限的凄凉,借景抒情,情寓景中,相思之苦溢于言表;王昌龄的诗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出萧瑟冷寂的氛围,描写一位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该诗通过对清秋环境中孤独梧桐的描写,写尽了词人的寂寞和哀愁;晏殊词写尽了意中人远离后,登高驻足而望的孤独、惆怅、落寞的情状。寄情于物,借潇潇雨中的梧桐,表达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苦,郁郁寡欢的寂寞哀愁之状如在眼前。

五、表达对家国的哀痛、身世的悲叹

提到这一点,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历史上的两位非常著名的词人——李煜和李清照。为什么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呢?他们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饱经战乱,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惨痛,后期作品风格与前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殊的经历,生活的磨难,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凝重,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亡国前的李煜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亡国后的李煜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里,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生活,已随风而逝,眼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情境,如钩的弯月,使人倍感凄凉,不言而悲伤之情自心中流出。亡国之痛,虏臣之悲,也就分外强烈。“寂寞梧桐”,既写一钩残月之下,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之景,也表达出词人故国沦亡之后的相思情切。此外,在《采桑子》中,词人又写到“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以树点秋,表达秋愁无限,离情难寄。
李清照词中写到梧桐的有三首:《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第三首,最为有名,表达的感情也最炽烈,该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借梧桐更兼细雨的形象,寄情于物,表达无限之愁,笔直而情切。
当然,还有其他的诗人,借助梧桐表达了其它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梧桐树本是无情物,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使这棵普通的梧桐树成了诗人不同思想感情的载体。千百年来,它随诗人的感情,或苍翠,或婆娑,或萧索,或苍凉。经过一代代文人的加工和精神的浸染,使这棵情感饱满的梧桐树长成了一棵婆娑的大树,永远长在了人们的心中。
(李胜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71100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