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剂学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技巧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21316 浏览:949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静脉穿刺置管术; 护理
[]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092-01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静脉高能营养的支持、血容量的检测、快速输血的补液、血液净化治疗、长期输液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又因为操作方便、护理便利、不宜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重视。近三年进行了83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83例,男36例,女47例,平均年龄(43±19.3)岁,均神志清能配合者。置管目的:检测心功能,长期输液、输血。
1.2 穿刺部位及方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辆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我们通常用锁骨下路进针法。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下0.5-1cm处。(1)为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两肩胛脊柱正中垫一小柱形枕,使穿刺侧肩关节尽量下垂,术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从胸锁关节向外三横指处(约5cm,即锁骨下缘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进针点。(2)颈、胸、肩部常规常规皮肤消毒,打开无菌包,戴手套,铺洞巾,抽取1%的利多卡因5ml局部侵润麻醉。(3)用5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4ml后与穿刺针相连,棑尽空气。(4)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针梗紧贴锁骨下缘。进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咳嗽,如有咳嗽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胸腔或损伤肺组织而引起气胸。(5)进针时,针头向后内上方进针,深度为3-4cm边进针,边抽回血,见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抽出即停止进针,植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6)皮肤进针处以75%酒精再次消毒,局部进行固定,外表覆盖纱布,封闭成功后用一次性贴膜封闭。
2 结果 经以上方法,83例均成功,其中有锁骨下静脉60例,左锁骨下23例,操作时间10-30min。
3 讨论
3.1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优点 (1)能够长期置管,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物及其他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等,避免长时间周围静脉输注引起静脉炎及静脉血栓。(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作为消毒准备。(3)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易于保持清洁和更换。(4)不影响患者颈部及上肢活动。(5)利于置管后的护理。(6)适合各年龄段。(7)暴露良好,穿刺成功率高。成人锁骨下静脉长约3-4cm。左侧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成锐角,穿刺及置管都较困难,再加上左侧胸膜较右侧高,发生气胸的可能性大。所以,目前主张采用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3.2 护理要点 (1)穿刺后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红肿、有无疼痛感染等,密切观察患者的面唇、脉搏、呼吸,有无皮下气肿或气胸,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措施。(2)定时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料,可用75%酒精消毒,注意观察局部

摘自:学生论文www.udooo.com

有无红肿,是否有感染征像,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消毒后更换敷料。(3)连续输液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三通接头也每天更换一次,若有血液回流入导管应及时更换。(4)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堵塞。注意导管不要扭曲。(5)应随时注意管道连接的牢靠性,固定的良好性,防止管道松动或连接处脱离。(6)避免导管从穿刺部位脱落,每隔一定的时间试行抽回血,如回抽不畅,则要考虑静脉插管处滑脱及插管头部血栓或血管内部堵塞等情况。(7)注意补液速度,防止补液速度过快导致一过性液体过量,从而加重心肺负担。液体输完后及时加药,防止液体流尽,大量液体进入右心房,从而导致空气栓塞。
3.3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气胸的防治:锁骨下静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一旦刺破胸膜,应立即停止穿刺,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小量气胸无需处理可自愈。>20%的气胸应胸穿抽气,如未者应置胸腔闭式引流,密切观察。(2)动脉损伤:动脉损伤临床表现为穿刺时回血鲜红压力较大,局部血肿。误穿动脉后,应立即拔针,局部亚压迫数分钟即可。凝血机制不良、有出血倾向,或动脉壁裂伤较大患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休克情况,注意有无局部血肿,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3)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时,患者同侧手臂出现触电、麻刺感,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4)导管感染的预防:大多数医院内血流性感染与应用导管技术有关。因此,预防静脉置管感染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①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执行洗手制度。②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如锁骨下静脉感染率比颈静脉和骨静脉低。③留置针材料的应用。④穿刺部位的清洁和保护。⑤定期更换导管。⑥过滤器的使用。⑦强化医护人员的操作。⑧预防性用抗生素。⑨及时拔出感染导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