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药品管理 >简述独活余学诗老中医运用独活寄生汤经验查抄袭率理工

简述独活余学诗老中医运用独活寄生汤经验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4-19 点赞:8137 浏览:253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姚安县名中医余学诗主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推崇仲景之说,长于仲景《金匮》;业医五十载,临床经验丰富,临证慎密心细,处方知常达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经方,不但擅治内科杂证,尤精于老年病的诊治,其对老年病的独到见解、辨证之精、立方遣药之巧,足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资吾辈等后人师法。现就余学诗主治医师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证经验总结,以借鉴、学习与继承、发扬。
独活寄生汤组方特点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茯苓、防风、川芎、党参、甘草、当归、芍药、生地各6g,细辛、肉桂各3g。该方配伍用药特点:①八珍汤去白术,双补气血。补血以四物为主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凡治风剂中加入和血之药可加强疗效。②杜仲配牛膝:杜仲常用于强壮筋骨,如青蛾丸、右归丸、杜仲酒。《医学衷中参西录》谓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杜仲配牛膝,补肝肾之力能峻达腰、腿、膝、脚下肢。③秦艽与防风、细辛配伍:三药合用具有祛风、温通、止痛功效。④独活与桑寄生配伍:《本经逢原》云:“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本草求真》曰:“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
余老临证心得
余老十分推崇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病,认为该方配伍全面,不用一味虫药却可达到祛除顽痹的效果。临证只要具备虚痹的证候如肾气虚,腰臀股膝酸痛,畏寒,脉沉或虚大而弦,舌质淡,皆可投独活寄生汤。该方用大补气血之品为君药,兼用强壮筋骨药为臣药,佐以祛风湿之品。临床扩范用于老年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肿瘤等现代疾病。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用以增强温阳疗效;与四妙散合用以利下肢关节湿热;并酌配伍情血肉之品如鹿角片、鹿角霜以壮督脉;临证酌情加减,如背部歪曲疼痛者加狗脊、鹿角霜、乌梢蛇;畏寒严重者可配麻黄附子细辛汤;兼慢性鼻炎者,可酌加杏仁、桔梗,取“上病下治”之意。
典型病例
腰椎重度骨性关节炎病案:患者,男,70岁,近3年来反复感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活动不利,1年前曾在楚雄州中医院行“椎间盘摘除手术”,2009年5月1日在楚雄州中医院CT诊断:腰椎重度骨性关节病,今日就诊我院余老中医,刻诊:感腰骶部疼痛,左下肢疼痛,左关弦,左尺脉虚大,右脉缓,舌苔黄腻,边有瘀点,舌质偏红,拟千金方独活寄生汤出入。组方:独活、当归、苍术各15g,赤芍、炒白芍、生地、桑寄生、茯苓各20g,炒川断、炒杜仲、怀牛膝各12g,肉桂6g,川芎、防风、生甘草、川黄柏、秦艽各10g,薏苡仁、伸筋草、鸡血藤各30g,丹参、太子参各20g。10剂,每2天1剂,水煎分3次服。2009年6月1日二诊,主诉腰骶部及左下肢疼痛消失,已能爬山,左关弦,右关缓,舌红苔根薄腻。效不更方,前方去苍术、川黄柏,再投7剂。此后患者半个月来诊,行动已基本如常人。
肩周炎病案:患者,女,72岁,农民,2009年10月8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困难3月加重1周,伴局部发凉、怕冷,夜间为甚。经按摩、理疗稍有好转,近1周来症状加重,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效果不明显。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纳差(与服止痛类药物有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二便正常,舌质淡,脉细略弦。给予独活寄生汤加鸡血藤、附子、桂枝。药用:羌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川芎、党参、杜仲、川牛膝各15g,细辛6g,当归、茯苓、熟地、生白芍各20g,炙甘草10g,鸡血藤20g,附子60g(先煎3小时),桂枝15g。连服7服,每天配合按摩1次,辅以适当功能锻炼。复诊诉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较前好转,续上方7服,临床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随访两年未复发。
按: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俗称漏肩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多因外伤及外感风寒湿之邪诱发。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外侵为标,独活寄生汤具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作用。但该病病变部位在肩关节,且多有发凉、怕冷、得热则舒之感,故易肉桂为桂枝引药上行,加附子温肾散寒、祛风止痛,改独活为羌活以走上焦。鸡血藤为余老治疗该病的经验用药,具有行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等症,一般20~30g适宜,多则甘而涩,反而效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