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征文 >心理健康与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与影响因素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12744 浏览:558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厌学情绪和价值观、人际交往、自我定位的困惑等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自身缺陷、早期教育与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及学校人际关系、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结构需要学校、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矫正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的,其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三千宠爱集一身”,在未上大学之前,曾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当他们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大学校园之后,发现自己以前的各种优势在这个新的环境里都变得不是那么的显眼了,更是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许多学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我国的高考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一锤定终生,对于高考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原则,多数学生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优势去选择,因此大学生学习或从事自己并不热爱的专业,内心自然是很痛苦也是很无奈的,所以爱因斯坦深有体会的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也就是理想和现实发生了矛盾,情绪必将波动很大,那么他就很难产生积极主动的适应性,更严重的会产生厌恶、格格不入的情绪等。

2、迷茫的厌学情绪

在大学校园里,总是存在一些有早上睡懒觉、逃课抄作业,考试等陋习的学生;还有一部份学生则缺少学习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而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于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格言。

3、市场经济冲击下价值观的困惑

在大学生中呈现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如:一边是“考研热”、“双学位热”、“考证热”,他们追求在未来能谋到高职高薪的工作;一边是超前经商——“校园商人”,其经商的兴趣压倒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边是小部分无所事事的厌学学生。

4、人际交往的困惑

在大学里,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因自卑而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每个年级都有。有的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成了一触即发的“战场”,有的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老师不得不与家长沟通,学生与老师间真可谓是“知音难觅”,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心情自然不会舒畅。

5、自我定位的困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的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并内心经历着种种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基于种种原因,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而现代社会更是呼唤大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安宁、平静的心态去迎接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可是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下,市场体制正在处于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则处于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阶段,大学生面临的竞争、经济、情感、就业压力普遍加大,在环境变迁与适应、升学与就业、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与恋爱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高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着发生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消极影响表现:经济利益挂帅,个人主义倾向严重,集体意识淡化,奉献与索取位置颠倒,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失衡等等。社会上就出现了很多不正之风,诸如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上至贪污、贿路、损公肥私,下至偷税、漏税,贩卖毒品,偷盗抢劫。这些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还出现一些高等学校的学生不毕业就下海,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搞一些违法活动等,在学生当中形成了许多不健康的观念。学校不及时在学生中进行正面教育,将会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也是对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一个巨大冲击。大学生思想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自身缺陷的影响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

2、早期教育与家庭关系的影响

(1)父母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等家庭氛围的影响。毋庸置疑,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是以其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大量事实表明,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的人格。反之,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甚至在单亲家庭中,婚姻的破裂,会使父母对生活的不满和愤恨可能会转化为一种观念并加诸在子女身上,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都可能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进而使孩子们产生怀疑、否定别人的心理和行为。
(2)家庭教育的影响。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3、学校教育及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1)校园文化氛围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学缺乏丰富多彩、富有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往往使精力充沛、情感丰富热烈的学生感到“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沉闷,不能满足其发挥个性、追求内涵、追求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独特要求和强烈愿望,使他们情感压抑、兴趣减低。 (2)学习、生活的紧张因素。大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一方面来自繁重的学习任务,较多的教学时数以及应付各种考试;另一方面来自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社会的责任感等。适当的紧张和压力对一个人成材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了。
(3)学校人际关系因素。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因此,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并无力自行妥善解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学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4)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并没有把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等同起来,以思想品德教育取代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能力。当大学生遇到挫折、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不知如何应付、宣泄和化解不良情绪,以维持心理平衡,这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进一部恶化,以致心理疾病。

4、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涌现的新事物、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激起大学生心灵的涟漪。大学时期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时,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的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结构的对策

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它使我们拥有了蓬勃进取的力量,使我们有机会在社会的大学中一试身手,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好的东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容易迷失自我,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具有良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好的心理结构,这就需要学校、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1、高等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健康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而不是“以分取人”,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积极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家庭和社会要给予大学生以理解和信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他们思想和生活中的误区,及时发现并引导更正,使他们能够辨清社会中的真检测美丑,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辨别和自我鉴定能力,能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陶富国,大学生心理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刘红委,牛殿庆.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3] 姜到春,薛德根.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与实施[J].南通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4] 徐美兰,李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李红远(1974-)男,河南南阳人,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党政办副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行政管理工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